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部落格:棲地工作-無塑海洋(原關懷海洋永續)

棲地工作-無塑海洋(原關懷海洋永續)

地球又稱為藍色星球,因為其百分之七十的面積屬於海洋;包含多樣的生態系統,從河口、陸棚、岩岸、沙岸、珊瑚礁、紅樹林、大洋、深海到極區,多樣的棲地環境造就生物的多樣性。海洋,生命起始的棲地,其寬廣與富饒持續哺育這地球上的生物,從不間斷。人類雖然是陸地上的生物,但從遠古時代就以賴著海洋,濱海生活著,然而直到現在,對於海洋的了解仍懵懂,每天都有新的海洋生物物種被發現,同時,卻有更多尚未瞭解的海洋生物已從這個星球上消失。因此,保育海洋的行動以刻不容緩,海洋需要你我更多的關心與了解,讓這片藍色海洋生生不息。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長約1,730公里,具有各式各樣美麗有趣的生態系,然而身為海洋子民,大部分民眾對於海洋的認識,卻僅止於假日的遊樂與海鮮的饗宴上,殊不知由於人為產生的廢棄物,已經嚴重入侵大海,造成嚴重的海洋污染,並影響了我們的健康與安全。 邀請伙伴們一起加入海岸守護的行列吧!

重新尋找另一種生活態度

2017-11-23

  -2017年國際淨灘行動 荒野靜態展- 文/楊竣文〈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小辣椒〉、圖/蕭儒遠〈臺北分會志工入門志工,自然名:米蟲〉、陳嘉文〈臺北分會志工入門志工〉、莊燿鴻〈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獵戶座〉        九月二十三日的八里文化公園艷陽高照,仍無法抵擋淨灘民眾的熱情,他們扶老攜幼,在完成報到手續後紛紛擠進一旁迂迴排列的帳篷裡,仔細研究牆上的海岸線圖,又駐足一面掛滿舊鞋子、寶特瓶與塑膠袋的破魚網前,他們究竟看見了甚麼?        「2017愛海無拒-國際淨灘行動」是荒野保護協會每年固定舉辦的淨灘活動,以實際行動結合環境教育,讓社會大眾認識海洋廢棄物問題。這次環境教育攤位是由臺北分會第十四、十五屆志工入門群組與專職負責,邀請民眾進入台灣海岸線的美好,在轉瞬間又發現沙灘不僅只有涼風與陽光,更充斥無數海洋垃圾,它們不僅傷害海洋生物,更透過各種形式回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在關卡的最後,夥伴以早餐為例,呈現更環保、減塑的替代方案,並邀請民眾打卡、祈願,讓更多人接觸無塑生活、海洋保育理念。        「志工入門培訓透過體驗式教育,讓社會大眾認識協會運作、理念和環保志工。」目前擔任未來第十六屆志工培訓總召的李怡慧說:志工入門培訓群組雖然規模不大,之前也沒有參與海洋日活動,卻有足夠的實務經驗。夥伴在三天室內室外課程、兩次實習及一個月的作業期間,在「認識荒野」、「土地倫理」與「台灣生態之美」三大主題架構下,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結訓學員有的跨足推廣講師、編輯採訪等群組,也經常參與宜蘭雙連埤、五股濕地等工作日,凝聚夥伴的熱情與能量。        從七月份開始規劃國際淨灘行動攤位工作以來,志工入門夥伴經過一次次創意發想、討論與實作,站在民眾角度思考如何將海洋廢棄物問題貼近日常,因為我們一但降低垃圾使用量,淨灘不再只是單方面減少海灘上的垃圾,而是重新尋找對環境更友善的生活態度。  

減塑,憑什麼減?該怎麼減?海廢的科學監測與減量政策

2017-08-11

圖、文、表/胡介申(棲地守護部海洋守護專員 自然名:螃蟹) 一、前言        海洋廢棄物(簡稱:海廢)或海洋塑膠汙染為目前國際社會最重視的環境議題之一,因為其入海後產生跨國界的漂流與聚積,或是經陽光照射後破碎後廣泛深入影響海洋生態系中各階層生物,具有與空氣汙染或溫室氣體排放等議題相似的特徵。當各種人造垃圾脫離既有的廢棄物管控系統,進入廣袤的淡水或海洋環境中(河川、海岸、海底、海面、海水層)而成為海廢,末端的汙染移除工作將需要政府入大量的人力與成本。依據以上的特殊性,也讓「源頭減量」成為海廢治理工作中最關鍵與優先的步驟。但如果要跳脫海洋的空間概念,對人類社會中的製造、販售、使用、丟棄或廢棄物處理等行為進行管制,則涉及更複雜的商業利益與消費者行為,讓「海廢源頭減量政策」的擬定需要更通盤的考量、有力的論述與細緻的溝通。本篇將從台灣民間發起,首次針對特定海廢的調查:「2016 台灣海岸廢棄飲料杯調查 」成果作為起點,討論如何透過科學監測作為台灣海廢治理的基礎論述,進而制定相關源頭減量政策。 二、緣由        外帶飲料(如茶飲、咖啡或果汁)為台灣日漸流行的飲食文化,目前台灣約有一萬六千家飲料店與一千家連鎖咖啡店,每年約販售15億杯。由於此類商品被設計為易於攜帶、方便在戶外活動、交通工具上或步行時飲用,由此消費行為而衍生的一次性廢棄物(杯體、杯蓋、提袋、吸管、吸管套等),也成為最常見的台灣海廢之一(註1)。2011年起,由台灣環保團體規劃與操作的國際淨灘行動/海洋廢棄物監測(ICC),將分類紀錄表中的「外帶飲料杯」由免洗餐具(杯、 盤、 刀 、 叉、 湯匙)類別中移出,自成一類監測,至今(2016)已連續6年在海廢數量排行榜的前十名,顯示其確實對海洋環境造成汙染。        雖然目前由NGO規劃與倡導的海廢監測已將海灘上所有外帶飲料杯(簡稱:外帶杯)獨立計數,但目前市面上廣泛流通之外帶杯共有六種不同材質與形式,分別被現行回收法規中的五種應回收廢容器項目所規範。其中保麗龍因為重量輕造成廢棄後運送與回收成本較高,加上易碎裂難清理等材質特性,2015年時環保署廢管處曾經研議於全面禁止使用保麗龍作為外帶杯的材質,但也受到杯子與原料業者的強烈反彈,表示保麗龍杯與其它杯種相較之下,不僅製程低碳節能且材質單純易回收,質疑無充分證據下禁用特定材質將阻止產業公平競爭(註2),最後決議暫緩政策(註3)。當時此議題獲得關心海洋廢棄物之環保團體相當關注,但確實民間既有的海廢監測數據無法在現行法規架構下,對個別材質外帶杯的回收成效提出明確的改善建議。因此,若要針對外帶飲料產業與消費者推動源頭減量措施,勢必須要依循既有法規的管理脈絡收集汙染數據,方能對症下藥。而本調查執行時(2016)臺南市與臺北市已在不同時間點禁止或減少保麗龍外帶杯的使用,本調查亦可從海廢的角度檢視新法規在該縣市的施行成效。        因此,本調查之目的為取得台灣不同縣市海岸廢棄「外帶飲料杯」之材質與數量比例,透過更細緻的數據,為現有的回收管理辦法提供建言。 三、調查方法 調查目標:台灣海岸上廢棄之外帶杯。此類產品一般用來裝盛飲料(茶類、果汁、咖啡、汽水、豆/米漿、冰沙)或涼品(綠豆湯、愛玉、豆花等),依據材質與外觀可區分為六大類(紙杯、保麗龍杯、PP 杯、PLA杯、PS杯、複合材質)。外帶杯附屬之提袋、杯蓋、杯口封膜或吸管、以及宴會酒席常用之一次性粉紅色(或白色)PS材質水(酒)杯均非本調查之目的,不會被納入登記。 採樣場域與採樣範圍:於2016年9至11月間於台灣本島濱海16個縣市中的9個縣市進行至少一次採樣,為能呈現海洋廢棄物分布之真實狀態,優先選擇靠近河川出海口、非熱門淨灘地點的海岸執行,避免定期清掃等活動影響。每次採樣之海岸線長度應大於100 公尺(以皮尺或Google maps輔助測量),海岸形式與寬度與不限,詳細資訊請參考表1。 採樣人員與記錄方式:採樣由具備國際淨灘行動與台灣海廢監測(ICC)經驗之人員規劃與執行,將採樣範圍內的所有外帶杯收集後分類計數,破碎的飲料杯為避免重複計數,若目測完整度超過50%需要登記,低於50%不須登記。 街道採樣:本次亦嘗試針對都市街道上遭遺棄的外帶杯進行調查,操作方式與海岸線相同,需在一定長度範圍內執行,並選擇在清潔人員定期清掃之前進行調查。調查結果不併入該縣市海岸採樣廢棄外帶杯之數據,僅比較兩者差異。 表一:調查場域資訊 四、結果        在整體9個縣市15次海岸採樣中,7個縣市為單一海岸採樣一次,其餘新北市與臺南市均在兩個以上不同海岸採樣四次。在樣本數不足的限制下,僅以不同縣市之地理界線為區格,同縣市之樣本加總計算各種外帶杯所佔百分比,並與該縣市相關法規與鄰近縣市數據比較(表二)。 表二:各縣市海岸(與街道)廢棄外帶杯調查結果        整體而言,PP杯為台灣海岸最常見的廢棄外帶杯(在9個縣市海岸採樣之佔比均為前兩名),保麗龍杯則為第二普遍(在7個縣市之佔比為前兩名),其餘依序為紙杯與PS杯。以上6種外帶杯分屬於環保署資源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註4)公告應回收的15項廢容器中的五項:廢PP或廢PE容器(PP杯、部分複合材質杯)、廢發泡PS容器(保麗龍杯)、其他紙容器(紙杯、部分複合材質杯)、廢PS容器(PS杯)與廢生質塑膠容器(PLA杯)。在不同分類中有如此具體與清晰的海洋汙染程度差異,將可作為此五項廢容器相關的三種浮動費率:處理費費率(由販售者繳交)、回收清除補貼費率(獎勵回收業者)與處理補貼費率(獎勵處理再製業者)的調整參數,並可透過監測結果達到滾動檢討的長期依據。 縣市管制成效:        臺南市在2012年透過地方自治,以「臺南市低碳城市自治條例」管制市內五千餘家飲料店業者不得使用保麗龍杯,經過多年的努力成果似乎可以反映在當地海廢現況(註5),該縣市海岸廢棄保麗龍杯之比例(2.7%)顯著低於鄰近之雲林縣(51.1%)、嘉義縣(53.2%)與高雄市(49.0%),具體減少保麗龍在環境中易破碎而難以清理的環境汙染問題。但若假設整體外帶飲料銷量未受自治條例影響,自備環保杯的消費者也未大幅增加,而相關業者很可能在放棄使用保麗龍杯後,改用傳統PP杯與新開發之複合材質杯(為紙與發泡材質貼合或PP外包覆發泡材質,具有類似保麗龍的保冰能力),可能並未降低整體廢棄物的總量與廢棄後逸散進入海洋的機率,以上推論可以從臺南市PP杯與複合材質杯的比例(94.2% / 1.3%)顯著高於鄰近之雲林縣(48.9% / 0.0%)、嘉義縣(44.0% / 0.0%)與高雄市(47.0 / 0.0%)得到應證。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臺南市海岸PP杯之比例是9採樣縣市中的最高值(94/2%),而在臺南市市區特定街道採樣則呈現與海岸採樣非常相似但其他縣市少見的「高PP杯、少保麗龍杯」組合,且複合材質杯比例為全台最高(24.7%),以上三點也具體反映當地的法規限制造成某類一次性商品包裝材質與形式的轉變,進而改變該類商品遭廢棄與拋棄後進入海洋環境的組成。 台灣本島之南北差異:        若排除目前唯一明確禁用保麗龍杯之臺南市,將其餘8縣市數據由北往南排列觀察(圖一),可發現本島9縣市內有明顯的南北差異,中北部縣市的海岸以廢棄PP杯較為常見,雲林縣與花蓮縣以南則以保麗龍杯最為普遍。此現象可能受到消費者行為與販售端各種因素影響,例如保麗龍杯主要為包含冰塊之茶飲包裝,最適合滿足移動中、外勤或戶外工作人士一至數小時清涼解渴的需求,因此當地的天氣炎熱程度(採樣時為9-11月,北部天氣已轉微涼,但南部仍屬酷熱)、消費者職業結構、移動方式與隨手丟棄習慣(搭乘大眾運輸系統與自行駕車或騎車相比,可能較不易發生街頭丟棄行為)等等。 圖一:將8縣市之海岸廢棄外帶杯比例由北到南排列(移除已禁用保麗龍杯之臺南市) 跨地域的河川輸送與洋流漂移:        臺北市雖然無海岸線不在此次調查範圍內,但全市皆位於淡水河流域內(流域內人口總數約800萬人),而逸散於市區街道環境中的廢棄物隨雨水逕流進入水體,若無法由截流措施收集,便可能由淡水河口入海,進而擱淺於新北市與桃園市的海岸。臺北市政府在2015年起基於廢棄物減量,柔性勸導飲料店業者避免使用保麗龍杯,獲得行政區內大多數業者的響應(註6),政策成效可能也因此反應在新北市海岸的海廢現況,保麗龍杯比例為全台最低(1.8%)。同樣不靠海的南投縣、嘉義市境內逸散的廢棄物若依轄區內河川水系輸送,亦可能出現部分海廢來源與污染場址為不同地方政府管轄的現象。但若從臺南市於販售源頭禁用保麗龍杯4-5年後,特定海廢組成已經與周邊縣市差異明顯的這點大膽解釋,西南部各縣市海岸上的廢棄物廢應比較不會隨洋流或季風作跨縣市的南北漂移,呈現的應該都是在地的廢棄物管理衍生問題。 五、結論        本調查為台灣首次針對特定品項之海洋廢棄物設計調查方法,同時整合中央法規架構與地方特殊規範,從汙染場址(9縣市海岸)的角度往汙染源頭檢視相關之產業型態、消費結構與法規權責,三者之間可能的漏洞,進而造成廢棄物逸散入環境與海洋。        海洋廢棄物治理思維可以區分為下水道截流、淨灘、水下淨海等「末端移除」,與及早在產品的原料、生產、販售與消費端進行改善的「源頭減量」,相較於末端移除主要著重於在污染剛發生時清掃移除的高效率;源頭減量的政策更跨出汙染議題,插手進入消費者權益、產業生態與商業利益,此時若不能憑藉扎實的科學數據明確劃定議題範疇,同時釐清汙染物質、汙染程度與污染來源,各方利害關係人將無法找到互信與對話的基礎,很容易落入交互指責的無限迴圈中。例如美國紐約市政府便是因為推動保麗龍餐具禁用政策時無法列舉保麗龍的海洋汙染數據,亦無法證明保麗龍雖可回收但無商業回收利益的使用後特性,而陷入與原料業、餐飲業的訴訟中,最後被高等法院法官判決敗訴(註7)。最新的研究也顯示全球各國多年來推動塑膠袋減量、限用、課稅與付費購買,但缺少實質數據證明是否真正有改善海洋環境(註8)。        期待台灣政府、民間與企業積極投入海廢這件國際熱門議題的同時,應該將最基礎的「全國定點定期海廢監測計畫」列為首要工作項目;當我們對台灣海廢汙染建立了全盤的掌握,將不再單純侷限於針對大眾膚淺的情感訴說與柔性宣導;而是以數據與法理為根基,突破現有海廢治理的跨領域、跨地域、跨產業與跨權責難以合作的困境,建立全新的溝通合作與汙染治理模式。 致謝:本調查之實驗設計感謝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T.O.C.A.)等諸多NGO工作者共同討論與建議,於新北市國聖埔的三場採樣感謝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貢獻,撰文時則感謝韓國海廢研究所(Our Sea of East Asia Network, OSEAN)Dr. Sunwook Hong與Dr. Jongmyoung Lee的鼓勵與建議。   註1:荒野保護協會, 2004~2016海洋廢棄物排名表https://goo.gl/9pOuH8 註2:環境資訊協會, 環署擬禁保麗龍杯 業者提自主回收爭續用 https://goo.gl/iAURkW 註3:蘋果日報, 全面禁保麗龍杯 再延1年 https://goo.gl/Ub3IMO 註4:資源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 基金介紹 https://goo.gl/TjjZn3 註5:臺南市政府, 禁用保麗龍杯具政策https://goo.gl/kUkAQE 註6:臺北市政府, 連鎖飲料販賣業者6月起全面停用保麗龍杯 https://goo.gl/J8A9WW 註7:大紀元, 寶麗龍禁令被州高等法院推翻 https://goo.gl/1bWDAR 註8:Xanthos, D., Walker, T.R., International policies to reduce plastic marine pollution from single-use plastics (plastic bags and microbeads): A review.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7 118:17-26 

2017愛海無拒-國際淨灘行動(ICC)

2017-07-06

2009年起,荒野保護協會在每年9月份的國際淨灘日,於臺灣各地舉辦淨灘活動,邀請民眾利用「臺灣國際淨灘行動記錄表(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在淨灘後登記撿拾到的廢棄物種類與數量,透過親身實地參與重新瞭解海洋現況,並反思日常生活中自己所能做的改變。 除了淨灘行動之外,荒野保護協會也舉辦講座培訓淨灘導引志工,不僅能認識全球關注的海洋廢棄物議題,並熟悉戶外淨灘的操作流程。經過培訓的志工,將在當天的淨灘現場協助參加者操作淨灘紀錄表等工作,讓淨灘行動順利完成。 分會 淨灘日 淨灘地點 臺北分會 9/23(六) 挖仔尾沙灘 我要報名 桃園分會 9/23(六) 後湖溪口沙灘區 我要報名 新竹分會 9/24(日) 南海觀音亭 我要報名 臺中分會 9/23(六) 松柏港北側海堤 我要報名 雲林分會 9/23(六) 箔子寮漁港 我要報名 嘉義分會 9/24(日) 鰲鼓溼地 我要報名 臺南分會 10/15(日) 將軍漁港 我要報名 高雄分會 9/23(六) 林園中芸沙灘 我要報名 臺東分會 9/23(六) 加路蘭遊憩區 我要報名 花蓮分會 9/23(六) 七星潭德燕漁場 ​我要報名 宜蘭分會 9/23(六) 無尾港沙灘 我要報名  

2017愛海無拒-海洋倡議行動

2017-07-03

眺望著蔚藍大海,可知道保特瓶正航向太平洋? 踏著沙灘踩著浪,要小心翼翼的避開免洗碗筷。 聽著海浪聲呢喃,海洋朋友正因誤食塑膠袋而悲鳴。 當你/妳說著愛大海的同時,不要拒絕任何一個愛海的行動!   一、國際淨灘行動        國際淨灘行動(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ICC)是保育團體Ocean Conservancy於1986年發起的活動,與一般淨灘不同的是需要紀錄廢棄物的種類與數量,進一步釐清汙染的來源。 如何自己策畫一場淨灘行動? https://goo.gl/DMAQy7 查詢荒野保護協會2017年9-10月的場次與名額   二、#9月無塑生活        在9月間拍下自己的減塑四寶(環保餐具、環保水壺、購物袋、便當盒之一即可)寫上#9月無塑生活 上傳臉書+標註好友。一起為在海灘上撿拾垃圾的夥伴加油;也為無塑生活旅途上的自己加油。活動說明 https://goo.gl/gvAVR7   三、愛海小旅行        台灣被大海擁抱,邀請您到海邊遊玩時,順手撿拾一公斤的垃圾,將淨灘數據上傳到台灣最完整的海廢資訊平台:愛海小旅行 (智慧型手機也可以上傳!)   四、重新看見海洋        邀請您一同靜下心來傾聽海的聲音,透過一場演講,潛進神秘的海洋,進而思索,能透過什麼行動一起來守護她! (申請推廣演講)    

#9月無塑生活 一起加油!

2017-06-22

#9月無塑生活 一、活動說明: 9月是國際淨灘行動(ICC)的月份,許多單位團體都會在此時進行海洋廢棄物的監測。為了將淨灘的風潮與熱度延續到全民的日常生活中,荒野保護協會今年策畫與發起「#9月無塑生活 」活動。   二、活動目標: 比較#9月無塑生活響應民眾之生活廢棄物減量成果與實體淨灘海洋廢棄物成果,透過網路串聯與新聞曝光,宣導淨灘只是一時,無塑海洋可從每位公民的日常生活做起。   三、個人響應方式: 於臉書宣傳號召,在2017年9月中至少一天拍下自己的減塑四寶(環保餐具、環保水壺、購物袋、便當盒之一即可)寫上#9月無塑生活,並上傳臉書+標註好友,同時po文當天三餐飲食應自備重複使用之容器與餐具,避免製造各種一次性飲食包裝垃圾。若事先拍照或事前上傳亦無妨,將一併納入統計。   四、團體響應方式: 熱切邀請國內推廣環境保育、無塑生活、零廢棄、淨灘等社團或組織共同發布以下基本的活動po文(內容可自行增修)。同時邀請響應單位將臉書po文截圖寄至oceanday@wilderness.tw(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倡議小組),將成為此活動之響應單位。   五、FB基本文案 (淺藍字體)   #9月無塑生活 @好友1 @好友2 @好友3 @好友4 ... 快拍下你/妳的減塑四寶,跟我一起無塑愛海洋! 與我們一起參與「#9月無塑生活」,讓不能到現場淨灘的朋友們也能為無塑生活許下承諾。一起為在海灘上撿拾垃圾的夥伴加油;也為無塑生活旅途上的自己加油。 活動說明:https://goo.gl/gvAVR7 活動期間:2017/9/1 - 9/30 活動辦法:拍下你的減塑四寶〈環保餐具、環保水壺、購物袋、便當盒,其中之一即可〉,上傳臉書複製全文並設定公開,tag你的4位好友一起響應。   六、響應示意圖與說明: *為了方便大家看到po文後即時拍照響應,沒有盛裝食物的容器也可以拍喔~當然裝了更好。   七、共同發起單位 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寶島淨鄉團、Greenpeace 綠色和平、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環境友善種子、看守台灣、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即拾、減塑慢行、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福智淨塑、中華鯨豚協會   八、響應單位 搞乜東東、興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QC館、My Glück、Truegrasses  

化有限成為無限 紀綠島清除外來種活動

2017-05-11

圖、文/張恩惠〈臺中分會志工 自然名:木棉〉 “世界地球日”,參與了綠島清除外來種的活動。             天候不佳,沒有燦爛的藍天白雲,雨淅淅瀝瀝的時下時停,溫度瞬間的降了好幾度,最最狼狽的是騎著摩托車被風吹的抖動,太久沒騎機車,格外戰戰兢兢,偏偏雨還來攪局,好想在我深度的近視鏡片上裝雨刷唷!        兩天的行程裡,我們參觀了當地居民們移除多線南蜥所設的陷阱;種下原本綠島數量極多的百合;標記了適合寄居蟹做為新家的殼,野放在合適處,好讓寄居蟹換新家,不再弔詭的背著瓶蓋、螺絲蓋…當殼。        離開前,我們在一片美麗的礁石沙灘上淨灘,期許這片沙灘永遠只有自然物。這樣的遊程沒有刺激的跳港,沒有美麗的浮潛,工作之餘也懶散無力的沒去泡湯,在離島前才快速的環島了一圈。但這次的旅行卻讓人深刻的感動!        感動的是在地力量的深刻與持續,自2008年以來已將外來種多線南蜥清除了近2000隻,已清除了九成多,這成效驚人,以前參與或聽聞的眾多外來種清除,不論是大城濕地的紅樹林、屏東半島的銀合歡、高美濕地的互花迷草、台灣四處的斑腿樹蛙…,從未有過這樣的高成效。原因除了綠島是個封閉的小島,同時找到合適的方法外,也得歸功這群在地的志工能持續不斷的努力,這群大部分都是長者的志工的確令人感佩!        而寄居蟹新殼的募集則是外部力量的匯聚,透過網路的分享,匯集了四面八方的行動,甚至有遠至日本的收集,這樣多方愛的匯聚好溫暖!        而這些所有行動中的一位核心,也是這趟公益旅行中的帶領者“山豬”,更是這趟旅程中的絕對亮點,幽默風趣的解說,豐富的內涵,隨性瀟灑的外型,都是他最佳解說員的一部分顯現而已,最令我感動的其實是感受到他的真誠、真摯,對綠島這個小島,對台東、台灣…乃至於對整個地球環境。       身為“荒野人”,我們能做的其實很有限,但聚集這些“有限”我們期許它能成為“無限”的力量!

重新看見海洋

2017-04-18

文:陳怡穎〈桃園親子一團團員  自然名:蘋果姊姊〉 圖:花敏煌〈桃園親子團桃一團團員 自然名:暗光鳥〉/ 尤獻隆〈桃園親子團桃一團團員 自然名:椪柑〉 / 陳怡穎〈桃園親子一團團員  自然名:蘋果姊姊〉                我一直自認為自己還算環保,家中的垃圾確實分類,保特瓶、紙類、塑膠罐、鋁罐、玻璃、紙類一律回收。去參加研討會時,我記得帶自己的杯子、家裡沒人的地方一定關燈、家中冷氣設定28度、撕擦手紙不超過10公分長、身上常常帶個購物袋…等等。但是聽完推廣講師薰衣草(本名:巫珮瑄)的重新認識海洋演講以後,才驚覺自己其實做的太少。而身為人類,對海洋及地球生物造成的傷害又太大。        在演講的前半段,講師非常有技巧地使用了親子團照片連結了對海洋生物的介紹。當我看著一張張可愛小臉觀察潮間帶,認識濕地上特有生物的照片的時候,讓身為媽媽的我開始幻想我家小人有一天也將踏上這樣的旅程,用小手去摸摸看,好奇地問:「這是什麼阿?」。心裡也讚嘆著,原來台灣海洋這麼美,這麼得天獨厚,擁有這麼多特殊的物種,講師薰衣草真厲害,認識這麼多生物的名字。        當歐巴桑我暗自檢討自己只認識「盤子」裡的東西,像是烏賊、透抽之類,應該要多讀點書的時候,薰衣草話鋒一轉,說起了溼地遭人為破壞或開發而減少、桃園特有藻礁因開發而死亡、美麗珊瑚礁因為海水溫度上升而白化、在綠島溫馴的海鰻「平平」和「安安」被吃掉了!漁工割下鯊魚鰭後將還活著的鯊魚推下海中任其自生自滅!        每一張照片都觸目驚心,讓身為人類的我自省,是否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雖然我不是排放高溫污水造成珊瑚死亡的企業,不吃奇怪的海鮮,也沒參與破壞溼地的開發工程,但這些海洋受的傷真的與我無關嗎?        而演講的高潮,也是最強而有力的一擊,是中途島信天翁的紀錄片,搭配淒美的音樂,訴說著海洋洋流將垃圾帶到了千里之遠的中途島,島上信天翁幼鳥吃下塑膠後,痛苦地死亡。死去鳥兒肚中滿滿的塑膠垃圾,深深震撼了我!        我以為垃圾都好好地埋在在垃圾掩埋場,我以為動物誤吃了幾次後,生物本能會促使它不再吃垃圾,我以為海洋裡難免有些垃圾,但沒想到整個中途島全部被垃圾所覆蓋!這些誇張的景象一度讓我以為這是虛構影片!但薰衣草像是聽到我心底聲音似地說明:這是真真實實發生過的事。想到自己身為人類的一份子,無論怎麼說都已經有意或無意地造成其他物種的傷害,讓我對信天翁滿是愧疚。        最後,薰衣草播放了彭佳慧的MV〈還地球幸福的笑臉〉,MV播畢,在場的每一位伙伴都紅了眼眶,身為對海洋吃乾抹淨的人類,感覺既抱歉又不捨。是的,人們從海洋中獲得許多資源,魚和蝦快被吃光、珊瑚白化、物種滅絕,還留給海洋一堆幾百年才會分解的塑膠垃圾。為了還給海洋該有的蔚藍與純淨,我們都該從自身做起,「減塑」要趁早。        那麼,到底我們可以做什麼?講師提供了許多實際的作法,減少使用塑膠袋及一次性用品、餐具。其實,我之前也聽過類似的方法,但卻做的不夠,說到底就是一個字「懶」,但現在我知道,多一個人的改變,就是改變。昨天在外吃飯,看到店員使用紙杯,我趕緊拿出我的保溫杯說:裝這裡。今天,我帶著玻璃樂扣去買便當,老闆娘聽到我是為了減少餐盒使用後,笑著說,這樣很好。        在聽推廣演講之前,我以為我什麼都沒做(人不是我殺的,誤…),也改變不了已經發生的生態浩劫,但聽完「重新認識海洋」的演講之後,我對我自己說:「改變從自己開始」。

減塑日記

2017-04-18

圖、文/陳君瑜(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高雄三團小蟻團 小蟻:平安龜、大蟻:魚媽、章魚) 減塑,絕對不是喊一天的口號!        一家三口今年加入荒野親子高三團,7/9-10第一次團集會,受到石狗公的震撼教育,沒有任何藉口、沒有什麼議題更重要了。7/11拿起了手邊的回收紙簡單畫格子,開始減塑生活,每日詳實記錄與互相提醒,到現在已經紀錄了半年的本戶每日一次性塑膠使用數量。家庭生活中多了一件共同的、重要的事。根本上,就是一種“生活習慣”的改變;把不方便視為理所當然,也就比較能持續與安然處之。        除了隨身帶著筷子、湯匙、不用吸管;在外用餐,尋找不用一次性用品的早餐店、餐館。(之前曾經到台南工作,為了找一間沒有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店,走了快20分鐘;也曾經,有店家要求我外帶去便利商店吃,我就跟她說:那算了我不吃了!)若真的誤闖,就開口問老闆、請求老闆並回應老闆懷疑的眼神(這件事情對章魚比較困難,但是為了減塑,章魚爸最近進步了,他會主動跟早餐店老闆緩慢地用他想了很久的台詞解釋說:漢堡不要醬(因為就沒有裝塑膠袋的必要)、不要塑膠袋、直接裝在盤子上、飲料不要用塑膠杯、不要吸管…。        那個「零塑」的早晨,一家三口分吃著一個沒有醬的漢堡,竟然覺得異常美味!)。一家三口努力在沒有吸管的狀態下用各種可能的方法飲用飲料,有時看來還真呆。有時候,很想來一杯冰冰涼涼的,就一起吞吞口水,想說回家喝水好了。買菜背了一堆保鮮盒去菜市場,買東西也盡量用環保盒具和環保袋,若忘了帶就寧願不買。將減塑刻在心上,就不會忘記。而習慣改變了也就比較能安然處之。 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塑膠用量呢? 其一:買菜        食材包裝真的是一個很難解決的難題。阿嬤去菜市場、我們去全聯或台糖量販,雖然背了環保袋和幾個環保盒,但是食材、魚、肉的既有包裝,都是很可怕的一次性塑膠。對買菜的家庭主婦真的很難,到了超市發現什麼都不能買。除非都外食,才能看不到塑膠袋,若要自己煮,反而很難買到裸菜、裸肉等食材。我們家又是很少外食的家庭,早餐晚餐都是。買麵包,現在許多的店家麵包也都包裝好,只能盡量自己做麵包,這個部分我尚未找到解套的方式...。 其二:零食        我們家的章魚和平安龜都是很容易肚子餓的,平安龜現在已經慢慢習慣零食從小餅乾改吃水果,而且會主動拒絕別人給她的餅乾與飲料(因為有塑膠包裝與吸管)。但是章魚在辦公室,還是需要小餅乾解決(最近找到方法,裝一大瓶堅果給章魚充飢)。別人送的禮盒裡也是許多小塑膠包裝,只能盡量跟朋友說:對不起,不要送我們了。 其三:電子零件        不論是實體商店還是網路商店,塑膠包裝都很多,我都會+N..... ,如圖2可見到。11月魚媽辦了半天的科學電路課程,塑膠量就暴增了,不過這是魚媽的工作所以也是很頭大。        習慣可以慢慢改變,我們一家三口確實有在執行,把減塑放在心裡,慢慢調整習慣與找尋買東西的方法和可以配合的店家。真的非常非常希望整個社會的氛圍、政府的作為與大眾的觀念,也可以朝這個方向前進。        看著別人手上拿一堆塑膠袋、飲料杯卻無感,看著每天霧濛濛的天空,心中會有一點孤單與無奈,心裡也還有許多抱歉!抱歉的是,我們這一代和上一代,享受了許多便利好處後,把世界搞得這麼糟糕。然後,現在要求下一代不要享受這些便利,要減塑。還好我們家的平安龜很溫和不抱怨~很愛海龜~很愛地球~她是我們家最堅持的,是平安龜的認真與不妥協帶領我們一家人~謝謝妳,平安龜!        加入荒野,除了減塑之外,還有低碳、不吃牛肉、不買含棕櫚油的食物,我們都開始在生活中進行改變了。 謝謝荒野,讓我們有這個改變的機會。 方便生活=塑膠無限、地球無望 減塑生活=身體力行、刻在心上 減塑,不是喊一天的口號!是永續的生活態度。 接著呢?我們會繼續往第七個月、第十七個月邁進。一起為地球加油~

為地球貢獻一份心力___減塑行動

2017-04-18

文、表圖/凌宇震(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高雄三團奔鹿團育成會導引員,自然名 : 斑鳩) 源起        身為荒野保護協會一員必然看過紀錄片”塑誰殺了信天翁”。太平洋上中途島是信天翁重要繁殖地,雛鳥要順利存活成長除了避開天敵侵擾外,最重要就是食物充足。但是洋流牽引了太平洋裡塑膠垃圾集結到此,卻成了信天翁的噩夢。因牠覓食的天性看見海面有食物的動靜大口一咬、先吞再說,殊不知吞下多少塑膠垃圾,反芻給幼鳥食用在無法消化情況下,幼小生命無奈斷絕,而不少成鳥亦同難逃劫數。是誰殺了信天翁?答案是人類使用過度、任意丟棄的文明產物--塑膠。        荒野親子團高三團105年度育成會會長石狗公在年度第一次團集會即邀請所有團員夥伴由自身做起落實減塑生活,實踐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使用量,於焉愛護地球的一群人減塑行動元年啟動! 發想        減塑生活方案如何執行?很簡單,是以家庭為單位記錄每日一次性塑膠製品使用量連續記錄6個月後依總和數量取得每日平均數為基準,後續6個月的每日使用量必須低於上半年的每日平均數至少減1個量。自105年7月開始,每6個月的統計成果將分別在106年1月、6月團集會發表。 例如 7月全月使用98件/31天=3.16件;8月3.5件、9月4件........再平均出6個月累計平均數。  例如平均數是3件,那下半年要達到平均數是2件... 不然就是  總計量/184天=每日平均數   執行        每天,夥伴們為著平時工作及日常生活忙碌著,同時也撥空投入親子團團務籌畫不少時間,那麼減塑行動的紀錄是否造成負擔?紀錄情形是否持續呢?近105年12月底開始請同團夥伴回報記錄數據但回饋速度不如預期,隱約可知這行動執行狀況可能被忽略了。為促進效果,也建議夥伴即使未記錄也能提出一個數作為標的而為下半年落實減塑的目標。        生活上減塑從何著手呢?除了使用環保餐具、攜帶環保袋或容器、既有塑膠袋重複多次外,還有什麼方式能運用呢?生活減塑方便嗎?一般習慣能修正嗎?或許還有另類的減塑方法!或者執行上障礙重重使得心有餘而力不足!那麼來個問卷調查問問夥伴各種減塑方法的執行率如何?又遇到怎樣的困難呢?而後能集思廣益尋求改善方式。 後記        在短短2周時間帶點強迫、緊迫釘人的方式的催促夥伴回饋數據及填報問卷,至此總算在106年1月團集會前彙整完成(如圖三)而能順利公開發表成果。        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各種減塑行為執行率普遍落在50%至80%之間;每日一次性塑膠製品使用量以2~4個為最。蓋可顯示普遍夥伴們均身體力行減塑行動,如此成果自認值得欣慰,亦顯見參與荒野保護協會的夥伴們,經由活動演練、經驗分享或環境體驗、耳濡目染而能內化自然、習慣的願為地球環境貢獻一份即使微薄但務實之力。感謝大家願意一同努力!        另關於問卷調查係模擬類似教案的方式之試作,重點如下: 1.選定一個主題或期望目標 2.透過觀察、調查,收集資料、統計分析。 3.分析後歸納重點、類別而發現問題、瑕疵或比對原計畫能改善或擴增的議題 4.將議題檢討出可行方案而為後續行動依據並執行。

當我們的海洋塑膠回來復仇

2016-12-10

口述/ Dr. Won Joon Shim(韓國海洋科技研究院的首席科學家、韓國科技大學教授)文字記錄、圖/胡介申(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海洋守護專員,自然名:螃蟹) 2016年9月Dr. Shim 受邀於「第四屆海洋與臺灣研討會」分享海洋微塑膠問題及有關此議題的嚴重性,期望藉此提升眾人對海洋廢棄物的關注,特別是其中的塑膠、這些我們自己製造的塑膠。 歡迎進入塑膠時代 各位在國小時就學過人類在史前的文化可以分成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但你我這一代,是什麼時代呢?比較全球鋼鐵與塑膠的產量,如果以重量相比,鋼鐵的年產量一直重於塑膠,但若是把重量轉換成體積,塑膠約在1989 年已超越鋼鐵。同樣的,聚酯纖維的產量已經超過棉與羊毛等天然纖維,我們已經正式進入「塑膠時代」。 全球一年約製造25 億公噸固體廢棄物,其中兩億七千多萬噸為塑膠,許多塑膠在陸地上被處理或回收,但每年仍有800 萬噸的塑膠進入海洋,大約等同於鮪類年捕撈量。菸蒂、食物包裝或容器、瓶蓋、餐具、塑膠飲料瓶與塑膠袋是國際淨灘行動25 年來所記錄到最多的廢棄物,這些被設計單次使用的塑膠只被短暫的使用五分鐘,充其量兩小時之後,在海中將存在數百年之久。臺灣的海洋廢棄物數據顯示免洗餐具佔了相當高的比例(21%),我昨晚在臺灣的夜市發現了原因,本地外帶食物非常普遍,但衍生的廢棄卻沒有正確處置,相比之下韓國外帶食物不如臺灣流行,所以免洗餐具在海洋廢棄物中的比例少於1%。 特別的是,漁業浮球是韓國與臺灣共同存在且普遍的汙染物質,分別佔整體海洋廢棄物數量的7%(韓國,佔總量第四)與10%(臺灣,佔總量第三)。以上都是大型海洋廢棄物(macrodebris)數據,如果進一步分析更細小的塑膠碎片,保麗龍碎片約佔了臺灣海灘上廢棄物的三分之一。臺灣與韓國許多牡蠣養殖業興盛的海岸地區,都面臨同樣的保麗龍汙染情形,嚴重時沙灘會被覆蓋成一片白色。若觀察全球塑膠廢棄物入海洋的情形,各開發中國家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其中東亞與西北太平洋又是汙染最為嚴重的區域。 海洋塑膠廢棄物的影響 塑膠入海後最廣為人知的影響就是對海洋生物的衝擊,可分成纏繞與食入,纏繞常發生在海鳥、海洋哺乳類與海龜身上,或是信天翁、海鷗或鯨豚也常誤食塑膠垃圾。2012 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所發布的報告顯示受到海洋廢棄物影響的海洋哺乳類、魚類、海鳥與海龜的物種數都不斷增加。聯合國公布每年塑膠廢棄物對海洋生態造成130 億美金的經濟損失。海廢造成民眾的負面觀感,會趕跑遊客、衝擊旅遊業。2011 年一場嚴重的海洋廢棄物事件造成韓國南方巨濟島(Geoje Island)旅遊業2,900 萬至3,700 萬美金的損失。每年海廢在慶尚南道Gyungnam Province 造成4,600 萬美金漁業收入的損失,而清除復原更需要每年額外花費7,300 萬美金。 過去關於海廢對船隻航行的損失較少被報導,一份研究顯示韓國9% 的船舶意外肇因於螺旋槳纏繞。另一份針對海軍艦艇的最新研究則顯示,韓國海軍一年需要處理397 起螺旋槳纏繞事件,平均每艘艦艇每年會遭遇2.3 起事件。 微塑膠到底有多小? 近年海洋微塑膠的議題逐漸受到關注,微塑膠包含初級微塑膠(Primary microplastics):例如塑膠原料顆粒(樹酯粒)或是個人清潔用品中的塑膠柔珠;以及次級微塑膠(Secondary microplastics):如各種塑膠用品風化分裂後形成的顆粒、碎片或纖維。當海中的塑膠由大到小漸漸碎裂,從數量、生物接觸程度(Bioavailability)、影響生物種類、毒性、偵測難度、清除難度都隨著塑膠體積變小而增加。微塑膠已被證實在地表無所不在,除了被魚類與浮游動物等小型海洋生物攝入,塑膠表面吸附海中或本身在製程中添加的化學物質,也被證實可轉移至攝入塑膠的生物體內。 韓國的案例:保麗龍與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讓我們舉個粒子,告訴你微塑膠的數量可能有多驚人。在韓國,養殖業慣用保麗龍浮球的體積是62 公升,每粒浮球在海中可以破碎風化成760 萬片2.5 釐米的碎片、76 億片數微米的碎片、或是7.6X10的18次方個奈米尺度的碎片,而每年牡蠣、淡菜(貽貝)與海鞘養殖業會淘汰300 萬顆舊浮球,部分沙灘每一平方公尺內,小於1 公厘的保麗龍碎片可能接近10 萬片,可以想見問題有多嚴重。不僅野生的淡菜體內可發現微塑膠與數微米的保麗龍粒子,一種經常被添加在保麗龍中的溴化阻燃劑(HBCDs,六溴環十二烷,是已知的內分泌干擾物質),也在淡菜的體內被發現。我們比較生長在保麗龍、高密度聚乙烯(HDPE)、金屬與岩石表面的淡菜體內的HBCDs 濃度,發現生長在保麗龍表面的個體體內濃度最高,顯示了毒性化合物的轉移。 這就是為什麼我的題目是:當我們的海洋塑膠回來復仇。因為這些都不是別人的塑膠,而是我們人類自己所生產使用的。我喜歡用「我們吞下肚的就是我們所丟棄的(What you eat is what you throw away)」,來解釋這個問題。 改善塑膠汙染的關鍵:開始行動 雖然塑膠對人類健康的威脅還有待更完整的研究,但我們應該採取行動了。面對海洋廢棄物的衝擊,身為一個科學家,我的角色是科研發展與提供環境監測的數據,而教育宣導、國際合作、清理移除與源頭減量同樣重要。各種行動方案與策略已經紛紛出爐,例如克服社會與經濟上的障礙,創造減量、重複使用與回收的塑膠循環經濟體系,或是透過社會科學上的措施與修法,提升民眾對於塑膠汙染的意識。但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還是來自於每個人的行動與改變。 以韓國養殖業的保麗龍汙染為例,起初保麗龍對於社會經濟的影響似乎利大於弊,例如政府對傳統產業的保護心態、保麗龍優異的浮力、低成本、與方便的可操作性;相較之下浮球碎片汙染似乎僅造成視覺上觀感不佳,讓各方既得利益者與政府並不想改變。 但是當科學監測、風化實驗、生物攝入與有毒物質轉移等負面影響漸漸在科學期刊上被發表後,我們看到許多正面的改善,例如政府獎勵替代性浮球的研發;補貼業者改用替代性的浮球的部分成本(40%);增加廢棄浮球的回收率(由10% 提升為30%);並將在2017 年限制浮球中的溴化阻燃劑含量。所以,在此呼籲大家,共同合作,開始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