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部落格:教育推廣

教育推廣

教育推廣

自然體驗活動是荒野進行環境教育的一種方式,解說員/志工在固定的觀察點持續進行著自然觀察,記錄其中的四季變化,並在定點舉辦各類型單日或過夜的戶外推廣活動。荒野每年在全台各地進行了上百場的戶外自然體驗活動,期望藉由荒野解說員的引領,帶領民眾走入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進而喜愛自然、珍惜自然,並做到關懷保護的行動。

愛,在荒野輪轉-參與2020荒野台北兒童營感想

2020-11-12

圖、文 / 陳品瑄(2020荒野台北兒童營志工,自然名:梅花鹿)                  滿滿的情緒和感動化為夜空中的繁星點點,躺在露水浸濕的屋頂上享受滿天星的夜空,為忙碌卻充實的十七天荒野日子劃上休止符!謝謝荒野兒童自然體驗營集結了好多我的喜好—自然、孩子們和散播愛與溫暖! 在大略了解孩子們的背景後,我看見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在孩子的行為上。我深刻領悟到我的生長環境真的很幸福。我想竭盡所能地在這短短的三天給他們愛與溫暖和照顧。我們把疲憊都藏在營本部那扇門後,讓他們看見笑容滿面有精神的我們! 「除了給孩子們愛與溫暖,還要給他們一雙翅膀!」 我們能給予的關愛受到時間、空間種種因素限制,三天後他們會回到原本的生活,也許對他們來說這三天也像是一場夢。與其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們懂得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對他們來說是更好的學習。在日後他們可以有自信地獨當一面勇敢面對人生中更多的挑戰,堅強地踏著步伐向前行。我們沒辦法永遠陪伴著他們,這些能力會是他們一輩子的好朋友! 有句話說:「你沒有擁有過的,很難給予別人。」孩子就是如此的純真、簡單,他們像是清澈的湖水會反射美麗的景象。他們可能從沒有被投注這麼多的關注和愛,甚至很少有機會得到一個溫暖真誠的擁抱。當他們感受得到你真心地對他好,他們會回饋給你那份溫暖那份愛!給我溫暖的大擁抱。在我淋成落湯雞手逐漸失去溫度時,借我溫暖的手牽。在我全身痠痛的時候,替我捏捏肩膀按摩。真是令人動容的「善循環」!希望這現實的社會不要帶走太多你們的天真。 正值反骨、叛逆期的孩子們口頭禪都是「我不要!」「我什麼都不要做!」。否定句對他們來說是帥氣又酷的象徵。在這個數位的時代,許多孩子的玩伴都是「手機」。這個不能帶手機的營隊,總是會有幾個頑皮的孩子嚷嚷「我要回家玩手機!」聽到這句話內心會為這社會病態深深地嘆息,同時也感到惋惜。卻在活動開始進行後,看見他們玩得不亦樂乎,拒絕參加活動的孩子甚至成為最投入的那個。我的內心好雀躍像是完成一項創舉!他們的反骨是為反對而反對,同時是為了博得更多關注成為焦點。 印象裡改變最大的孩子是一個國中生。小隊相見歡時,他坐在一角不願意參與任何討論活動。我只好先把他交給冬陽,我帶領小隊進行要完成很多項任務的小隊相見歡時間。午餐時間我們抽到籤王要坐在走廊吃飯,他一個人坐在些微偏遠的柱子旁,我起身要邀請他坐過來我旁邊的空位。他面無表情地說:「我不能當邊緣人嗎?」當時的我其實很錯愕,他的話沒有絲毫玩笑的意味,他很認真。我沒有被這突如其來的強烈寒流震懾而退縮,我面帶微笑和他說:「大家來到這個營隊就沒有人是邊緣人,每個人都是好朋友!」他默默起身坐到我的旁邊。 他是個參與活動認真負責任的孩子,冷酷的表情下其實有顆溫暖的心。在一次閒聊中他得知我們隊輔都很晚睡。他在空檔時間就幫我按按肩膀,時不時問我:「你還會累嗎?」直到我很有精神的看著他說:「我充飽電不累了,謝謝你!」他再三確認我的表情才會停下來。營隊第二天,我不小心在前往溪邊的路上哀嚎書包好重被他聽到。他在走回生態教室的路上就把我的書包搶去揹,還揹得很開心說也許這樣可以防彈。(我沒有虐待小孩喔~他不讓我拿回來!)營期間我看見他燦爛的笑容和好朋友勾肩搭背玩在一起。離別前他抱著我說:「你明年還會再來嗎?我還想再來!」 所有疲憊都在看見孩子們投入的神情和享受在大自然裡中的笑容中感受到「一切值得了!」 過度澎湃激昂的情緒被時間洗滌得較為平靜。在忙碌稍到一個段落靜下來的夜晚甜蜜回憶的點滴會悄悄地浮現,孩子們喊著「阿梅~」的餘音猶存,語氣和聲音還是如此得熟悉。 對孩子們的思念唯有的出口是轉化為滿滿的祝福。願你們都能「好好長大!」平安快樂。謝謝這段美好的緣份!把我們最快樂的點滴都放進回憶裡,我們還是要繼續向前走!我們都在世界的一角各自努力奮鬥著成為更好的你和我!有緣再相見! 謝謝荒野兒童自然營和台北兒教組和這群可愛的孩子們,學到的領悟到的還在吸收消化的有太多太多!謝謝一起攜手完成20兒童營的好朋友們,有你們真好!願我的溫暖可以散播給更多需要的人!  

【荒野保護協會X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生態友善 尊重惜食從心出發

2020-11-02

【荒野保護協會X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生態友善 尊重惜食從心出發 人、食物與生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友善土地的耕作方式能重現生物豐饒的樣貌、恢復自然生機。 農友在種植端辛勤耕植,而在消費端的你,從採買到烹煮的行為中,怎樣減少食物浪費與養成下一代零剩食的好習慣? 讓灃食與你分享,如何透過教育交給孩子善待大地、珍惜食物的人生觀! 主講人: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 劉建隆 主講大綱: 1.人與環境的相互影響 2.惜食是從心出發 【專題影像】 1.品格養成 從惜食開始-生態友善 尊重惜食從心出發(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N7e7Dl2RlM   2.品格養成 從惜食開始-生態友善 尊重惜食從心出發(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IfNGXrbOI 【延伸知識知多少】 1.什麼是友善農耕? 為使環境資源永續利用,近幾年來政府積極輔導農民進行「友善農耕」,透過保持水土資源、維護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業耕作環境的農法,及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學藥劑肥料、基因改造產品的耕作原則,達到與大自然共生的理念,例如:市面上的石虎米、藍鵲茶、老鷹紅豆、五二呷米...等,就是標榜著以友善農耕概念所種植出的農產品。 友善農耕政策聽起來與「有機」農業很類似,也許大家會好奇,平常所聽到的「有機」跟「友善」農耕差在哪裡呢? 其實,有機生產跟友善農耕的內涵雷同,都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及飲食安全而生。「有機農耕」有特定的檢驗基準,且強調必須為零驗出。而友善耕作的相關規定較沒有這麼嚴苛,但被視為有機農耕的過渡,也是返回生態多樣的必經之路。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產業的第一線人員可以透過友善的農法栽種作物,除保護大自然的生態之外,同時也幫助土地的資源生生不息。身為消費者的你,則可以透過實際行動支持友善環境方式生產的農產品,共同愛護這塊孕育我們長大的大地。 2.農事體驗能讓孩子更惜食嗎? 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量可以多養活30億人!生活在飲食多樣、充足環境中是非常幸福的,但在地球許多地方,有不少孩子是長期沒有足夠食物,每天餓著肚子。因此,學習惜食不挑食非常重要,若能從家庭教育著手,幫助孩子更了解食物、珍惜食物,家庭會是認識這個概念的最佳場域。 根據專家建議,父母陪伴孩子實際體驗農活是非常好的學習方式,透過認識、體驗耕種的過程,能讓孩子與食物產生更緊密的連結,並且更珍惜出現在餐桌上的每一道料理。假日的家庭出遊,爸媽可以安排讓孩子試著採集蔬果或者種植南瓜,甚至是收割水稻,就算玩得一身爛泥,也能實際體會到農民的辛勞,感受食材的得來不易,以及對食物有更深的認識與體悟。 現在有許多結合觀光、體驗的農地,從知識到實作,由經驗豐富的農家介紹農作物特色、如何防治病蟲害、耕種過程等,不僅可以實際參與農作物的一生,也能在體驗農事中,學習如何挑選與把關,同時認識食物的健康與營養所在,更重要的事,學會去珍惜,每一口吃下的得來不易。 快安排一趟農事體驗行程吧,相信一定會是一趟兼具知識與感動的深度生態旅遊。 3.捕撈下雜魚的生態危機? 一般漁業裡非目標魚種的漁獲,被稱為「混獲」,又可稱為「下雜魚」。之所以會有下雜魚的問題,主要是漁民使用拖網漁法捕撈,拖網漁法在捕撈過程中,除了目標魚種之外,很容易捕撈到棲息在淺灘的魚種與底棲生物。 以蝦拖網為例,每補到1公斤的蝦,就可能會產生9公斤的下雜魚,因下雜魚種類混雜、賣相不佳,其經濟效益低於目標魚種,為此漁民常會以低價出售,用於製作魚露、魚漿、魚飼料等用途。因此,海洋資源也會因為過度捕撈提早耗盡,對生態永續造成很大的傷害。 想要解決下雜魚造成的海洋生態問題,除了從漁民改善捕魚方式之外,作為消費者也可以盡一份力,把握以下幾個原則選擇漁產,就能幫助減少環境傷害: (1).養殖代替野生,多挑選養殖魚,如虱目魚、吳郭魚等 (2).以「全魚利用」作為基本考量,不食用魚翅、不單吃魚腸 (3).避免選擇成熟期長的大型掠食魚種,如鯊魚、鮪魚等,優先挑選食物鏈底層的種類,如秋刀魚、鯖魚等 (4).減少食用底棲性魚類、拒絕底拖網捕撈的漁獲,常見底棲魚包括鯛魚、白帶魚、海鰻 (5).本土漁產取代進口漁產,降低食物碳足跡 雖然下雜魚的問題十分複雜,不僅與漁業特性、政策制定等多項層面有關,但從自身秉持維護地球資源的心情起頭,從改變餐桌上的選擇開始,一定能為環境盡上一份心力! 4.為什麼產銷失衡容易造成食物浪費? 因為氣候、政策、人為…等因素造成的農作物供需不平衡,就稱為”產銷失衡”。雖然聽起來好像與自己無關,但這不僅是政府與農民的責任而已,身為消費者、食用者的你我才是最具影響力的重要關鍵。 其中購買當季在地食材、減少食物浪費,就是種避免產銷失衡的好方法!當季食材不僅有新鮮、價格實在的優點,更可以減少農作物滯銷、運送與囤積成本,同時還能預防價格崩盤的問題。平常逛市場的時候,可以多詢問店家了解每個季節盛產的蔬果,挑選適合的農產品入菜,讓家人吃得安心、健康,也同時幫助農民、愛護環境。 除此之外,有時候當季的蔬果產量多,我們也可以改變烹調方式,幫助減少食物浪費,像是家裡有吃不完的木瓜或香蕉,可以將它們打成果汁,再加入豆漿或牛奶,成為補充體力的飲料。也可以把香蕉壓成泥,夾入吐司中加熱,製作成香蕉吐司盒子。只要發揮一些小巧思,都可以讓這些食物起死回生,脫離成為廚餘的命運。 5.菜尾湯是什麼? 「辦桌」是台灣的傳統習俗,雖然依活動、地區菜色會不盡相同。不過,有一道菜,雖不是辦桌的核心,卻總帶給人一股濃濃的人情味,那就是「菜尾湯」。 在過去,辦桌尚未商業化的時期,沒有專業的辦桌團隊,需要靠大量街坊人力協助,也因此辦桌總是左鄰右舍全員出動的一場熱鬧慶典。從宴席幾天前,親戚朋友們就開始準備桌椅,宴席當天協助食材處理,結束還需要幫忙洗碗、清潔。辦桌代表的不僅僅是傳統的食物美味,更是鄉村聯絡感情、凝聚社區意識的表現。 而「菜尾湯」的故事即是由此而來,宴席結束後,主辦人為了感謝鄰居的幫忙,會集結未烹調的剩下菜餚或高湯,再加入高麗菜、蘿蔔等其他食材,重新燉煮加熱,讓客人食用或分送其他街坊鄰居,稱之為「菜尾湯」。 菜尾湯經典之處不僅是它的驚喜與美味,而是在於涵蓋的情感與意義,在一場熱鬧的團體活動後,才能品嚐到如此特別的菜餚。讓人有共同協力的參與感與感動,也同時具有社群認同的凝聚效果。 而隨著文化流傳至今,菜尾湯仍然是台灣人心中最具人情味的一道佳餚。甚至在某些餐廳,主廚會發揮創意,還原出最具台灣傳統與古早味的菜尾湯。

淨山、靜山、敬山、愛山

2020-09-17

親子團高雄三團炫蜂團團員平安龜去年參與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舉辦之「2019高雄市環境教育探究競賽」以【拯救野溪GO! GO! GO!】榮獲國小組第一名。今年報名以【淨山、靜山、敬山、愛山】作品參加「2020高雄市環境教育探究競賽」,再度獲得國小組第二名殊榮。 作者:施沛心(高雄分會親子團高雄三團炫蜂團團員、野溪調查小組成員;自然名:平安龜)、李澄風 一. 組員 :李澄風,施沛心 二. 指導老師:大仁國中李佩蓁老師,野人華德福8年級鄭向晴同學 三. 報名類別:環境生態 四. 組別:國小組 五. 作品說明:我們的隊員都是非常喜歡山林的孩子,在多次走入山林後,發現山林的憂愁,因此我們決定利用這次的機會為山林說話。許多的登山客在途中隨意丟下的垃圾會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就在土中分解,一個小小的垃圾、衛生紙、果皮,不好好處理會對生物有害對人類也有害。 藉由這次比賽我們來到高雄近郊的尾寮山,用計數器紀錄山徑垃圾的數量:215個塑膠垃圾、60多張衛生紙、十幾根煙蒂。有人說:「帶什麼上山、就要帶什麼下山」。嗯!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但是很重要,1980年代美國LNT「無痕山林」運動的核心精神,教導大眾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自然環境,將戶外活動對山林的衝擊降至最低。我們親身實踐、努力做到,到山上什麼都不留只留腳印、什麼都不取只取相片與回憶!我們希望這一次的發表能讓更多人聽見與看見,人類對待山林的態度。透過發表,也希望跟我們一樣的國小學童,能不再害怕山林、能用正確的態度親近與愛護山林! (1)無痕山林七準則   (2)以遠距離觀察動物   (3)撿垃圾維護山林   (4)我們的工作、行動與討論   (5)山林的夢想

公民科學家我們做得到

2020-09-17

圖/花敏煌(桃園分會親子一團志工,自然名:暗光鳥) 文/郭益昌(桃園分會親子一團志工,自然名:烏頭翁) 只要環境保護好,避免路燈和農藥,留下螢火蟲喜愛的野地,螢火蟲有機會生生不息,讓子子孫孫可以繼續傳唱那首兒歌:「小小螢火蟲,飛到西,飛到東…」。 「這裡會有螢火蟲嗎?」 「應該有吧?夥伴說來這裡看過」 這裡真的有螢火蟲嗎?這裡和印象中有螢火蟲出沒的地方很不一樣,附近沒看到水溝,也沒有埤塘或是水窪啊?沒有聽到青蛙叫,也看不到附近有潮濕的環境。我們來這裡等真的是明智的選擇嗎?懷疑的聲音開始在心頭迴盪著。 奔鹿團長暗光鳥不斷在崎嶇的泥土小徑上尋尋覓覓,夜色漸濃,終於傳來第一隻螢火蟲的消息。大夥慢慢走進了森林裡,在昏暗的林子裡搜尋著螢火蟲的身影。一開始只有看到一兩隻,等到眼睛適應黑暗的環境後,一隻又一隻的螢火蟲在我們面前閃爍著。這時我們欣喜若狂地確定這裡有螢火蟲! 小鹿發現在樹叢下有幾點螢光不怎麼移動,蹲下來觀察的時候發現牠們被蜘蛛網困住了!銀腹蜘蛛喜歡在草叢間織網,等待螢火蟲、蚊蠅上門。天黑後打著燈籠的螢火蟲,一不小心就會被困住!    「怎麼辦?好多隻螢火蟲被困住了!」     「要救牠們嗎?」   「以前炫蜂團生活規律前兩條說,一、我能夠尊重生命,不傷害其他生物。二、我能夠關懷自然,不違反自然法則。我們還是不要干涉吧!」他們這麼的討論著。 四月團集會在夥伴提供的情報下,我們選擇到石門水庫賞螢。導引員團隊原本考量疫情因素,決定改為以小隊的方式進行團集會,不進行始會式,也不進行閉會式。後來又因為確診案例波動,夥伴再修改計畫,改為由鼓勵每個家庭自己就近找個地點賞螢。下午請小鹿先各自進行「城市自然大挑戰」,響應全世界同步進行的物種調查,並且可以趁這個機會,熟悉附近的環境,傍晚休息一下,再等待螢火蟲現身。 大家很有默契,完全不使用手電筒或是任何照明設備。就著一點點的月色,隱隱約約看到地面上,顏色比較淡的是石頭,顏色深一點的則是泥土路。而放慢腳步後,腳底彷彿能感受到地形崎嶇變化,避開危險。 唐朝詩人李白寫過一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這一天要賞螢,自然不適合點蠟燭夜遊,但卻不影響大家的興致,夜色中,一群小鹿大鹿減少了對視覺的依賴,聽覺和觸覺卻意外地更敏銳了! 導引員烏頭翁想起一首小時候唱過的兒歌,帶著小鹿一起唱:「小小螢火蟲,飛到西,飛到東,這邊亮,那邊亮,好像許多小燈籠」。雖然是一首老兒歌,但卻很應景,謝謝還保有童心的小鹿的配合。   這些年 螢火蟲變少了嗎?隨著賞螢活動熱門起來,有越來越多賞螢的地點被發現,但是也有些地方被認定螢火蟲的生存狀況,一年不如一年,有逐年遞減的趨勢。相隔幾年陸續回到曾經拜訪過的賞螢地點,我認為螢火蟲並沒有明顯變少,只要環境保護好,避免路燈和農藥,留下螢火蟲喜愛的野地,螢火蟲有機會生生不息,讓子子孫孫可以繼續傳唱那首兒歌:「小小螢火蟲,飛到西,飛到東…」。                   

野生動物路跑,零紙杯運動

2020-08-17

野生動物路跑,零紙杯運動 文、圖/劉曉帆<台中分會志工,自然名:小蜜蜂>  路跑可以健康又環保,充滿正能量 一片寂靜的外埔園區,靜靜地等待黎明的到來,凌晨五點,減塑小組的夥伴,開始準備今天的攤位擺設。此次是代表荒野保護協會參加國家地理頻道野生動物路跑的擺攤,感謝主辦單位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推廣減塑及筏子溪淨溪。 國家地理頻道的路跑以保護生態、環境永續為主軸,從2014年開始陸續舉辦至今,並且於2018年開始推動,在活動的過程中不提供一次性紙杯。根據統計,2017 年全台舉辦的 784 場路跑,光是免洗杯就可堆疊出 394 座 101 大樓,對現在環境的負荷量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源頭減量是每個人都必須做的事情! 主辦提供的是扣環式吊帶搭配摺疊矽膠杯的設計,讓民眾可以在路跑時把矽膠杯掛在身上,領到的獎牌也沒有再多提供吊帶,直接跟矽膠杯的吊帶共用,在平常時可以用來當悠遊卡或名牌吊帶,達到永續使用的概念;在補給的食物上,提供可重複使用的餐盤盛裝食物,選擇可直接用手拿取的食物,減少竹籤的使用;完賽證明以及發票用電子化的方式呈現,減少紙張的使用;處處可以感受到主辦單位推廣環保的用心。 小朋友的純真讓世界充滿著希望 野生動物路跑已經舉辦五年了,每年都有不同的野生動物當主角,今年的主角是「橙腹樹蛙」,協辦單位-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展示了豐富的蛙類影像,以及青蛙跳桌遊,攤位前滿滿的人潮,可以知道生態保育的意識越來越普遍了。 我們的攤位也來了很多大小朋友排隊等著參與「垃圾多久才會被分解」的遊戲,其中不乏有許多的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在其中,我們說了中途島信天翁的故事,民眾都聽到融入其中,進而連結到「海鳥胃」的互動遊戲。在這些遊戲中,小朋友特別喜愛餵食信天翁吃小魚,並且從垃圾中把小魚找出來的遊戲,我們透過與小朋友之間的互動,慢慢地引導出環境的垃圾問題,進而讓參與者能夠反思生活所面臨的垃圾問題。 小朋友的環保觀念在執行起來往往會比大人來的堅定,過程中還聽見小朋友童言童語地跟爸爸表示:「我們要自備環保袋,這樣海鳥才不會吃不到小魚。」這也是環境教育為何要從小朋友開始影響,在場的父母,都很樂意帶小朋友走入自然,參加環境保育的活動,甚至還遇到兩三組家庭,隨身攜帶環保餐盒餐具,看見這畫面,不禁替地球感到欣慰,家長說:「如果我們現在不好好保護環境,未來孩子長大了,他將面臨怎樣的困境,不是我們樂意見到的。」從家長的身體力行、耳濡目染下,相信這群孩子,更能懂得愛護環境、關懷生命。 台中筏子溪淨溪活動推廣 荒野台中的筏子溪淨溪,是此次擺攤宣傳的重點,環保意識的抬頭,讓許多的民眾願意主動參與淨灘淨溪,作為環保領域的主流運動,更增加了民眾對於筏子溪淨溪活動的詢問度及好奇心,當民眾理解筏子溪原來與台中市這麼緊密的連結,甚至就在自己的生活圈中,就更有願意投入其中。海的源頭是溪流,何不從溪流就把垃圾撿走,不僅減少對海洋生物的傷害,更能還給溪流原本的生態樣貌。荒野的許多夥伴常說:「我們不做一次性的事情,要持續一直做下去,直到環境變美好。」這也是筏子溪團隊持續了半年淨溪活動的目的,不知還需要撿多久的垃圾,但能確定的是,需要更多人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持續號召有志之士! 期許下次會更好 在這場路跑活動的最後,主辦單位特地把抽獎活動排在此刻,讓民眾可以稍做休息之餘,在參與完路跑活動後,能在攤位逛逛停留,讓民眾更加認識環境教育主持人很專業的說明環環境保育的資訊,並且與民眾進行互動,讓我們在宣導起來更有動力,達到超乎預期的效果。 唯獨有個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撤場時,還是看到了垃圾堆置區的廢棄物,垃圾品項除了民眾自行製造的垃圾及瓶裝水外,其他大多是廣告看板、引導看板、指示牌…等,甚至有一疊完全未拆封的,我們看了還滿心疼,大部分的看板幾乎沒有損壞,這些只使用一個早上,就變成廢棄物了,有點可惜。 我們可以共同思考一個問題,是否可以考慮把這些看板做二次利用,材質是珍珠板、保麗龍…對環境也是一種負擔,用貼紙黏貼的方式,給利於下次活動做使用。或者下次在行銷設計時,可以用永續的角度去思考,例如環保材質來製作或是運用現有的材料(回收紙板)來製作,減少資源的浪費。這是一場很有意義的活動,期許未來活動能朝向零垃圾,成為路跑活動的典範。 今日成就達成!難得的從黑夜到白天的推廣活動,大家熱血的參與,合作愉快! 活動結束,有待解決的垃圾問題   國家地理路跑 文/紀宜苹 <台中分會志工,自然名:蘋果> 顛倒了時序,今年的第二場減塑推廣,從黑夜到白天。 補班週的唯一休假日,卻比任何一天都還要早起,凌晨三點半自動轉醒,趕在四點摸黑出門,儘管行前演練了無數次路線,不常開車出門的我,還是迷路了,幸好清晨的路上幾乎沒有車,讓遲疑猶豫的我不至於太過慌張,也趕在廠商進場時間前壓線到達。 每次擺攤,最讓人感動的,就是孩子們童言童語的回應及耐心陪伴著聆聽與遊戲的父母。 天色未亮便出現的第一位小客人,熱情的笑容就像旭日,提早東昇,照亮了整個攤位,讀著遊戲資料的小小的身影,讓我印象深刻。沒想到完賽後,他又回到攤位,和我分享他創下的新紀錄,開朗地說著自己一個人參與活動的過程,髮上還留著汗水的男孩,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收攤前相差兩歲,卻像極了雙胞胎的小兄弟,由爸媽陪著在攤位前待了好久好久,遊戲結束後,還很貼心地說,要把螃蟹的明信片留給需要的人。為了讓所有遊戲都體驗過的他們開心,我靈光乍現,想到了一個在垃圾海裡為信天翁找小魚當食物的遊戲,幾次後,我試著把小魚藏進養樂多罐或是煙盒中,增加遊戲的難度,男孩翻找出時間拉長了,我問:「小魚為什麼會那麼難找?」,男孩說:「因為太多垃圾把他卡住了。」沒想到這個遊戲意外適合小小孩體驗,也能帶出一些很直接的感受,或許下一次擺攤,可以進化成分齡遊戲。孩子的天真笑容,果然是激發大人創造力的無比動能啊! 謝謝一起摸黑早起的夥伴,我們又一起完成一件很美好的事,真好。 朋友說:「你也是荒野人,你也可以發聲。」我真是第一次感受到公民團體的力量。  

大自然是一首美麗的歌

2020-07-22

荒野親子「易子而教」理念實踐的見證 劉建隆(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自然名:松雀鷹)                    人生的精彩繽紛,從友善環境的價值開始,由多元多樣的關係中逐步建立。 多年前的偶然,在苗栗武術學校的台中分會親子三團奔鹿成團會場上,認識了小蟻團的中華白海豚-亘祐,奇妙的緣分讓彼此的關係一路延續至今,像是家人親戚般的互動、也像是忘年之交的好朋友。或許更甚於導引員的角色,使得「陪伴」擴及亘祐的同儕、伙伴、喜歡的事、也滿載於成長的過程。 荒野親子團易子而教的理念,在這難得的緣分下促成了許多特別的經歷。如豐原葫蘆墩國樂成果發表、基隆河壺穴生態探索、平溪攬勝、走訪北投溫泉、迪化老街……。亘祐父母親口中青春期的彆扭,與我所見的落落大方確實有些落差,或許是正向鼓勵所致。我一直喜歡且欣賞的還是白海豚潛在樂於分享的態度。 分享~來自亘祐對大自然的筆觸。     大自然是一首美麗的歌  劉亘祐(自然名:中華白海豚) 人生中是否有一首美妙的歌曲是會使你永生難忘的呢?或許是莫札特的小夜曲,能帶給你無比溫暖,又或許是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讓你有置身異國之感。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大自然為我寫的最美妙又最美好的大自然組曲。 微風輕輕的吹拂著我的髮絲,有如輕快溫柔的樂曲,輕輕的撫摸著我,與我訴說著它的故事、它的經歷。每當心情不好時,總喜歡坐在大樹旁,靜靜的坐著、靜靜的、靜靜的聆聽老樹爺爺說故事。 春天的大自然充滿了生機,小花、小草都紛紛探出了頭,一起迎接春天的到來,山慢慢的朗潤了起來,黃鶯唱著輕快的樂曲。春天就如同小嬰兒般,有時任性地下著大雨,有時又高興的開著花朵,想著想著我也不由得哼起維瓦地的<春>,輕快的在春天中跳舞。 夏天的大自然是一片彩,樹上、地上都開著一朵朵美麗的花兒,每一朵都開的十分艷麗,互相地爭奇鬥艷,有如<匈牙利舞曲>中的熱情,夏天就像一位剛出社會的青年,渾身是勁、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秋天的大自然充滿著陣陣的優雅,火紅的楓葉一片片的落下,讓人有種置身於仙境之感,秋天就像一位溫柔婉約的女士,舉手投足間散發著無法言喻的氣質,就像是媽媽那雙溫柔的手,溫柔地撫摸著我的臉龐。秋天就像<小夜曲>一般,溫柔的陪伴我進入夢鄉。 冬天的大自然,就像是一位生了病的人,死氣沉沉的,就像是「命運交響曲」般,訴說著生命的結束、訴說著老人一生的經歷。 四季的大自然都有各自的美好,有自己的特色,或許有些人因為沒有敞開心胸,而錯失了美景;或許我們有時應該慢下腳步、蹲下身子,靜靜的觀察。就會發現那些平常看不見的美,也就是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

夏日賞燕-五股濕地

2020-07-22

文/ 賴金嵋 <五股組的解說員,自然名:話梅> 圖/荒野保護協會           盛夏的黃昏,在山海交會的五股濕地,數以萬計的燕群四面八方穿梭而來,在廣闊的天空中競速、急轉、狂飆及俯衝,直至夜幕低垂,最後鑽入綿延蘆葦叢中棲息,濕地黃昏頓時沉寂⋯ 在五股濕地夏日賞燕,是荒野保護協會的年度盛事。今年已邁入第十個年頭。 這個活動主要是由大自然主導,燕子來執行;依時序運行,春來秋返,古今皆然,不曾間斷。 在山海交界的五股濕地,荒野志工們從2004年始,投入了大量心力保育維護這百多頃土地,得使濕地自然原樣保存。而濕地中廣闊的蘆葦林成了燕子大軍安全隱密的集合點。 候鳥燕子們春季北飛到臺灣,經歷完繁殖後代的重任而南返前,總在夏日黃昏時分,萬千隻燕集結在濕地上空編隊飛行。牠們有秩序的振翅飛翔,時而遠時而近甚至還會左盤右旋。暗色身影在豐富色彩的夕陽襯托下,夢幻又超現實。燕軍呼嘯過往時帶起的氣流及燕聲的嘰啾呢喃,唯有在五股賞燕平台上,觀眾得以超近距離,感受到這獨特美妙的自然饗宴:燕軍樂章。 正當觀眾懾服於來去迅速的千軍萬燕,及澎湃起落的飛勢氣象時,瞬間,一個降落後,整群棲止於蘆葦林深處,空中再也不見一隻燕蹤。留下錯愕的你和突如其來的沈靜,周圍伴隨著落日餘暉和低垂星空。 這樣的自然體驗,除了緣份,還有福份吧!當世界各地大亂於新冠狀病毒之際,一群生物仍循傳統,不遠千里北返舊地築巢繁衍。讓你我有緣與燕相會、對話。而燕子的來到,映古證今;它不但承傳了千年歷史文化,也驗證了存在於今日的你我。若錯過了今夏邂逅機會,只好再等明年囉! 這樣的自然體驗,荒野秉承分享精神與人共有。人與自然面對面相遇,或擦身過的震撼,以及事後美好的回憶,正是人與自然間最有力最自然的聯結。荒野期望藉由人對自然美好的感動,進而轉化為人對環境守護的一份力量!環境守護,永續環境。為了明天,為了他人,也為了自己。 來吧!來去看燕歸!荒野在五股等你!一起慶祝這見證的福份。因為沒人能預料明年我們仍有幸見證否。或著說:我們的孩子還能有福份見證否! 病毒肆虐,活動期間請循標準程序:全程戴配口罩、保持安全距離。快樂賞燕、平安年年!

翠山步道 植調十年

2020-07-15

翠山步道植調十年成果發表花絮 圖文:溪山組 上個月17日晚間,在總會的荒野廳,溪山組辦了一場「翠山步道植調十年的成果發表(註)」。沒想到,光靠伙伴事前email、Line和Facebook等社群媒體的傳播,在場高朋滿座。 場面搞這麼大,非要大人物來讚聲不可。此時主持人志良心裡納悶,程序表明明寫的是理事長,可是一旁等著講話的卻是分會長晨薇。是怎樣?篡位了嗎?竟然心口不一地爆出:「請晨薇理事長講幾句話。」笑翻大家! 晨薇驚恐地說:「不要害我,理事長在台中分會開訓,我只是來幫她唸一下勉勵文啦!」 「感謝大頭老師,感謝溪山組歷年參與植調記錄的伙伴。變遷是個很難短時間量化的,變遷常會在經過多年後感慨的感嘆!例如以前這條河有魚、有蝦,現在卻髒成這樣,若是能有相片、有數據,就是很大的說服力。定點觀察記錄,就是一種機會。長時間的紀錄有可能受環境變化的物種,必可展現相關數據及成果。」 人多叫座當然好,但就難免擔心不叫好。說實話,這種分析要講得吸引人,並不容易。何況聽眾來自四面八方:解說組、棲地組、推師組、親子團、兒教組…等等,程度不一,很擔心講到一半、人也走了一半。結果呢?好佳在,最後的的大合照至少證明內容沒有把人嚇跑。 聽完成果發表後,相信一定有人也像上次的我一樣感動(註)。口說無憑,來看伙伴的回饋感言吧!        志良(主持人、北8解、溪山組): 20幾年前加入協會,單純地就是想為環境做點事。多年來,環境或許無啥改變、甚至更為惡劣。不過仍然有一群不願放棄的傻子,初心不變,要為下一代保留一個環境永續的島嶼,「植調百年」,就是我們的行動。   碧桃(北16解、烏來組): 我入座後,福來拔就端來冰鎮的紅豆湯,這是萬丹有名的「老鷹紅豆」,是小蔡親自做的。所以說參與講座的伙伴們真是好福氣,有知性十足的精神糧食,還有綿密口感的入口美食。 七點到,先是灑脫的分會長游晨薇,上台唸理事長的勉勵詞,隨之是美惠姐介紹大頭老師,然後正戲上場,大頭的演說精彩、資料豐富,聽了好想再聽,只可惜時間有限。 謝謝福來拔、月美扶著我上、下樓梯,更要謝謝小蔡送我回家。 這是美麗又豐實的夜晚,謝謝各位溪山家人!   明慧(生態遊戲講師、本會第一任副秘書長): 植物是很誠實的生物,氣候(日照/降雨/溫度)的變化,有的生長對策會隨候應變,有的仍依循深植於DNA的節奏,始終如一。藉此還可瞭解各植物的個性,以及喜歡揪兜陣的有哪些。然而這樣的基礎工作(較枯燥,不如動物有挑戰性),實際投入的人不多,尚未如鳥類,青蛙等已有多年全國性的調查資料庫建立。難怪大頭疾呼請大家要多多拉攏同好,最好能全台灣遍地開花,這樣就能做區域比較,判別出更多的故事,為氣候變遷對生態的影響提出有力的實證。願這個願望,能早日實現。 甚感佩溪山組多年來的堅持,讓這些紀錄的數據,串成一篇篇的故事,應該頒發「最佳代言紀實獎」給他們啊!   大頭老師(北1解、本次講師): 在台灣,要找一群自發性的無酬義工,每個月在一條步道上,長期地記錄70棵樹木的物候樣態,幾乎是Mission Impossible。但溪山組做到了,他們不但進行了10年,而且方興未艾,後續又開發了三條植調路線。這麼有意義的活動,如果荒野的各定點也能這樣投入,在全台各地建立這樣的長期資料,將來透過資料的比對分析後,對了解台灣的生態上的氣候變遷,一定會有很新的看法的。   惠慶老師(鋼琴老師、本屆監事): 今晚老伙伴蔡志忠老師,遠從台中上來發表溪山組十年植調的成果,荒野廳加椅子坐滿六七十人,許多好久不見的老伙伴聞風而來,真是感動。下課前請教老師記錄中0-5 代表的意思,大頭老師解釋完,說道:植調很難,做了以後才知道真的很難!哈哈,最後主持人以義賣兩件望遠鏡為協會抒困,結束了今晚的盛會!   這次義賣的想法,來自球長騏廷,他說因疫情關係,協會今年恐有百萬級的虧損。原定價700,竟都以1000的高價售出,感謝得主惠慶老師和思源組的山椒魚。只是杯水車薪,於事無補。因此最後我想在這裡提出一個呼籲:「三倍券、捐一半」,來幫助協會度過難關,希望大家共襄盛舉。這是上月會員大會中有人提及的,不敢掠人之美!   註:有興趣的伙伴請上網搜尋翠山步道植調十年一文。 「翠山步道植調十年」:https://www.sow.org.tw/blog/20200715/41820

新冠病毒來襲 以愛傳愛,我們不怕

2020-06-20

文/張凌蓉<台中分會志工,自然名:草鴞> 圖/張凌蓉<台中分會志工,自然名:草鴞>、劉寶仁<台中分會志工,自然名:互花米草> Q寶(小海龜)是一個對任何事物都有無比的好奇心,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喜歡手作,常常窩在自己房間手作小東西的小孩。一年前,大稻埕小旅行逛了永樂市場的布莊,燃起裁縫夢,從此展開她的裁縫學習,Q寶要求上裁縫課並且邀約媽媽和姐姐一起集資買了裁縫機,Q寶成為裁縫教室最年輕的學生,也因為年幼所有裁縫老師對她照顧有加。就這樣持續學習了一年多,只要她想要做什麼,老師總能滿足她,陪伴她完成。 寒假期間爆發新冠狀肺炎,因此多放了兩週防疫假,原本想讓Q寶去營隊,後來金牛座的Q寶看見商機決定要待在家做「口罩」。我們對於口罩價錢討論了許久,後續討論如何運用她賺來的錢,在討論過程Q寶決定要捐出去,所以決定以一個75元販售,之後我們也討論到要全額捐還是扣除成本?馬麻、把拔跟Q寶討論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進行,所以一個捐50元,Q寶毫不猶豫決定捐給「荒野」,Q寶說「我在荒野長大」 荒野一直都在守護我們的地球。 防疫假期Q寶專注於做口罩,剛開始製作因為不夠美觀,Q寶都說「這個我們自己用」,經過一番嘗試Q寶不但開始量產還堅持選擇製作過程繁瑣的方式,讓每個口罩都有精美的包邊。感謝親朋好友的贊助,讓Q寶用自己的力量守護身邊的朋友,也為守護地球盡一份心力,就如同花婆婆所說的「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當Q寶開始發想時,媽媽用很認真的態度和Q寶討論,一步一步陪伴她實現她的想法,孩子在成長過程有想法,身為父母的我們願意陪伴她化為行動,我相信這次的「做口罩照顧身邊的親朋好友同時也守護地球」的行動在Q寶的心裡已經種下了種子,讓她勇於用行動實現自己的想法。

沒想到世界上還有比我過得還舒適的雞們

2020-06-19

圖、文/李育德<宜蘭分會參與民眾> 今年入春以來,荒野的一位好朋友就一直強力推薦要找我撿雞蛋,在幾次推託拉扯之後,還是被說服報名了農舍體驗活動,並來到了宜蘭五十二甲濕地的立峰牧場。過去對活雞的唯一印象,是來自住家附近黃昏市場內的放山雞肉舖。入口花店進去數來第三間的雞肉攤,總是瀰漫濃郁的氣味和不安的啼聲,與五公尺外花店的氣氛形成強烈對比。我對雞的同情沒有讓我從此吃素,但我對經濟動物生產線的想像一點也稱不上美好。 然而立鋒牧場給人的感覺卻截然不同,我原先以為雞舍會很大很明顯,也許遠遠的就會聽到雞叫聲,不過這裡十分空曠,低矮的瓜田和普通平房般小巧的雞舍被車道劃開,在我們走近第一處戶外平飼圍欄時,幾隻黑色的土雞像溫馴的小狗一樣不怕人地湊了過來迎接我們,而土雞圍欄的另一側,就是本日主角蛋雞們的家。 統籠飼是用一種叫格子籠的器具飼養蛋雞,長條型的籠子中間加入間隔把雞隔開,高度則剛好一隻成雞大小。籠子裡的雞沒有空間展開翅膀也沒辦法跑跳,僅能簡單活動,為了將飼養的效益最大化,剪爪剪喙之後,一坪空間的格子籠可以養到60隻蛋雞。「嗯,差不多就是你們腳下這兩條紅線中這麼大的空間。」牧場主人王大哥說著。我們一群人走進紅線之中的模擬區域,體驗生於格子籠中的生產機器們,日常生活必須忍受的擁擠感。因應肺炎疫情的防範程序,模擬格子籠只持續了三秒就拆掉了,重獲可以保持社交距離的權利讓人鬆了口氣,也使我們更好奇福利滿滿的雞舍內是什麼光景。 若說室外平飼的土雞已經過的自由自在,另一頭的蛋雞們可說是過著貴族般的生活——不僅沒有籠子束縛,室內還打了溫暖的黃光,地上鋪滿了柔軟的墊料,屋子中間的食槽裝滿成分調配過的營養飼料,一旁還有精心打造的產蛋箱讓母雞們安心生產。                                             「今天的任務是每個人幫忙撿十顆雞蛋,想要的話你們也可以抱雞、餵他們飼料。」聽到可以和雞互動的機會,大家馬上老實不客氣地和雞玩了起來,有人抓起飼料放在掌心讓雞啄食,有人將雞抱在懷裡像嬰兒一樣輕輕搖擺;蛋雞們對人類似乎也同樣好奇,有的雞歪頭歪腦的打量我們,有幾隻跳起來啄我的鑰匙圈,他們啼叫,但是顯得毫無壓力。一時間雞舍內玩樂的聲音和雞鳴混成一團,直到荒野夥伴們提醒時間有限,大家才提起籃子撿蛋。   為了減少蛋雞們的壓力,王大哥和荒野的老師還特地安排了種香瓜的活動將學員分流,也讓我們親手挖孔、埋下香瓜幼苗,給兩個月後的再次拜訪留下伏筆。不過大家顯然念念不忘雞們的可愛,快速種完香瓜後又回到雞舍外圍,隔著圍欄也要伸手跟蛋雞玩,或是拔咸豐草到隔壁去餵土雞。 看到蛋雞們簡直像寵物一樣的天真個性,我才發現每天都在吃的雞蛋其實也充滿故事,福利雞蛋除了殼比較厚、蛋黃蛋白分明,雞與雞農在背後的犧牲實在難以想像。若不是這天能和蛋雞們互動,並且親眼仔細的觀察,我始終還會以經濟動物的類別來看待他們,也遑論改變消費習慣去支持動物福利,衷心感謝荒野保護協會在五十二甲溼地與農人們一同耕耘,也謝謝身體力行,用養小孩心態改變芸芸眾雞一生的阿立。   ~ 揪團雞蛋小旅行~ 快樂的母雞生出健康的蛋 一起到農夫家來趟小旅行吧~ 了解如何用友善的方式飼養蛋雞。 邀請您來親近雞、親手撿雞蛋~ 時間: 不限平日或假日,採團體預約制 人數: 15人以上成團,人數上限30人 預約電話: 荒野宜蘭分會 03-964-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