萍水相蓬 荒野20

2015-08-10

埤塘水面佈滿V 型開口的圓葉,從這片翠綠伸出一隻隻纖細小手,向大家揮舞著陽光的金黃燦亮,是臺灣萍蓬草,又名水蓮花。在臺灣距今約一百年前於新竹縣新埔被發現,並被認定為臺灣特有種。二十年前,創會理事長徐仁修與第三、四屆理事長李偉文帶領的民生健士會成員,因為親自走訪過臺灣自然生態的美好,於是有了荒野最初的發起、籌備與成立,之後隨著組織成長,愈來愈多認同荒野理念的成員加入,努力保存臺灣天然物種,讓荒野能自然演替,並推廣自然生態保育觀念,提供大眾自然生態教育的環境與機會,協助政府保育水土、維護自然資源,並培訓自然生態保育人才。 轉眼間,今年荒野邁入第20年,荒野的夥伴來自四面八方,所有的相遇並不是偶然的聚首,而是為了一份共同理想而萍水相逢,像臺灣萍蓬草一樣四季滿開的接力賽,如同不折不扣的「萍水相蓬」!也因此,我們辦理一系列的活動邀請大家團聚:6 月6-7 日「親子團全國大露營」凝聚全臺親子團各團間夥伴之情感交流、環境教育共識及向下紮根之共同目標;「棲地守護博覽會」系列活動中的棲地守護研討會工作假期、五股溼地夏日賞燕季、全臺現地參訪等,將 與大家分享荒野守護自然棲地的20 年經驗。接著,在年會來臨之際,雲林夥伴組成「鐵馬環島倡議PM2.5」,於7 月11-22 日親送年會邀請卡至全臺11 個分會的環島旅程,一併提倡目前最貼近生活的PM2.5 議題,讓更多民眾了解懸浮微粒的影響與生活上防禦之道;20 年最重要的活動——「20 成年禮╳雲林」年會將於8 月22-23 日舉行,邀請所有的會員一起至雲林廣興國小團圓,乘著荒野的時光機回頭細數過去的日子,暢談與荒野共同成長的人事物,最重要的是,未來還要一起努力邁向更多的20 年。 為了紀念荒野20 歲,八月將出版《荒野的孩子》一書,以及販售義賣品「荒野20 週年便當盒組」,讓大夥在團圓相聚時刻,作伙呷飯,聊聊在荒野長大的孩子們,那些年一同守護的土地、一同努力的時光!

海鮮小偷!誰換了你碗中的魚

2015-08-10

文、圖/林于凱(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副理事長) 本文刊登於消費者雜誌408 期 (由100mountain 登山網贊助採訪經費,但不干涉寫作方向及內容) 最近衛福部針對市面魴魚抽驗,發現12件樣品100%是越南鯰魚,根本非地中海的高價魴魚;另外,知名的碧砂漁港漁市,前陣子也被揭露以低價的鰹魚假冒黑鮪魚賣,更早之前,亦曾發生消費者因為吃了油魚混充的鱈魚而導致腸胃不適的案例。我們要問,這些吃下肚的,到底是什麼魚? 魴魚到底是什麼魚? 魴魚原指的是地中海沿岸40~200米水深大陸棚或海床的魚類,因為肉質類似鱈魚,魚肉大片不夾雜魚刺,經烹調後很容易與醬汁融為一體,在法式料理中,屬於高級食材,一客魴魚排可要價上千元臺幣。另外一種也稱為魴魚的是日本的馬頭鯛魚(dory fish,俗稱多利魚),亦是每公斤價格超過400元新臺幣的高級魚。 然而,在臺灣300元吃到飽的火鍋店,卻有標示魴魚的魚片可以任意取用,這中間到底有什麼誤會呢?其實,臺灣的魴魚是養殖的越南芒鯰(basa,俗稱巴沙魚)。這樣的混充問題,在2011年富比世雜誌上,其實早已提到。這些來自嚴重汙染的湄公河三角洲的巴沙魚,因為開放式養殖(open cage)及管理不佳的結果,造成疾病的傳播,已對當地野生魚類造成影響。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早已禁止這種越南巴沙魚的進口了。 商家用巴沙魚當作魴魚,中間有多大的利潤呢?以日本馬頭鯛每公斤400元來計算,每片250克的「魴魚」成本是100元,但是如果以巴沙魚當作魴魚,每片250克的「混充魴魚」成本只要25元,賺夠大了吧! 顧客不識貨,賣家賺很大! 市場上的資訊不對等,就是商人獲利的空間,因此,當消費者無法判別產品品質,甚至連產品真偽都無法鑑別時,那麼「海鮮小偷」就會趁機出現。前陣子在碧砂漁港出現以鰹魚當作黑鮪魚幼魚販售的情形,便是因為當地屬觀光漁市,一般觀光客缺乏魚種辨識的能力,所以一尾價格不到100元的鰹魚,當作黑鮪魚來賣,可以賣到300~500元,還是有人買單。「但這在傳統批發市場,大概不太可能發生,因為來採買的都是有概念的魚販。」安平的魚貨批發商莊嘉榮這樣說。 以前要買魚,會上菜市場,跟熟悉的魚販詢問「今天有什麼魚啊?」、「有鮮否?」因為魚貨新不新鮮,一般人大概看不出來,但是魚販就清楚了。如果常跟同一位魚販買,見面三分情,應有足夠的可信度。現在,許多年輕一輩不是上超市,就是直接在網路購買,少了直接與魚販的交流,怎麼挑選一條好魚,只能憑標籤上的標示,「生產日期」、「保存期限」成了唯一的判斷依據。 「但是,標示的生產日期,是魚捕上來的時間?包裝時間?還是出貨時間?」臺灣漁業經濟發展協會常務理事徐承堉說。某些網路上宣稱的現流魚貨,在內行人眼中來看,根本不是那種魚的生產季節,冬天的土魠夏天當現流貨賣,看了只能苦笑。 挪威鯖魚背部黑色紋路較粗,腹部無斑 臺灣花腹鯖的背部斑紋破碎 網路海鮮要注意 「因為消費者不了解,所以業者的行銷文案,可以寫得天花亂墜」。當魚貨已被加工包裝,操作的空間就更大了。以市售薄鹽鯖魚為例,有臺灣本土的花腹鯖,亦有從日本進口的白腹鯖及挪威進口的大西洋鯖。緯度地區較高(愈冷)的日本鯖及挪威鯖魚,油脂含量越高,口感較軟,相對來說,亞熱帶的臺灣產花腹鯖,油脂含量相對較低,肉質口感較粗。 一般而言,挪威大西洋鯖與日本白腹鯖的成本價在200~250元/公斤,臺灣產花腹鯖成本只有80~100元/公斤。但在網路上,卻有使用花腹鯖製成的薄鹽鯖魚,卻仍標示挪威鯖魚行銷販售的案例。如果業者只是「掛挪威鯖賣花腹鯖」,標價仍是花腹鯖價格,精明的消費者可以依價格做判斷。但如果,業者蓄意賺價差,無良的以挪威鯖價格販售花腹鯖,那消費者只能等拆開包裝時,才知當了冤大頭! 正牌海鮮 價格(元/公斤) 冒牌海鮮 價格(元/公斤) 價差 野生黃魚 2000 養殖黃魚 150 12倍 白腹仔 600~700 馬加 80~100 6倍 土魠 700~900 石橋 100~200 3~4倍 日本生干貝 1000~2000 腰子貝 200~500 3~4倍 櫻花蝦 1100~1500 尺尾青蝦 200~350 3~4倍 黑鮪魚 300~500 鰹魚 100 2~4倍 魴魚(馬頭鯛) 400 巴沙魚(越南芒鯰) 100 3倍 扁鱈 300~400 油魚 80~100 3倍 野生黃口鮸 550~650 養殖黃口鮸 150~180 2.5倍 挪威鯖/白腹鯖 200~250 花腹鯖 80~100 1.5倍 土魠魚羹沒有土魠魚,鮪魚罐頭是鰹魚 除了鯖魚,市面常見的低價魚混充高價魚的例子還有土魠魚。土魠魚是鰆魚的一種,其他長相近似的魚種還有白腹鰆(白腹仔)、馬加鰆(馬加)、竹節鰆(石橋),但價格可是天差地遠。目前均價最好的是冬季盛產的土魠(700~900/公斤),但有廠商以石橋(100~200 元/公斤)來混賣;另外,近年來白腹仔產量少,物稀價昂(冬季可達上千元/公斤),亦可能被馬加(80~100元/公斤)假冒。然而,一般消費者難以辨識其中的差異,且這類型的魚大多被切片販售,就連行家亦不一定有辦法分辨。 照這樣來推論,我們常吃的土魠魚羹,真的是土魠魚嗎?可能不是,有可能是石橋,有可能是旗魚,甚至是鯊魚肉!而市售的鮪魚罐頭,其實也很可能不是鮪魚而是鰹魚呢!然而,沒有市場規範,沒有抽驗DNA 鑑定,誰知道那是什麼魚? 在蝦類中,以櫻花蝦被假冒的情況最為普遍,同樣體型大小的還有刺蝦、白丁及赤尾青,刺蝦體色亦為紅色,但背脊處有刺,口感不如櫻花蝦,白丁及赤尾青體色偏黃白色,但若經「紅芶泥仔」一染色,就不容易分辨。但其實白丁體型偏大,赤尾青體型僅有櫻花蝦1/3,所以可以用體型大小作判斷,若一包櫻花蝦中大小差異甚大,可能是混摻的。 干貝的等級差異甚大,從日本進口的帆立貝貝柱一盒要價1,500元,但若是使用牛角蛤閉殼肌的腰子貝,通常經過澎發的過程,經過澎發的干貝,重量增加,但一下鍋便會嚴重縮水!價格僅有日本干貝的1/4。吃到飽店的干貝,則可能是魷魚製成的混充干貝,不同等級之間,價差都在2~3 倍之間。從日本來的原裝干貝,必定會有貝毒安全檢驗標可作辨識,但其他干貝產品,並未明確標示,建議消費者找放心的店家購買。 養殖及野生價差大 即使是同樣一種魚,不同的捕撈方式價差也會很大。例如養殖的鮸魚價格約在120~180元/公斤之間,但是野生的鮸魚價格可達2~3倍;野生黃魚數量更稀少,1公斤要價2,000元以上,但是養殖的,1公斤僅百餘元,價差10幾倍。此外,野生及養殖海鮮有不同的衛生及安全風險,應是價格以外的一大考量。 即使同一種魚,都是野生捕撈,但採用的捕魚法不同,價差也很大。以白帶魚來說,竿釣的通常魚表完整,鱗皮有光澤,所以價格在200元/公斤以上,但如果用拖網捕獲,因同一網中之魚體互相摩擦,鱗片會脫落,體表會受傷,僅能賣80元/公斤以下,價格相差很大。 國外的海鮮正名作法 日本水產廳對於水產品交易名稱有統一規定,生魚片用漁產品須標明水產名稱、原產地、消費期限、加工廠名等,一般鮮魚(除生魚片)標示名稱、原產地、養殖/解凍魚,還出了厚厚的手冊方便翻閱使用;個人或公司行號違反規定,都會被處以罰金,甚至拘役。美國則早在1993年就由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水產處發布,著重在國內用的市場名稱(Acceptable Market Name),目前更新到1,827種魚名,以協助廠商標明產品,是各國貿易商進入美國市場的重要參考。 反觀臺灣,目前僅有衛福部針對水產用藥的檢測,對於國內市場的水產品命名、產地標示等等,則完全沒有規範(反而是外銷日本的漁貨會有名稱/捕撈船名/捕撈水域的標示),導致臺灣成為國際上IUU(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非法、未報告、未受規範漁業)漁貨的最終落腳處,除了對於食品安全造成影響,也讓臺灣漁業的資源管理難以建立科學化管理的基礎。因為,沒有對於魚名/捕撈方式/產地的標示,根本連捕了多少魚都不清楚! 未來,在氣候變遷水資源匱乏及極端氣候下,農牧業生產將面臨嚴峻考驗,水產成為確保臺灣糧食安全的重要食物來源,因此,不論基於消費者權益/食品安全/資源管理的目標,政府都應設法建立水產市場的標示規範,讓消費者在充足的資訊下,選擇自己適合食用的海鮮;而水產名稱的統一,是讓資訊透明的第一步。讓水產正名,海鮮小偷退散! 美國FDA 針對海鮮命名的問題,特別訂出幾項原則: 在法律規章上通用的俗名, 可做為市場名(Market Name)使用。目前這類的俗名有:太平洋鱈魚、鰹魚、蟹肉、格陵蘭大比目魚、罐裝牡蠣、罐裝太平洋鮭、罐裝鮪魚、鯰魚。 會造成食品安全及市場價格上的錯誤判斷、誤導,或是字義上不符合該生物特徵、品質、價格及分布海域的海鮮名,不得被當作市場名。  在某一通用類群下(如:鮪魚、鮭魚、石斑魚)再做細分的,且已在消費市場慣用的海鮮名,可當作市場名。例如:黃鰭鮪魚、紅鮭、銀鮭等等。但像「pollock」及「cod」(臺灣皆稱為鱈魚)等雖屬同一類群,但市價差異太大的魚名,就必須做更清楚的區分。 根據生物學分類上所用的物種俗名,通常可作為市場名,除非法律上有明確規定。 若為首次進口海鮮,則以國際上通用名作為市場名,但不得違背原則2。 當以上原則皆無法適用時,可以新創名作為市場名,但不得違背原則2。例如:巴沙鯰魚(Basa Catfish)。 延伸閱讀:海鮮挑選原則可參照「臺灣海鮮選擇指南」,詳情請見荒野官網>棲地守護>海洋生態系  

趕赴一場三千人的約會

2015-08-10

文、圖/張增盈(荒野親子團總團團務發展組組長,自然名:臺灣土狗) 來自全國各地超過三千人的家庭齊聚宜蘭武荖坑,進行兩天一夜的大露營活動會不會違反荒野保護協會「節能減碳」的訴求?全國有65 個團如何整合大家的意見?一開始即備受考驗的活動,為什麼會讓工作人員願意一一克服,其所創造的價值與意義為何? 誠所謂「危機就是轉機」,當有夥伴質疑這麼多人齊聚一堂既不節能又不減碳,親子團總團長鄭弘杰(自然名:巒大杉)就提出「碳集」存摺(取臺語「賺錢」之音譯)的構想,希望夥伴們能在每個月的團集會與每天的生活中以各種創意來節能減碳,這些差額累積在這本存摺裡,這樣一年的總排碳量並不會增加。另外,以搭乘火車這項大眾運輸工具來取代遊覽車或汽車來落實減能減碳的理念,構想雖簡單,但和臺鐵的溝通卻是一波三折,還好有總團執行副總團長劉建隆(自然名:松雀鷹)的英明睿智、不屈不撓及廣集善緣,讓我們關關難過關關過,最後,還是取得了臺鐵的首肯,您以為交通的問題這樣就解決了嗎?當然沒有這麼容易,舉南區為例,大小孩共有737 人參加,但一列專車僅有672 個車位,於是南區總團長陳森泉(自然名:土豆)就在臺東分會奔鹿團第一期導引員基本訓練召集南區所有奔鹿團團長進行協商,希望各團翔鷹及奔鹿以大哥哥、大姐姐照顧小弟弟、小妹妹的心情將座位禮讓給炫蜂及小蟻團的夥伴;嘉義一團甚至在火車行進的時候辦理各種活動,讓夥伴隨時移動位置以忘卻沒有位子的不便。列車抵達蘇澳新站後,如何將這麼多人接駁至會場又是一大挑戰。 六月六日第一天下午的一場大雨,除了考驗夥伴們的搭帳技巧外,工作人員也經歷了另一場的洗禮,許多營帳因補丁而產生漏水現象,夥伴們要求換帳聲不斷,工作團隊除了緊急和廠商調度外,還召集各複式團團長來協商因應,還好本諸親子團「愛、信任與支持」的理念下,夥伴在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情況下解決了住的問題。 荒野的宗旨是要將荒地圈護起來,以讓我們及後代子孫從刻意保留下來的臺灣荒野中,得以探知自然的奧妙,領悟生命的意義。所以,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秘密基地,至少一年四季到秘密基地做觀察,來了解其變化的情形。因此,隸屬於荒野轄下的親子團在2014年期望各團都能尋覓出屬於自己的秘密花園,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能進一步付諸行動來守護她,因而2015年的全國大露營就以「守護秘密花園」為主題,讓各團能展現其秘密花園棲地的特性及守護成果,達到觀摩、學習與交流的多重目的。 這麼多人難得聚在一起,就有許多活動可以進行,各地的親子團運作其實相當多元,各有各的特色,總團在晚上邀約北中南區各一位複式團團長,來分享其帶領複式團的心得,透過這樣的經驗傳承可讓新任的複式團團長清楚地擘畫出各團長遠發展的願景,誘使各團的運作能更加地順暢。複式團團長聯誼會被竹一團的快閃活動吸引而不得不中斷,因為,表演實在太精彩了,在新竹一複式團團長余俊良(自然名:天藍)的引導下所成立的弦樂團讓本次的大露營增添了不少的藝術氣質。 鷹鹿的環境行動論壇,也是本次大露營的主軸之一,由北區副總團長宋家元(自然名:北極熊)一手策劃整合,鷹鹿們將平日環境守護的成果以TED 的方式呈現,各團使出混身解數,這些青少年上臺充分發揮了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個個都展現了大將之風,侃侃而談分享其努力的成果,到現在還有夥伴在討論高二翔鷹所推動的「紅燈熄火」運動。總團長更期許這些孩子能在2020 年的時候,有能力來舉辦國際性的青少年環境行動論壇。 感謝執行副總團長的一肩挑起籌備大露營的重責大任,始會式時,讓我們見證了全國第一個分會——花蓮分會在全國各地眾多夥伴的協助下終於成立了小蟻與炫蜂團;原高雄二團夥伴顏潤文(自然名:小紅球)及郭明誠(自然名:石狗公)也催生高三團小蟻與炫蜂團;臺東一團翔鷹團在我的孕育下成團,讓東一團成為全國第二個四團一會到位的完整複式團。 成就這麼大的活動,需要勇氣、智慧、更需要一股傻勁,感謝辛勤付出的眾多夥伴們,讓我們能齊聚一堂一起呼出小蟻團呼、炫蜂團呼,共同展現熱情與活力來跳著「妖怪手錶」舞,這些將會是我們年老坐在搖椅上一定會回想起的一頁。

守護棲地夢想的盛會 傳遞愛與行動的能量

2015-08-10

文/郭益昌(荒野桃園親子團小蟻團團長,自然名:烏頭翁) 圖/花敏煌(荒野桃園親子團小蟻團,自然名:暗光鳥) 2015 年親子團全國大露營活動,在充滿驚喜和收獲中落幕!過程中的感動,隨著夥伴付出的小故事,串成大露營活動的點、線、面,交織成一個荒野親子團專屬的感動能量圈,在伙伴心中持續激盪著! 為了今年的全國大露營,桃園團從行前幾個月起,我們按部就班,帶著小蟻觀察、發現、探索萍蓬草的生態,認識她的好朋友和壞朋友。導引員帶著孩子透過桃園團創作的繪本,自編自導自演,完成了小蟻劇場「萍萍公主的煩惱」,感受萍萍公主的美麗與哀愁。我們很興奮並期待著大露營到來。 而對於要帶著大人小孩,去參加三千人的全國大露營,核心幹部難免有擔心。但我們決定提前暖身,分享過去的經驗,讓夥伴了解「大露營是怎麼一回事?有甚麼目標?食衣住行怎麼進行?」我決定先讓夥伴知道大露營是一個體驗「簡樸露營生活」的好機會,不過度美化,回歸活動的初衷。我們將搭著火車,一路輕鬆玩到宜蘭去,與新朋友分享桃一團守護祕密花園和萍蓬草的愛與行動。 隨著大露營活動時間的接近,看了氣象局的天氣預報,團隊越來越擔憂,因為降雨機率一度高達90%。我們啟動了雨天備案計畫,請夥伴增援天幕和營帳。器材單越來越長,有點擔心車子載不下呢!我們做好了萬全準備,就等團集會當天到來。 經過行前的觀念暖身,我們一起快樂地出發!小蟻、小蜂、小鹿在火車上除了準備互訪或快閃的內容,也把握時間練習始會式上的主題曲和早操的帶動跳歌曲。火車上愉快的時光過很快,大人小孩都在歡喜的氣氛中抵達營地。 在小蟻團的秘密花園互訪和尋寶活動,順利進行時的同時,育成會的大人也一直忙著搭帳棚、搭天幕、輪值河畔安全官。而到了用餐時間,桃園一團育成會的三大工頭:番薯熊、灰熊和黑熊,也動員夥伴,按照總召太陽事前的分工,幫忙抬菜,準備用餐事宜,讓導引員團隊可以按照時間規劃填飽肚子。 晚間的荒野大夜市,蘭花草行前就不斷評估可能的方案,還在桃一團共識營辦了冰淇淋試吃。然後,她動員了雪花一起幫忙製作摺紙兔子,準備送給友團夥伴,小蟻雪花為牠取了名字叫「桃園兔」。 當天晚上,桃園團攤位吸引許多「顧客」。蘭花草準備了認識桃園的問題,帶領北中南各地夥伴認識桃園的特色。挑戰成功者,可以享用冰淇淋,並得到一隻手工「桃園兔」!在桃園團夥伴用心準備下,冰淇淋很快銷售一空,也讓各地夥伴更認識桃園的好山好水好人情,真是愉快的夜晚! 大露營第一天持續降雨,傳出帳篷淹水的災情;而餐點沒有一次到位,也讓夥伴擔心吃不飽。但是抱怨無法解決問題,愛與行動才是面對問題最好的態度。夥伴捲起袖子,分頭檢查淹水的情況、評估解決的方案,然後分工拉外帳、釘營釘……。另外一組育成會夥伴,則是到營本部反映餐點供應量可能不足的問題。在大會事務組及時應變處理下,我們不但吃飽飽,還喝到肚子脹。另一方面,帳篷淹水的危機,在拉好外帳以後,也全部處理完畢。 全國大露營活動,堪稱荒野親子團有史以來最複雜,難度最高的團集會,桃一團團隊分工合作,照顧好我們的孩子,和來訪的友團大人和小孩分享祕密花園,結交新的朋友。感謝桃一事務組番薯熊,為我們載來一整車的裝備,並最後追加了現煮的咖啡,讓我們身心靈飽滿踏上回程。 感謝大會團隊的照顧,從行政組顏潤文(自然名:小紅球)、事務組龔金盛(自然名:蹬羚)、鄭宇倫(自然名:斑鳩)和任威龍(自然名:黑熊)、幫我們煮消夜的雲林親子團一團野薑花,到用心盡力為我們規劃交通接駁的陳志輝(自然名:陽光)和陳谷崇(自然名:福祿桐),以及協力的交管團隊、張羅裝備的大熊夥伴等。我還要特別謝謝李麗琴(自然名:小鯉魚),她不但是溝通協調的高手,還揮動大刀砍價,幫大會節省了許多的花費。 大露營活動結束了,而桃園團夥伴的心更緊密連結在一起,更結交了混編的新朋友。謝謝所有夥伴的努力,大露營確實是一場很難得的盛會,我深深相信這場三千人一起夢想的盛會,將荒野親子團凝聚、關懷、愛、行動交織在一起的感動接力。相信當我們將愛與行動的能量傳遞出去時,很快地將接收到更豐盛的生命禮物。  

NGO 的行動力+科學的證據= 改變的力量!

2015-08-10

聯合國2014年警告塑膠廢棄物每年造成海洋觀光、漁業、航運的財損高達130億美金,也對人身安全、生態平衡與食品安全造成重大威脅(註1)。「五大環流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全球海面上至少漂浮5 兆件塑膠碎片(註2)。2015 年的最新研究更顯示每年全世界有超過800萬噸的塑膠廢棄物進入海洋(註3),當舒適方便的生活所製造出不會分解的塑膠物質進入自然環境中,將會全盤影響人類的未來。 今年是荒野舉辦淨灘、關心海洋廢棄物議題的第十年。經過進一步的調查,我們發現淨灘後每一平方公尺沙灘上仍有2,000片以上的塑膠碎片與微粒,無論是人力或機械都無法清理;每天的潮汐更不停推送新的塑膠上岸;繼續追查,某些海岸超過一半產品的都不是臺灣生產,顯示我們需要跨越島嶼的限制,與西太平洋,甚至全球的NGO一起合作! 「2015清淨海洋聯合研討會」為9月12日至14日為期三天NGO研討會,特別開放前兩日的講座,邀請所有喜愛海洋的民眾參加,共同聆聽來自國內外專家的精彩分享。歡迎您加入今年「愛海無懼」的帆船,和我們一起乘風破浪、共同守護地球上最廣大的湛藍棲地。 【活動名稱】2015 清淨海洋聯合研討會 【活動時間】2015.09.12( 六) 09:10-12:30、2015.09.13( 日)09:10-14:50 【活動地點】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國際會議廳(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 號)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 【合辦單位】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阿拉善SEE 生態協會 【贊助單位】阿拉善SEE 公益機構 【報名網頁】https://goo.gl/KA2AE6 【講師陣容】 Dr. Martin Thiel /北方天主教大學 海洋生物學者/智利 Lisa Christensen / Ecovision Asia 與Ecozine 雜誌創辦人/ 香港 Hiroshi KANEKO / JEAN(Japan Environmental Action Network)/日本 Dianna Cohen /塑膠汙染聯盟(Plastic Pollution Coalition)創辦人/美國 Doug Woodring / Ocean Recovery Alliance /香港 許祥瑞/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展中心/臺灣 註1:塑膠垃圾威脅經濟 聯合國:年損130 億美元 註2:全球海洋垃圾大調查 5 兆件塑膠成隱形殺手 註3:塑膠垃圾往海裡丟?科學家揭黑名單 中、美都在列  

那一年,我當炫蜂團團長

2015-08-10

文、圖/白宜錚(荒野臺南親子團二團團長,自然名:唐棉) 與我一起「蜂」 決定一瞬間,豐厚一輩子 記得去年3 月前往臺東擔任荒野臺南分會第三期炫蜂團導引員基本訓練的火車上,林美玲(自然名:綠綿羊)、黃克穠(自然名:穀精草)輪流與我跟王福群(自然名:無尾熊)「聊天」,主要是為了找出下年度的團長,當時我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擔任,一方面考慮到自己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伍芷葳(自然名:喜樂蒂)要升國三深怕疏於照顧她。回家與家人商量後,老公伍清欽(自然名:大黃蜂)很支持我,他覺得能夠有不同的學習機會,要勇於嘗試;女兒喜樂蒂則說:「是我要參加會考,又不是妳要參加會考,不用考慮我!」想想也是喔,我又不能為她讀書;兒子伍峻寬(自然名:小麻雀)很直接的說:「不行!這樣妳陪我的時間就會變少了!」幾經考量下,讓我SAY YES 的主因是「身教」,大人常常跟孩子說要勇於嘗試、遇到困難要想辦法去克服,同樣的情況在我身上,我怎麼可以選擇逃避呢?於是我鼓起勇氣接任了團長。 自我成長篇 上述提到我自認能力不足,因此從決定接任後便積極、認真地參與各項課程,不論是分會舉辦的第12期自然觀察班,或遠赴桃園參加親子團總團舉辦的導引員第9 期進階訓。在這些訓練中,結識了一群同樣熱愛大自然的好夥伴,當我遇到問題時,他們成為了背後的智囊團,臺南親子團二團的官網就在友團的協助下應運而生;生平第一次擔任講師,就是進階訓的講師,對於菜鳥的我而言,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這些經歷從文字上看似簡短簡單,但對我而言,背後的努力可是白了許多頭髮、失眠了許多夜晚才完成。 團務篇 對我而言,在團務上要學習站在親子團的小蜂、大蜂、導引員、團長等不同角色的夥伴溝通,身段要柔軟接納各方的意見,做抉擇也成了一門學問。回首這一切,證明了「付出越多的人,收穫越多」,這些感觸唯為實際參與才能體會。親子團本是個良善的團隊,臺南親子二團炫風團的夥伴又很好相處,導引團隊與育成會配合度相當高,身為團長似乎只要出張嘴就好了,當團長好處多多,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3 次:歡迎大家勇於自我挑戰喔!歡迎大家勇於自我挑戰喔!歡迎大家勇於自我挑戰喔! 家庭篇 小麻雀很黏我,當我要離家過夜時,最初他從前一週開始夜夜啜泣,我會找燈光美、氣氛佳的時機與他溝通,孩子的適應力其實很強,下一次出門變成前三天開始哭、再下一次可能是前一天,習慣後就是嘴巴上碎碎念而已。我想這是他成長的開始,如果沒有這樣的轉變,就沒有機會看到孩子的潛力,也讓他知道自己可以獨立。 我是個很容易緊張的人,喜樂蒂一言點出我的盲點,每個人各有各的角色,不需要為誰遷就自己。現在的我很慶幸當初做了正確的決定,否則依照我的個性,應該會常常在她身旁碎碎唸,反而可能增加親子關係的緊張。過去這段日子,我已自顧不暇,沒什麼餘力管她,甚至常常忘了在聯絡簿上簽名而被她唸。說來慚愧,當時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晚上送便當,讓她有健康的身體應試。 大黃蜂是個無可挑剔的好老公,他只要我做我自己,給我很大的空間,從不要求我做家事或煮飯,這一年來我真的花不少時間在團務上,家裡難免疏於照顧,他總是默默的補位,甚至在我基訓結束回到家中時,他帶著兩個孩子做一頓豐盛的晚餐等著我。在我低潮時,他又像是我的心靈導師,陪伴我並分享工作上的經驗提供我思考的方向,我們夫妻倆因此有了共同的話題,精神上親密的程度拉近許多,也從不同的角度更了解彼此的想法。 這一年多來,謝謝夥伴願意給我機會為大家服務、包容我、與我一起「蜂」,你們每一位都是我生命中重要的貴人,因為有你們的支持與陪伴,我的生命因此更加豐厚。唐棉正式下台,深深的一鞠躬。

生命的熱度,存在於自然與人群和諧共處之間──氣候變遷小組出發!

2015-08-10

文、圖/蘇雯祺(荒野保護協會氣候變遷小組,自然名:高蹺鴴) 圖/荒野保護協會氣候變遷小組 悠悠千古,生命與萬物在這顆星球上棲息,交互影響,多次劇烈的改變讓星球的樣貌隨之更迭,因而在現代我們不見恐龍,不見祖先。遙遙歷史中變換的樣貌或許無法親眼見證,但在時間輪軸裡,風與浪仍不斷讓砂石滾動,水與空氣的旅程從生物到土壤,在短短幾年間僅見小小一隅,即足以令人屏息。 人們的餐桌上,食物鮮甜可口,烈日下,樹蔭涼爽,大自然孕育萬物及渺小的人類,其美麗無庸置疑;與此同時,我們卻也看到這顆星球正在怒吼。雨量暴增,乾旱降臨。天災,讓萬物措手不及。科學家說,親愛的地球正在用自然的方式,告訴人類活動的力量如此巨大。我們的環境,正面臨氣候變遷的衝擊。 2015年4月底,臺灣的旱象尚未解除。有人從住家前來,有人自校園出發,有人甫步出辦公室,於各地生活的人,凝視當下,思索過去,遙想未來,我們對氣候變遷尚有疑慮,卻也堅信,即便會跌跌撞撞,仍舊得跨出舒適圈,開始嘗試。於是,大夥兒一一踏進詔安街一處的地下室,看著牆面上搖曳的萍蓬草及徐仁修老師的諄諄話語,開始這段氣候變遷志工培訓課程。 剛進荒野的我,總聽夥伴們提起,氣候變遷小組是荒野中最年輕的群組,首次開設的課程,在隊輔及學員的心中多少有些遲疑,但忐忑不安的不確定感與堅定不移的信念,同時趨動,還是下定決心,放手一搏,不甘讓環境遭受過度的影響,也準備在歷史造成的傷痕中,好好調適。 回想起首次的相見歡,即感受到荒野以獨特的帶領方式,讓彼此初步認識,找到自然的靈魂,挖掘到每人皆是不同背景的獨立個體,並都是可愛親切。荒野,好像總以神奇的魔力,將這些在乎環境的人齊聚一堂。在一段一段專業的課堂上,龐雜的數字與專業術語沖昏了我們的腦袋,科學、歷史紀錄轉達多少天災人禍,怵目驚心,但與此同時,亦感受到老師們投入大量的心力血淚,可能只為人類不了解樹木之苦,可能只因擔心原始而友善的農業將沒落,可能只為讓荒野回到人們的身旁,可能只為傳統節氣遭人遺忘,這種種讓臺下的我們心中既是不平,又是感動,有時,偷偷看見夥伴忍不住落下淚來,自己的眼眶也濕潤起來。 每每在這些知識與故事充耳之後,內心滿溢能量,但當低頭看見單薄的自己,又要轉入失望,見這一落,身旁的夥伴馬上拍拍我肩,熱情給予鼓勵,不吝分享生活中所見的狀況,又是付出真誠的努力,讓我甩開灰心與徬徨。溫暖常在的荒野,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更將人與人之間緊密連結,於是我才知道,不論自然中的荒野,或是人們所待的荒野,其中的每一份子即是如此互相扶持。 以輔代訓的我,一邊暗中聆聽著資深荒野夥伴們的經驗,讚嘆其過人的專業、意志力與執行力,一邊仰望臺上教師的風采,一邊向十八般武藝的學員們學習,短短兩個月,好似就吸收到多年精華。除此之外,被困在都市叢林有些不習慣的我,也藉著課程安排,走訪城市不遠之處的秘境,在農場裡看到城市小農們的努力,在臺灣北端見到壯闊的水梯田,這才發現,自然的奧妙始終吸引著我,老祖先的智慧讓我敬佩十足,但這些卻長期莫名地被隔離著。同時,我也跟著憂心,人類與萬物面臨氣候變遷的挑戰已然到來,農民與滋養萬物的土地,將無法繼續漠視,我們必得開始行動。 時光飛逝,第一次的培訓課程在一片蛙鳴蟬叫中結束了。過程中碰撞不時,調整不斷。這段時間裡我們瞭解到,氣候變遷的艱澀複雜不該是阻饒我們面對的理由,氣候變遷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如同自然界的食物鏈,一環扣著一環。其實,在每日的餐桌上,就可見其與生活的聯結:食物的碳足跡、食材的在地性與當令的重要性,都是左右氣候變遷的小螺絲釘。其實,萬物在其底下乘涼的大樹,固定了大氣中的碳,但樹木的生命卻被人類力量箝制的喘不過氣,甚至喪失生機,我們痛心疾首想要改變、翻轉這樣的現況。 未來我們希望開設「餐桌上的氣候變遷工作坊」、啟動「樹木調查」,提高大眾對氣候變遷的關心度,同時減少無聲地默默付出的朋友——環境的無奈與憤怒。這是顆小小卻堅毅的種子,讓每個人從改變自己開始,一步一步,減緩衝擊並調適。我們知道,未來或許緩慢而艱辛,但是含苞待放的花朵,將以溫柔而勇敢的意志,持續向前。

成為海灘的小小守護者

2015-08-10

文、圖/蕭裕聖(荒野臺南親子團一團,自然名:貓頭鷹) 其實這是個突發奇想的想法,因為每個禮拜六、日我都會帶著一家四口出外遊玩,玩 了一段時間發現從臺中以南好像已經都走遍了。今年5月23日星期,我突然靈機一動,利用林佩瑛(自然名:香蜂草)去擔任親子團小蟻團基本訓練志工時,我和兩位小朋友蕭敬學(自然名:抹香鯨)及蕭敬嘉(自然名:大翅鯨)商量:「我們去海灘撿垃圾好嗎?」他們倆也糊里糊塗都說好,其實我不清楚他們是真心回答,還是只是隨便回應。我們首次選定的地點在南部興達港火力發電廠旁的一處海灘,不是魚市這個方向而需從高雄永安進入。 為何會選擇這個海灘呢?其實是場無心插柳,有一天,我、抹香鯨及大翅鯨四處探險,突然發現這個地方,由於位處偏僻只有釣客才會到這兒,兩個孩子在這裡玩了30分鐘,與這片海灘培養了感情,所以選定此。 星期六當天,我們大約8點30分出發,大夥們準備了5個家用的小垃圾袋及棉手套,由於第一次行動怕準備太多、太大,做一次就嚇到沒有下次。出發後突然下起大雨,兩個孩子在車上擔心不知等會兒該怎麼辦?我提議先開車去看看吧!如果雨勢太大就當開車郊遊。沒想到一到目的地,老天爺真幫忙竟然停雨了,最後連烏雲也跑掉了,老天爺一定知道我們有做的決心。 因為海灘上的垃圾太多,加上我們僅帶了5個垃圾袋,因此此次「海灘消滅垃圾大作戰」的目標以塑膠類垃圾為主,以邊走邊玩的心態,總共花費約為80分鐘,以直線距離估算約走了100公尺,撿拾完後我們就開開心心地開車到岡山休息吃飯。我們3人討論了今天的心得,以下是節錄的對話: 大翅鯨說:「撿了5包垃圾,沙灘上還是這麼多垃圾。」 抹香鯨回答:「撿了5包垃圾,世界上就少了5包垃圾,不撿它永遠就在那邊,而且有可能還會增多。」 我說:「我們撿的5包不是垃圾是黃金,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他們倆都愣住不知如何接話。 我又說:「我們幫沙灘撿走垃圾,就是無形的黃金,對大自然是有益的,因為這些塑膠物就不會流到海裡,被海洋動物吃掉。」 貓頭鷹對抹香鯨及大翅鯨說:「我們都看過一部電影『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主角柯景騰有一段台詞:我想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因為有了我,讓這個世界,而有一點點的不一樣;而我的世界,不過就是妳的心。而你們今天所做的『海灘消滅垃圾大作戰』,就是因為有了你們,讓這個世界,而有一點點的不 一樣,這個世界需要的正是你們的心和行動。」 我會開始做這件事,起因是荒野給我保護環境的種子,雖然每個月親子團的團集會次數不多,因看到荒野的其中一項任務「關懷海洋永續」,啟發我去做一些實際的守護行動。 起初我相信要實現目標必須從戰略、戰術及戰鬥3個層面執行,由上到下是戰略指導戰術,戰術指導戰鬥,由下到上是戰鬥支持戰術,戰術支持戰略,也就是點連成線,線連成面的關係。「荒野的使命與目標就像是戰略(面)」,「個人的執行就像是戰鬥(點)」,所以必需先從每個人做起,不斷的執行(戰鬥),才能從局部勝利到全面勝利,完成最後戰略目標,就像小火光一樣,有許許多多的小火光集合在一起,就能照亮一切。 再者,我想要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些甚麼?從小到大不斷聽大人、別人告訴我該怎麼做,但聽過後有做嗎?沒有,大多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就像古人說的「知易行難」。所以,我認為現在孩子們已聽了很多,聽的都是別人給的經驗與要求,故最重要的就是引導他們做,只要專注做一件有益的事且要持恆,讓他們從做的當中體驗出屬於他們本身最真實的感受,而不是別人給他的,這樣他們才能一輩子的記住,並有可能再次發揚光大。 另外,我也藉由此次的小活動做實驗,一家四口都成為白老鼠,實驗題目是「修補破窗理論的實際運用與效果」,現在我跟成員達成共識,每月挑選其中一個週六或日,利用上午1至2小時到海邊淨灘,我想試試在這過程中,當別人發現這片沙灘是有人在淨灘時,如果他想丟垃圾的時候,是否會制止不要亂丟;進而啟發他的心,也跟著我們一起做,即使他只撿走了一個垃圾都很好,因為對這片沙灘來說就少了一個垃圾。 期許全家能相互鼓勵並持之以恆,我也會有偷懶不想做的時候,就得靠家人的提醒、勉勵,激發一直想做的心,才能一直走下去做對的事。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因為有他們願意做這件事,才有小小的感想與大家分享、一起努力,為地球盡一份我們小小的心力。

2015 鐵馬環島倡議PM2.5,BYE ! BYE !

2015-08-04

文/張秋子(荒野雲林分會推廣講師組長,自然名:路路通) 鐵馬環島看似結束,其實是另一活動的開始!8 月22 日- 23 日荒野廿週年年會慶即將舉行,目前已經緊鑼密鼓積極展開活動運作了。 環島的12 天,除了沿途關注當地的空污指標紀錄,親身感受實際的空氣品質,盡東道主的真誠將邀請函送達各分會及連絡處,也同時迎接各地分會的陪騎引導與體力加持支援,感謝之情意難以一一敘及,只能殷切期望熱鬧的8月能再與大家相見並答謝。今年年會慶將廿年荒野人走過的歷史與努力,以不同活動形式呈現,挑起荒野人內心的初衷與記憶。雲林分會是荒野最年輕的分會,有著總會夥伴的相挺支持,憑藉著雲林夥伴們的一股衝動與傻勁將工作完成,期待新舊夥伴們一起來參與回憶。 空氣品質必須長時間關注,水源與土壤也需要關懷,荒野人長期綿密的觀察與記錄當地生態活動,僅佔了臺灣少數的點面,但只要減少人為的干擾大自然可自行修復原貌。反而是人群聚落的點面更需要投入關注,雲林提供了全國最大的果菜供銷量,我們每天所吃的蔬果一定有來自雲林的農產品,近來有許多漂鳥青年回歸家鄉參與農業生產,也參加農民大學的課程訓練與實作。 西螺靠近濁水溪,每年雨季濁水溪氾濫時黑土沉積在臨近的鄉鎮,讓沿岸農田獲得最多的滋養。在日本執政時代西螺與莿桐所生產的稻米都是「御用米」直送日本天皇,也造就西螺米食文化的豐富,傳統小吃有九層粿、油蔥粿、碗粿、麻糬、草仔粿、肉粽、鹹粥、米香等。 今年年會慶的地點選在西螺,也是因交通方便且是全國最大果菜運銷公司所在地,臨近有許多農田,可就近參觀以了解食物的來源,而廣興教育學園更是經常提供農業或社區營造等的活動場地,場地設備功能完善,加上腹地緊連廣興國小更是中南區親子團基訓經常借用的場地。年會活動加入小農市集,希望拉近與食物生產者間的距離,多了解農作的生產過程及學習如何選擇安全農產品,當然還有荒野人的特色——自然創作。最重要的體驗活動有分享概念的「石頭湯」,還有食物的料理過程現場操作,「自己吃的食物自己做」烹飪活動一起來,因應炎熱夏天我們還提供了斗六有名的湯圓剉冰。報名住宿者還提供西螺傳統米食小吃,讓大家不用排隊就吃得到哦,歡迎夥伴們踴躍報名,我們雲林見。 荒野雲林分會:鐵馬環島倡議PM2.5 活動-荒野20 週年系列活動

迎風跳躍的音符

2015-07-17

原始出處:數位文化電子報 文/諶家強(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 風從那裡來?簡單的說,有空氣流動的地方,就會產生風,當空氣流動旺盛時,風力強而有力;反之空氣流動緩慢時,則風力小而緩。風力的有無和強弱,往往和自然萬物的生命脈動息息相關。 在自然界中,除了水中生物外,絕大多數的陸地物種繁衍,小從病菌、真菌等微觀世界,大至昆蟲、動植物,都需要經由風力的傳播,才能迅速的配對成功進而擴展自己的族群,自然界也因此互為消長而生生不息。風真的有這麼大的神奇力量嗎?現在就讓我們來探討這個有趣的大自然影武者。 一、病菌的散播 我們都知道,微觀世界中存在著許多細菌和病毒等危害生命的病菌,細菌需要自行以複分裂來增殖,病毒則趁隙進入生命體中,利用生命體的細胞複製功能來大量的製造分身,雖然兩者的繁殖機序不同,但是都有一個相同的推手,那就是風,風才是唯一可以左右病菌繁殖快慢的決定因素,如果沒有風的幫忙,病菌只能停損在感染者的小區域內,將有助於控制疫情的擴散。病理實驗室在操作病菌吊菌培養時,一定會在密封的工作檯面上進行;為了讓致死率高的病菌無法隨風散播,許多大型醫院都設置有負壓病房,就是這個道理。 二、真菌的拓展 食物放久會變質酸敗,水果過熟會覆蓋黴菌斑,這個現象是怎麼發生的?落葉堆積久了形成腐植土,朽木腐爛則會長木耳和蕈菇(圖一),是不是很奇特?其實這些現象的幕後主角就是真菌。真菌藉由孢子來繁衍族群,孢子的重量極輕又細小,必須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當真菌成熟時會主動或被動釋放無數的孢子瀰漫於空氣中,只要有細微的風力帶動,就能輕鬆的飄散到各處落腳,扮演自然界中最稱職的清道夫角色。如果沒有風的助力,真菌將無計可施,所以若想要食物保鮮或木頭防腐,食物滅菌後密封或木料表面上漆包埋,必然是最好的選項。 圖一.1 褶紋鬼傘(筆者攝) 圖一.2 王也珍.黃金銀耳(來源:典藏台灣) 三、植物的貴人 許多植物的種子末端長有毛絨絨的冠毛,其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藉由風力的帶動下四處飄散,具有冠毛的種子,有如降落傘般的隨風飛舞,其中以蒲公英、酸藤、大錦蘭(圖二)等的種子最讓人津津樂道。除此而外,每當植物在開花期,必然會釋放出特殊的氣味,如五月間的柚子花的郁濃花香迎風撲鼻;世界上最大的花-大王花,開花時奇臭無比,發出惡臭的腐屍味,皆有喜好者循味前來舔食花蜜,順便幫花朵授粉。此時風力的有無,便成為花朵能否成功授粉的關鍵因素,所以果農們都知道,風是植物的貴人,果樹一定要種植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中,才會有好收成。 圖二.1 西洋蒲公英(筆者攝) 圖二.2 彭鏡毅.大錦蘭(來源:典藏台灣) 四、蜘蛛織網的關鍵 雖然織網蜘蛛的蛛網有如天羅地網般,感覺上很紮實,但是仍然很怕強風的吹襲,因為會吹破蛛網讓織網的努力白費,然而蜘蛛織網,又一定得藉由風力的幫助才能成功,兩者豈不互相矛盾?原來蜘蛛織網的第一步,必須先爬到一處置高點上,拉出一條條的細長的蛛絲隨風飄揚,然後靜靜的等待,當其中一條蛛絲纏到四周的固定物上,將會以這條蛛絲為基準,先咬斷其他飄散不用的蛛絲,再由這條蛛絲中央下拉第二條蛛絲,形成賓士轎車的標誌,隨後在四周再找1-2個固定點,連成一個三角形或多邊形,增加輻條,從中心往外結一個稀螺旋網,再從外往中心結密螺旋網,稀網就成了在輻條之間爬的橋,密網一接近稀網,就把稀網咬斷(圖三),最後接近蛛網中心,結網完畢,停在中心等蟲子。如果沒有風的幫助,織網蜘蛛要想成功織網就很困難。 圖三 橫帶人面蜘蛛(雌)織網(筆者攝) 五、昆蟲的媒人 目前地球上已被命名的昆蟲有近百萬種,尚未命名的,少說也有三至五百萬種,數量這麼龐大的昆蟲族群,除了會發聲的極少數品種能聽音辨位外,全都需要一位幫忙傳宗接代的大媒人,那就是風,風真的是無處不在又無所不能,總是扮演最稱職的昆蟲大媒人角色。 由於每一種昆蟲都是雌雄異體,需要相互配對受精,才能夠繁衍下一代,因此各自釋出獨特的費洛蒙來吸引對方,也各自演化出獨特的接受器來攫取空氣中細微的性費洛蒙粒子,尤其是在觸角上密佈著嗅細胞最靈敏,能精準的接收同種昆蟲的性費洛蒙,其中以雄蛾具有發達的觸角最具代表(圖四)。然而光憑釋出費洛蒙而沒有風的助力,僅能影響周遭的同種昆蟲,在近親交配的殘缺基因重組下,勢必會讓族群快速的衰弱滅亡,幸好有風的存在,讓遠在數里外的雄蛾也能接收到雌蛾釋出的性費洛蒙,千里迢迢的飛來密會情人。昆蟲這種使命必達的旺盛求偶慾,固然能生生不息的繁衍族群,卻也讓農家充分利用特定的性費洛蒙來撲滅對農作物有害的昆蟲,生物防治法就是一例。 圖四 斑平毒蛾(雄性。筆者攝) 六、動物的愛恨情仇 風,可以說是陸地上動物的最愛,飛禽沒有風,翅膀則無用武之地;走獸沒有風,將無法覓得佳偶傳宗接代。 每種動物只要達到性成熟期,雌性動物體內的性賀爾蒙將會以各種方式釋出體外,直接或間接的吸引雄性動物前來交配,這種性賀爾蒙無色無味,瀰漫在空氣中,藉由風的動力傳達至好幾公里遠的大地,雄性追求者將會一窩蜂的循味覓蹤而來(圖五),緊接著上演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交配爭奪戰。 風,常是動物們又愛又恨的無形朋友。每當夏日炎炎,動物身上厚重的體毛無法有效散熱,陣陣涼風吹拂帶走一波波熱氣,馬上能消暑降溫,解除脫水中暑的危機,成為動物們最愛的朋友。冬天刺骨的強勁北風席捲大地,迫使動物們久窩巢穴或往溫暖的環境遷移,避免食物短缺又受凍失溫,這點又讓動物們無奈的面對冷風的煎熬。每年侯鳥季節性的遷移和五色鳥的巢穴出入口,一定選在南方(圖六),就是這個道理。 圖五 公狗循味而來(筆者攝) 圖六 五色鳥巢穴出入口朝南方(筆者攝)   七、好風與壞風 基於人們對於風的好惡需求,可以簡單的以風力的強弱分成好風與壞風兩種,好風可以幫助人們完成許多日常生活所需,如風力發電、帆船行駛大海、風扇的運用等,這些都是正面能量的展現,有加分的效果。反之過於強勁的風力,如颱風、龍捲風、沙塵暴和焚風等,則會吹毀地上建物或農作物,造成人們生命財產的損失,這種避之危恐不及的負面能量,往往是人們最不樂見的壞風,自然是大大的減分。 然而壞風有時也能成為好風,要看以那種角度來界定,譬如高山上強勁的冷冽北風,是動物們難以長時間生存的禁地,強風會抑制木本植物的嫩芽生長而形成特有的風剪效應(圖七),枝葉全往南方伸展;在受風面的裸石無法孕育出青苔而顯得光凸殘破,但是有弊也有利,卻可以成為登山客在蓊鬱山林間迷路時,除了羅盤外的最佳天然方位的辨識依據。 圖七 風剪效應(筆者攝) 八、風的鬼斧神功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千奇百怪的岩石造型,從不曾被人類精雕細鑿,在經年累月的在強風細沙風化下,如鬼斧神工般的栩栩如生,無不讓人嘖嘖稱奇,如野柳蕈狀石的女王頭、東北角海岸的風稜石、田寮鄉的月世界等(圖八),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在有心人的企業化經營下,搖身一變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經常可見絡繹不絕的觀景遊客,無形中幫當地商家帶來不小的財富。 圖八.1 李釣綸.野柳女王頭系列之1 (來源:典藏台灣)   (上)圖八.2 陳景容.倒影(來源:典藏台灣) (下)圖八.3 莊文星.利吉泥岩惡地地質景觀 (來源:典藏台灣) 人類知道高速的風力具有神奇的力量,於是發明出各式各樣的器具,利用馬達轉速的帶動下產生高速風力,如空氣電離子切割槍、風槍、噴漆槍等,成為製造業的好幫手。在交通上,利用高速風扇轉動的驅動原理,發明了直昇機、螺旋槳飛機和氣墊船等,讓運輸業更加流暢便捷。自古以來,風就一直扮演著大地之歌交響樂團的總指揮角色,只要輕輕揮動手中的神奇指揮棒,隨便點向大地上的任何一位團員,立刻就能彈奏出一首首活潑生動的跳躍音符。風,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生活的動力,具有高深莫測的能量常讓人捉摸不定,每當大地回春之際,荒野間春暖花開、生氣盎然,總有數不清也道不完的荒野新鮮事躍升台面,這就是大自然的影武者——風——最引以為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