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影展《藍色星球──珊瑚礁》 觀影心得
詹喻絜(中山大學企管系 服務學習同學) 2022-05-10 地球的珊瑚礁生態系養育了至少25%的海洋生物,但卻面臨死亡的危機。 令人驚豔的珊瑚礁生態系,又被稱為「海中的熱帶雨林」,因獨特崎嶇的造型,適合魚、蝦、蟹、貝等生物躲藏、掠食、繁殖,形成非常豐富的食物鏈及生態,成為許多海洋生物的棲息地,當珊瑚礁群愈龐大及豐富時,複雜的結構使棲息地形更加多樣,進而滿足居住珊瑚礁的海洋居民需求,使居民種類愈發豐富及多元化。 珊瑚礁群可以成長幾個世紀,甚至幾千年,而且實際體積可以和真正人類居住的房屋相較勁。世上最大的珊瑚礁群位於澳洲大堡礁,有「皇冠上的明珠」的美稱,2017年夏天,卻因氣候變遷,失去了50%的珊瑚,而大量珊瑚白化的主因,往往是海水持續異常地升溫。 不過,也許所有存在的美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如此美妙的珊瑚礁生態系生存條件特別嚴苛,不僅需要合適溫暖的水溫,還需於光線良好的區域,在人類的開發及全球暖化的影響下,當海水開始暖化,使原本進行光合作用、為珊瑚礁的珊瑚蟲提供絢麗色彩的共生藻,因難忍高溫紛紛離開,造成珊瑚白化,珊瑚不僅失去了色彩,珊瑚蟲也因失去了養分逐漸死亡;近年來暖化持續影響著如此珍貴且稀有的海洋寶藏,居住於珊瑚礁生態系的居民無家可歸、曾經的絢爛淪為廢墟。 人類因便利和各式開發所造成的海洋污染著實為珊瑚帶來很多壓迫,不論是工業排放的廢水、常見的殺蟲劑、洗面乳、防曬產品等,具備有害性質的液體經由河流入海,或直接進入珊瑚礁生態系統,都將扼殺居住於其下的生物、減緩珊瑚的生長。 《藍色星球》這部介紹海洋自然歷史的系列紀錄片,考察了海洋生物各方面的生態,以沉穩舒適的配音、專業的解說及收錄超過百張令人驚艷的影像及照片,讓觀眾更直覺地認識大海的千萬面貌,無論是海洋、珊瑚礁、無人知曉的神秘深海或闔家同樂的近海海灘,與觀眾一起探索比鄰的大海奧秘。 ▲03/31台北分會週週見講座:地球影展_藍色星球-珊瑚礁,講師_孫一介
重新看見海洋: 你不能不知道的有趣事實
文/詹喻絜(中山大學企管系 服務學習同學)、圖/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詹喻絜 2022-05-10 說到度蜜月,應該不少人會想到夏威夷、長灘島,這些擁有浪漫的海洋、氛圍的渡假勝地,讓各方遊客愛不釋手。不過你知道嗎?四面環海的台灣雖然小小的,卻有非常漂亮且多變的海岸地形喲!比如花東的天然海岸及各離島的多樣性美景,台灣所擁抱的資源比我們所想像的來得多了,台灣──是海的國度。 地球上成千上萬的海洋生物,有許多在我們腦海中的刻板印象,其實是可以被推翻的喔! 有趣的事實一:尼莫都是騙你的!擅長生存於海葵中的小丑魚,其實既不是公的,也不是母的,而是屬於無性別的生物,如果今天有100隻小丑魚,個頭最大的一隻,會快速的發育成雄性,然後快速轉化成雌性,成為魚群中的女王,而個頭排行第二名的,則會後而成為雄性,其餘的98隻,就繼續以無性別生物的角色生活囉! 有趣的事實二:食物鏈的最頂端(又稱最頂級的獵食者)──鯊魚,真的有這麼可怕嗎?真的喜歡吃人嗎?其實不然,鯊魚真正喜歡的是海豹,當溫暖的春夏到來,海豹會在溫暖的海灘上曬太陽,有一些學者也認為,多數情況下,鯊魚咬人是一種錯誤的識別,也許鯊魚將人類錯看成海豹,咬的瞬間才發現咬錯了,比起人的血,魚的血更能引起鯊魚的興奮感喔!另外,有鯊魚的地方代表該地自然環境最完整,畢竟鯊魚就是最頂級的獵食者嘛。很有趣吧,這些有趣的小事實,也證實著生態的奧妙! 現代人類與生態共存的問題之一在於「垃圾製造」,當海洋內堆滿了垃圾,可想而知的是,海中的熱帶雨林將一片死寂,我們所製造的垃圾,不斷被海洋生物誤食,當這些生物的胃部被塑膠垃圾填滿,不僅沒辦法消化,也沒辦法被排解,每年都有無數生物因為人類造成的汙染正逐漸走向被滅絕的命運,牠們是撐死的,也是被餓死的。 台灣著名的野柳女王頭,最具爭議的議題之一就是:「是否要以人工的方式保護這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反兩方的意見都有各自的擁護者,正方認為:花時間精力去修復,就是為了讓這些回憶及古蹟永存,使更多後代觀賞,也可以增加觀光收益。而反方則表示,應讓女王頭順其自然,教育民眾自然演替的面貌,即便女王頭倒下,也許會有更多面向的新穎景觀被注意到,「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大自然,應該尊重大自然」的共識,是我們可以重新學習的,當我們了解大自然有能力贈與我們美景,也有讓這些禮物消失的權利,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及接納大自然,賦予它更多不同的意義,也許就是因為會消逝,才顯得這些禮物特別珍貴吧! 台灣是海的國度,我們是國度的子民,我們被這塊土地的養分與愛包裹著,從成長中學會感謝與珍惜這些富饒的滋養,再從失去中學會取得生態和便利的平衡。要如何保護這些大自然餽贈的美好,是子民們要得到共識且共同努力的方向。 ▲台北分會週週見講座:重新看見海洋 ▲台北分會週週見講座:重新看見海洋講師_孫一介
美崙山四季
圖、文/陳美齡(花蓮分會解說美崙山組組長,自然名:飛鳥) 2022-05-10 很少有一座山,離城市這麼近,不用10分鐘的路程就可以沉浸在綠蔭中,時間少的時候要登頂只要30分鐘,便可居高俯瞰奇萊平原風光,時間多一點想要林間漫步,可緩緩走著穿梭在交錯的小徑,羅列小徑有水泥步道,黃土碎石小路也在其中,2個小時仍有觀察不完的原始林相。而交錯的步道也連接山下各個通道,像迷宮般饒富趣味。 這是美崙山,也是花蓮居民親近自然的寶藏,標高108公尺,山不在高但蘊藏豐富,可以觀察林間豐富的動植物,可以散步慢慢走,可以靜靜聽風吹過的聲音、鳥的鳴唱、松鼠叫聲……一切俯拾可及。 靠近美崙山的方式有很多種,用聲音來聽美崙山,耳朵帶路尋鳥音,還沒察覺跳耀的身影,悅耳的鳥音,先帶領你往樹梢往叢林深處,探尋林間精靈的蹤跡,如果是求偶季,婉轉多變的聲音,更是餘音繞樑;而光影的美崙山,陽光則是視覺饗宴,陽光以樹梢為筆,篩下光影成圖,就算是炎炎夏日的正午時分,樹葉遮去了炙熱陽光,光影隨風一陣陣吹送,美麗的森林舞台,就在步道上展開風的光影秀,走在其中,只覺涼風習習,柔和的光點,閃耀在散步的路上,而這些只是靠近美崙山的方式之一,這一座美麗的山,是荒野長時間的定期的觀察,解說員日常學習的地方,也是守護棲地的基礎紀錄累積,隨四季變化的動植物,也在這裡輪番上陣,讓我們著迷。 如果是初春三月來到美崙山,你會看見季節的交錯,有提前感受到春暖的陽光,悄悄換上新綠的楓香樹,冒出的新芽,透著光影,顯得朝氣蓬勃,而有些楓香樹醒的晚,光禿禿的枝幹上,還懸著小煤球般的毬果,枝幹上的芽點還緊緊裹著,就像賴床的孩子,還暖暖睡著。 夏天的美崙山是熱鬧的,沉睡的獨角仙已從土裡醒來,正聚集在光蠟樹上展開一場生存戰鬥,為了繁延下一代,公的獨角仙奮力地仰起堅硬的犄角,頂著推著同來尋找母的獨角仙同伴,推倒挑戰者,才能獲的母的獨角仙青睞,順利完成任務。同時間滿山花香,綠蔭層疊,登高處還能眺望太平洋景色。 美崙山的秋天,無患子已換上一身金黃,遠遠的就可以看見,綠樹叢中一襲一襲華麗的金黃羽葉交錯,陽光灑下美不勝收。 冬天的美崙山也能感受到一些蕭瑟之意,沿著步道上山,楓香葉子落了,親子草坪整排的鳳凰木葉子也落下了,刺竹也在一陣陣風中,飄下片片竹葉….。 除了四季,晴天雨天白天夜晚,美崙山都有著不同的風貌,下過雨的山上比平常安靜,林蔭下的土馬騌頂著露珠,顯得晶瑩而俏皮,夜晚的靜謐,我們打開感官,探尋陸蟹、蛙鳴…等,這些精采都是一次次紀錄不完的美崙山。 都市公園-美崙山樹林茂密,生態豐富,非常適合親子親近及體驗自然。不過,物種棲息地是微妙且容易受傷的,我們希望透過活動讓民眾,以及喜愛自然的孩子從小埋下愛的種子,讓屬於自然的美好留在自然中,帶走的只有與牠珍貴的相遇。
台北分會第五期氣候變遷節能講師培訓心得分享 Part 2
圖、文/段巧佳(台北分會節能組志工,自然名:貓) 2022-04-10 台北分會第五期氣候變遷節能講師培訓心得分享 Part 1 調整一下看世界的變化的角度及深度 2022年2月,在金融世界你,一定會關注「烏俄戰爭爆發,對全球經濟影響?」。在所有交易、分析或風險管理人員間,應已對這議題後續項目如: 俄羅斯和烏克蘭是能源和糧食出口大國,如果這場戰爭持續下去,預估全球通膨、原油價格、農產品價格及其他相關市場影響為何?台灣是否會受到波及及對今年GDP的影響?或是會不會對半導體業帶來疫情後的另一波衝擊?等做好內部分析並執行相關避險交易,因為保障或創造資產價值是金融領域工作範疇,這也是我之前工作的樣貌(感覺上很充實吧)。 或再推前一個月,你也可能也會被這個事件撞擊到想要進行了解: 「太久平洋島國東加火山爆發,將為地球帶來「無夏之年」?」記得不過才去年底,看到台灣沿岸因海流帶來日本小笠原群島海底火山爆發所噴出大量火山碎屑及浮石蓋掉海岸原貌、岩礁生物的事件,環團仍持續觀察當地生態圈是否因此造成重塑,才感腦袋內知識貧乏,對於一直出現火山爆發原因仍充滿疑惑,這下東加火山爆發會帶來「無夏之年」?這又是要有怎樣的知識串結,若真的發生後續又會有帶來哪些衝擊? 也許你也是一個每日一瓶塑膠包裝飲料或三餐都以紙餐盒外帶的上班族或學生,有沒有在意過去年就開始積極推廣的「循環杯」,或是曾被或現在才被這段論述震嚇:「若我們不改變現在使用塑膠的方式,預估到了2050年,塑膠業使用的石油和航太業一樣多,將佔總產石油量20%(2016年為8%)」(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2016年研究報告)。當你每日工作或上課,努力打拼及塑造未來生活樣貌時,有沒有想過我們所打造的講求效率及便利的世界,它的變化也許已超越你所認知的,是否有意識到塑膠早已是加速氣候危機兇手之一。 「氣候變遷節能講師培訓課程」與我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上面第一個案例是還沒上荒野保護協會課程前,看待每次戰爭及原油事件並與工作銜接的我,以為跟進國際及經濟趨勢已頗具國際觀,但從未想過各國間的角力、資源搶奪及過分重視經濟成長後,使得我們生存的地球及它的資源一直快速地被我們故意忽視或根本無知的狀況下被濫用。第二個案例是上了課程之後,漸漸對「氣候變遷」、「能源」、「循環經濟」、「氣候公平與正義」、「永續」等關鍵字敏感,才開始關心及研讀相關資訊。關心後,進而察覺生活中各種場域或交易行為,都是為了迎合我們這些消費者,但由各種交易的買、賣雙方所塑造出來的生活形式,是否真的帶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未來,這就是以上第三個案例,我對生活面向開始並邁向不停的省思之路。 「氣候變遷節能講師培訓課程」對成為講師的夥伴期許及反饋 協會邀請各領域專家教授,如氣候變遷、能源種類、現況及再生能源趨勢、能源對生態影響、公民電廠、居家生活上節能方式等不同專章。除課程內容都與時俱進,推廣教案的設計讓人易懂且有邏輯性,最終目的,是希望能藉由培育的講師群,在學校、社區、企業等邀約機會,向大家傳達氣候變遷及節能等相關訊息,也提供一些方法讓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上一起執行。 ▲汪中和教授上課中 ▲培訓時的小組討論 成為講師前,協會會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練習教案解說,這除了是一個能讓自己真正了解每頁教案內容,也學習如何用簡單文字說明及傳達。除此,藉由協會網絡,更能觸及相關活動或課程來持續探索及強化這領域知識並培養判斷及思辯能力。 ▲節能講師@南門國中 我因為這個課程改變了自己與地球共存的方式,開始覺得自己是地球真正的夥伴,誠摯地希望你一起加入。 馬上加入▶▶▶第六期氣候變遷組【節能講師】培訓班
台北分會第五期氣候變遷節能講師培訓心得分享 Part 1
圖、文/郭敏惠(台北分會氣候變遷組節能小組志工,自然名:渡渡鳥) 2022-04-10 初次見面 一個偶然機會發現荒野保護協會招募培訓消息,之前耳聞這單位對於守護台灣生態棲地不遺餘力,對於這樣的機構抱持著景仰之心。看到斗大字眼要招募,不多思考直覺就報名參加。 第一次上課連地址都未曾聽過,透過谷哥神器才找尋到協會,帶著忐忑不安之心開始了培訓之路。初次接觸看到前輩老師熱情招呼,事前工作均備妥,相信這個團隊的凝聚力。安排上課除了生澀的課題要認識學習,下午時段安排手作課,設想周到應該是擔心大家精神不好吧,化解瞌睡蟲打擾。從全球暖化課開啟了第一次培訓,中研院汪中和老師精心的分析資料,暖化的衝擊帶來的影響。當天結束課程之後,心理上覺得人們過度開發,導致現今的狀況,正如佛家說法因果報應啊! 課程影響 每週安排一天課程,伴隨著是上一次課,隔週要試講一小段落,著實令人恐慌害怕。密集課程有點重,壓力也隨之而來,覺得自己誤入叢林。前輩老師的提點,課堂上老師所言,心中暗自決定也要將這資訊傳遞出去。人類的作為已經將自然慢慢瓦解破壞許多,要用何種方式將惡習改掉呢?透過活潑生活化的課程,老師們個個講解精闢,顛覆自己觀念,原來老舊家電用電也是驚人。當家電損壞找人維修是普羅大眾的作法,如果從購買至使用期間已超過十年以上,真的可以淘汰了。上課後才發現先前的知識及常識有許多不正確觀念。 改變真的要從自己做起,去年台灣遭逢50多年來沒有颱風登陸的窘境,水庫蓄水量直直落,中南部缺水嚴重,部分地區面臨減壓供水,節約用水之外還可以怎麼做? 世界的焦點 今年二月爆發俄羅斯─烏克蘭戰爭,而俄羅斯是全球最大天然氣輸出國,管道輸送至歐亞區域。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對於高度依賴石油進口國家的損失將最大,也衝擊全球經濟。燃料及食品價格也將持續上漲,各國通膨提高影響經濟成長,股匯市緊縮引發貨幣貶值。俄烏雙方代表團舉行了三輪停火談判,俄烏戰事如持續,難民危機以外能源和糧食價格攀升將對全球造成巨大影響。台灣是高度依賴進口能源,短期間內可以擺脫對於能源依賴嗎?戰爭危機持續再生能源目標可以達到嗎? 反省中改變,節能不是口號 森林大火、北極融冰、海岸線改變等等,節約能源不再是口號。生活中有些習慣是被人忽略,因為國人極度浪費現有資源,我們國家能源幾乎是進口,自己無法自產能源之下,卻沒有珍惜資源。氣候改變也不自覺來臨且日益嚴峻,如果不改變,總覺得電影「明天過後」的情況即將出現。關心環境不是只有國家政策,是地球上生活的你我都要愛護。一個月的課程或許還有不足的地方,但不要輕忽氣候變化造成影響,不要小看自己能力。人的行為是暖化現象原因之一,無法阻止這變化,但可以延緩其升溫,將溫度控制攝氏1.5度之內,減少碳排放量。每個環節都緊扣著,希望氣候變遷帶來嚴重災難可以減少。只能用小小個人推展家人改變使用資源的習慣,減緩地球抗議。 台北分會第五期氣候變遷節能講師培訓心得分享 Part 2 歡迎有熱情有心改變周遭的你,一起來守護家園維護環境,因為大自然不需要你,你卻需要大自然。 一起加入▶▶▶台北分會第六期氣候變遷組【節能講師】培訓班
物種介紹:紅冠水雞(Gallinula chloropus)
圖、文/ 蔡昇倫(台中分會勝興定點解說組組長、大腳ㄚ 小紅冠繪本作者,自然名:變色龍) 2022-04-10 在台灣是一年四季都能見到的鳥類,雌雄同型,最大的特徵是嘴和額版紅色、嘴的尖端黃色、全身黑色。體側有白橫斑,腳為黃綠色,臀兩側有大塊白斑,在平常走路,會搖晃著他的臀部,太陽光照射在牠臀部白斑時特別顯眼,在池塘、溪流、沼澤、水田等地方都可以看得到牠,常在水域中的浮草堆上行走、覓食,而且牠們還是游泳的高手,偶爾還會潛水,但牠們飛行能力不佳,常常看到牠們在水面上奔跑來幫助他們短暫的飛行。 繁殖期大概在三到七月,牠們常以枯枝樹葉為材料,將巢築在田邊、溪邊或沼澤灘地,雌雄鳥共同築巢和育雛,每窩蛋五到八顆,蛋呈乳白色,蛋殼上有紅褐色的斑點,紅冠水雞像個大家庭的概念,第一代出生紅冠水雞也會幫忙餵食第二代出生的小紅冠水雞,雛鳥為早熟性的,剛出生沒多久就會走路,跟著紅冠水雞媽媽身邊尋找食物,全身毛茸茸的黑色,腳要等到長大後才會呈現黃綠色。 雖然牠們很常見,但卻常常被一般大眾所忽略,牠們可能就在你家附近的小溪、公園裡的大池塘出沒,大家找個時間去那附近走走,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呢!! 延伸閱讀繪本:大腳ㄚ 小紅冠
生命之河,筏子溪
圖、文/謝國發(台中分會副分會長,自然名:螃蟹) 2022-04-10 水泥城市裡,有一片藍綠光影波光瀲灩,蘊藏生命氣息,是很…奢華的美麗~ 她習慣低調而不喧嘩,是鷦鶯在象草叢中嬉嬉鬧鬧、是夜鷺在欒樹上唱聲啞啞、是度冬候鳥盯著魚群飢腸轆轆、是虎皮蛙在水丁香裡鳴聲給給。而,她只是在靜默月光裡,你聽~流水淙淙在草叢間迴聲婉婉,撫慰育雛的彩鷸、害羞的水雉也能心安。 她曾對我說,所守護的這片土地是人與眾生共享的家園,能潤養生靈萬千,得以生息永續,是福氣。只是,她很灰心感嘆,人們從不對這僅存的生態密境凝視傾聽,無法與繽紛的生命產生情感連結,更無意珍視生命進而關懷,而…卻只活在人的世界裡。她多麼地希望人們可以領悟,生物索要的不多,僅是一方草澤、一地無憂,而我們可以一起守護。 她是生命之河,筏子溪。 活動詳情 2022年筏子溪常態性淨溪 荒野環境守護響應行動 1-12月 推廣講座申請:筏子溪之美
還好我來了 -記高雄第二期河溪志工培訓結業
圖、文/郭盈蘋(高雄分會解說員、河溪志工,自然名:台灣野蘋果,) 2022-04-10 因為疫情攪局,原本3個月的河溪小組訓練課程,硬生生被拉成9個月,感謝一群忙碌的志工輔導員們,千辛萬苦陪伴我們一起走到結業式。唯一受疫情照顧的是,結業式得以在南台灣最好的季節舉辦,在溫和的冬日小太陽中展開這一場精彩絕倫、毫無冷場、環環相扣的精心策劃中。 終於來到河溪小組第二期志工訓練課程的尾聲,結業式是個風和日麗的大好天氣,地點在以綠意將喧囂切割而顯得遺世獨立的柚園生態農場,屏東最美好私密的城市祕境之一。陽光和煦,微風徐徐,樹影扶疏,輔導員的連篇巧思,穿插在柚園脫俗的環境中,必須說我們都感受到了,所有輔導員是如何用心與投入時間細細密密串起這美好的一天。 從帶著惺忪睡意踏入柚園開始,一點一滴,冷暖在心。從活動方式、人員引導、資材準備、場地布置等,環環相扣的設計、寓意暗藏的伏筆,輔導員們真的很會埋梗,我開始想像這一天必然會是一篇絕佳的書寫,起承轉合,與恰到好處的前後呼應。 喜歡柚園小巧美好的園區,在在解說員林穎明(火金姑)的引導下,大家一路體驗神農氏嘗百草的精神,一路上能吃的植物,走過路過,絕不放過,吃花吃果實吃葉子,這一路我們唯一沒吃的是那隻壯碩版的迷你園豬 (歐康)。記得多年前初見牠還只有現在三分之一的身長左右,我真的有充分感受到牠很努力茁壯自己的強大意圖。 今天每一個活動都精彩深刻,輔導員們各個身懷絕技、真情演出,但必須說最讓我驚豔的是陽光草皮上的蔬食便當,簡單的食物卻吃出最真誠而深刻的調味與理念,謝謝柚園美好的健康飲食概念,以及美好的戶外餐桌與景致提供,除了是完全的真食物,沒有過於繁複的調味,賞心悅目的配色與擺盤,更拒絕一次性食器的使用。吃得開心,身心最知道,原來蔬食便當可以這麼好吃,才剛結束,已經期待再相約柚園陽光野餐約會了。 都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我覺得荒野最美的存在是夥伴的陪伴與支持,一路相偕前進,揮別2021,2022讓我們一起前進。河溪小組志工陸淑琴(蟾蜍)曾說過:如果我們必須用肉身去抵擋怪手,我們這群人應該都願意。傻子如你、如我,讓我們一起攜手抵抗那無知而蠻橫的粗暴對待,一起守護河溪,因為我們都相信,野溪,值得全世界溫柔的對待。 最後想說:雖然課程很漫長,還好我來了;同時衷心感恩每一位忙碌無比卻仍無私付出、辛苦的輔導員們,也謝謝一起堅持走到結業的第二期志工同學們。野溪啊,我們就要來了喔! 圖一、柚園的陽光、草坪,野孩子的戶外餐桌 圖二、柚園的美味蔬食便當 圖三、找回初衷、保持初心。
那一年,我們在蜂團 一起變勇敢
文/黃佩珩〈台南分會親子三團志工,自然名:洋紅風鈴木〉、圖/林世鴻〈宜台南分會親子三團志工,自然名:鯨魚〉、張准與〈宜台南分會親子三團志工,自然名:竹筴魚〉、郭慧華〈宜台南分會親子三團志工,自然名:座頭鯨〉、劉釋允〈宜台南分會親子三團志工,自然名:黑鮪魚〉 2022-04-10 「I love the sky 天空是我所愛,每當我受傷害 I'll look up to the sky for the stars that smile」~隨著I love the sky的歌曲傾洩而出,在寧靜暗夜裡畫面中出現了2021年底台南分會親子三蜂團團集會的影像。 時間重新回到十月初的探勘,總召-黃新龍(藍喉鴝)領著我們在黑漆漆的台南四草鄉間裡說明他的活動構想,一旁只有微薄的路燈燈光和一群群分散聚集、虎視眈眈的野狗們望著我們,我內心暗暗擔心著。什麼?竟然導引員要帶著小蜂(荒野親子團稱國小三年級至國小五年級的孩子為小蜂)一對一的夜騎單車入團?第二次實體團集會就要全團騎單車?會不會被野狗追?導引員們需要帶著棍棒防身救小孩嗎?太多的問號和擔心在腦海裡一一浮現……。 「在暗黑的夜裡、在不熟悉的環境下,除了鼓勵孩子們以五感體驗與適應外,我們還能給些什麼呢?勇氣!對,就是勇氣!」藍喉鴝說。 營造一個好的環境,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是親子團創立之初的理念。用生態、生活、生命的三生教育,在大自然的環境裡,培養孩子們有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荒野親子團對於孩子學習成長的期待。 「過去的經驗,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常常都是爸媽的不放手及擔心掛念,以致讓孩子們缺少鍛鍊勇氣的機會。於是乎,我想到了讓孩子們在夜晚裡騎車,讓他們在團隊裡、在安全的環境下、在一對一與自己導引員騎車入團的過程中鍛鍊勇氣。」這是總召藍喉鴝對伙伴們講述說明的,也是本次活動設計的初衷。 「我一直希望美洲虎可以學會勇於表達,今年是他的第二次入團,自己提出要錄音給他的導引員-藍喉鴝表達感謝,謝謝他帶給美洲虎信任、帶給他勇氣,這次的改變,身為媽媽的我已經感受到了。」這是蜂一美洲虎的媽媽蕭卉儒(麋鹿)在家庭群組的看見跟大家分享。「上個週六我們全家參加荒野親子南三團的團集會。一開始我看到有人騎得歪七扭八,後來有人看到狗就大叫,因為那個人怕狗。接著我們來到一個很美的地方休息,但是很快的就要走了。我騎到一條路兩旁都是魚塭,我們在府城天險拍照,那裡還有鄭成功的雕像。晚餐在一家很好吃的餐廳用餐,我是那個月的壽星,被慶生,但我點害羞,這次團集會好玩又有趣。」這是蜂一沈秉承(抹香鯨)在日記裡記下的內容。 是的,在這裡,有不太會騎車,歪歪斜斜控制把手的孩子,也有已經很熟練騎車催促著為什麼不能騎快一點的孩子。在16多公里的路程裡,從各自頻率不同到平和的譜出協調的協奏曲。當中,我們拜訪了府城天險、鹿耳門溪出海口,遙想著三百年前鄭成功上岸的心情,也在鎮門宮旁邊的台灣地圖上拿著燭火秉燭回顧今年新年度親子團裡的點點滴滴。許願給地球一個美麗的容顏、保護地球的同時,在記憶深處有一個角落,「那一年 我們一起變勇敢。」 生命的回顧,何其無價。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你我成長的歷程或許喜樂苦澀、也許甜美經典,但隨著時序轉換都會留下珍貴的生命印記。
與溪流相伴的植物
圖、文/劉曜寬(台中分會溪流專案人員,自然名:綠川) 2022-03-10 「我們每個人家裡都有一條小溪流」講師說,那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定會接觸到的水龍頭,水一開潺潺流水傾瀉而出,我們的日常用水得以運作。簡報開始的一杯乾淨水,代表我們可以有乾淨的水可以用,應該要感謝天地並盡力維護。 溪流周邊有很多動植物,透過『吃染材喝染料與實作-生活染布』課程,陳儷予(山藍)老師的眼睛來看看講師眼裡有哪些與溪流相伴的植物。這次的課程真的是有吃、有喝又有玩,我們平常喝的青草茶有些是我們很常見的植物,甚至老師煮了一盤「野菜」,當老師公布答案之後大家都驚嘆不已,原來會讓我們衣服紮滿刺的「大花咸豐草」是可以吃的阿~ 走到溪邊,有很多觀察機會,像是看見植物就會看見節氣,看到「甜根子草」的就知道秋天到了。有人會拿「五節芒」來做掃把,聽說原住民拿來蓋房子覆蓋在屋頂,也因為葉子的鋒利會割人,被拿來作切割使用。民俗做粿會需要用到的做粿好幫手「黃瑾」、外形像傘骨的「輪傘莎草」、水邊的蠟燭「香蒲」,甚至是餐桌上會看到的「龍骨瓣莕菜(水蓮)」。溪流邊有許許多多的綠色植物,等著我們去觀察和發現。 這次課程搭配的手作是染方巾,搭配課程的主題溪流,講師也從溪流邊找了一些可以拿來當作天然顏料的植物,而在採集的過程也要抱持著感恩的心,感謝這些植物提供葉片讓我們可以有材料作植物染。接著講師教我們如何染布的技法,讓大家嘗試染出水波紋、各種小花或是各式形狀,最後再媒染定色,在染布的過程很有趣,好像在滷豆干。 最後,見證作品的時間到了,方巾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美麗的花紋,也許有些圖案和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原本我期待染出來的布會是水紋圖案,結果最後朋友倒是覺得花紋像是星雲群~講師說:「每一條布染出來都是獨一無二,屬於你自己專屬的作品,所以要愛惜自己的作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