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部落格:無塑海洋

無塑海洋

無塑海洋

臺灣四面環海,沿海居民也以擁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及便利的生活圈為傲。但近海漁業面臨枯竭、海漂垃圾汙染海域、海岸周邊生態系也遭到巨大變動,經數年淨灘資料統計,海洋廢棄物中,80%左右為生物無法分解的「一次性塑膠產品」,廢棄物中有漁業及水產養殖用具如保麗龍浮具、漁網、釣魚線、浮標、水產養殖的用具…,還有民生方面的塑膠袋、塑膠吸管、塑膠瓶罐、塑膠蓋,也有醫療廢棄物如塑膠針筒、軟管等。細細觀察海灘細沙,更可發現塑膠廢棄物經過日照與海水沖刷後,已裂解為難以分離及撿起的塑膠微粒。 根據各國專家學者研究,塑膠廢棄物及塑膠微粒已成為海洋生物誤食的對象,也是海洋生物致死原因之一。因此,維持藍海清潔及海洋生物棲地健康,並阻止塑膠垃圾進入海洋,是必要的環境守護手段。 綜觀海洋廢棄物的問題,除了塑膠材質本身難以分解之外,廢棄物數量過大也是造成物質流入海洋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推動源頭減塑,也應透過釜底抽薪的方式是推動零廢棄的生活:推動資源循環的環保政策、推動自備容器購物、推動生活用品的重複利用及循環經濟等,以達成無塑海洋的重要面向,期望終有一天能重回清淨藍海的樣貌。

樂天Kobo 電子書響應世界淨灘日

2022-12-07

圖、文/ 黃瑋瑜<樂天Kobo電子書企業志工> 2022-12-10 淨灘=撿垃圾?原來淨灘還要做ICC記錄!           樂天Kobo電子書,長久以來致力於環境永續議題,串聯全球據點響應淨灘活動,包括加拿大、愛爾蘭、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荷蘭和台灣等國家,皆動員員工於各地參與淨灘活動,守護全球海洋生態。 樂天Kobo電子書,串聯全球據點員工響應淨灘活動,守護全球海洋生態           在台灣,9月17日響應荒野保護協會主辦的「愛海無ㄐㄩˋ──海裡沒有我的塑」淨灘行動,齊聚新北市石門區海灘共同撿拾垃圾,擴大守護台灣海岸線。           這不是第一次參與淨灘,但卻是第一次邊淨灘邊記錄ICC表格,而且事前還參與了一場淨灘前的講座,山豬老師帶著同仁們一起了解淨灘不光只是撿垃圾,從各種海洋現況的照片,資料數據的統計,生態如何被影響。         我們也更了解了垃圾從哪裡來,怎麼來,垃圾流入海洋如何會被海洋生物吞食,威脅生態環境,同時也思考著該怎麼樣讓這件事成為一個正向的循環。         樂天Kobo響應環保同時,新產品電子書閱讀器Kobo Clara2E,也以環保的概念出發,是第一款採用海洋廢棄物、回收塑膠製造而成的電子書閱讀器,外殼超過85%使用回收塑膠製造,其中包含10%OBP認證海廢再生塑料。         我們希望能從產品面,開始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將利用原本可能是海洋垃圾的塑料,重新轉變成可用的產品,為人們帶來新的故事,展現永續環保的理念與精神。           也正因為如此,撿拾垃圾,看到滿滿的塑膠瓶,更認知到不從源頭做減量,不從政策上去改善,是很難改變現況的,因此在撿拾垃圾的同時去記錄,更能有效的了解哪一類的廢棄物最大宗,最需要有更多的資源去做這方面的推動。         那天在眾人的努力下,總共清除了714公斤垃圾,看著原本滿滿垃圾堆滿橋墩下的模樣,同仁們默默都決定多用環保袋,少用一次性塑膠,希望能夠一起守護著台灣美麗的海洋,以實際行動支持海洋生態永續發展。  

【世界自然基金會研究摘要】海洋塑膠污染對海洋物種、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影響(中文版20221205)

2022-12-05

  世界自然基金會委託的一份新報告,提供了迄今為止,有關塑膠污染對全球海洋的影響程度、對海洋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這些趨勢在未來可能如何發展的最全面說明。德國 AWI (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Helmholtz Centr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 研究人員的報告所揭櫫的嚴重且迅速惡化情況,需要立即和協調的國際行動: 今天幾乎所有海洋中的物種群都已遭受塑膠污染,科學家觀察到近 90% 的受評估物種出現負面影響。 塑膠污染不僅進入了海洋食物網,還嚴重影響到一些世上最重要的海洋生態系統(如珊瑚礁和紅樹林)的生產力。 數個關鍵的全球區域——包括地中海、中國東海和黃海,及北極海冰——已經超過可能會發生生態風險的塑膠污染閾值,預計未來幾年還會有更多地區面臨相同狀況。 如果今天停止所有塑膠污染輸入,到 2050 年海洋微塑膠水準仍將增加一倍以上——有些情境預計到 2100 年將增加 50 倍。 世界自然基金會呼籲世界各國政府緊急談判並通過一項全球條約,以應對海洋中這種遍布且日益增長的威脅。   摘要中文版全文: 【世界自然基金會研究摘要】海洋塑膠污染對海洋物種、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影響(中文版20221205) 摘要英文版原文: 【WWF】Impacts of plastic pollution on biodiversity 資料來源: https://www.wwf.de/themen-projekte/plastik/plastikkrise-bedrohung-ganzer-oekosysteme    

海洋生物的心聲

2022-06-11

海洋生物的心聲    圖、文/吳子暘(嘉義分會親子一團,自然名:花豹) 2022-06-10 晴空萬里的早晨 海豚清醒了 揉揉眼睛 看看四周 海豚不懂  為什麼人們要破壞美麗的海洋 讓牠開心的心情變得不好 赤熱的中午 阿髻鯊出來透氣 阿髻鯊不懂 為什麼人們要開發牠們居住的藻礁 讓牠們無家可歸 海洋生物的心聲 有誰來關心 只有蔚藍的天空在默默的關注這一切 只有藍天在落淚 輕撫牠們的傷痛

疫情間的減塑外帶分享

2021-08-10

圖、文/賴筱彤〈台北分會減塑志工,自然名:星夜鵂鶹〉 2021-08-10 疫情嚴峻,政府規定餐飲小吃業只能外帶,卻有部分店家和路人認為「自備容器=防疫破口」?特此分享能兼顧「防疫安全&減塑外帶的SOP」,以正視聽。 當人們只聚焦自備容器可能帶有病毒,卻沒看到廚房人員沒戴口罩、店員把大拇指放進紙餐盒裡裝餐等等,以訛傳訛卻正大光明的變相鼓勵製造使用更多一次用塑膠垃圾?! 然而,2020年7月美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文章寫到:新冠病毒通過無生命表面傳播的機會非常小。(資料來源:BBC中文網_肺炎疫情:解答澳洲「新冠病毒存活28天」的五個問題) 一、在有保護好自己、店家、其他客人的前提下,「自備餐盒成功外帶沒被拒絕的六大關鍵」如下: 1、挑疫情前就常去的店家外帶。(老闆認得你的「給西」) 2、避開連鎖店體系。(除非老闆也在店裡,因為店員須遵守SOP通常做不了主,別刁難店員!但也有不少例外,可能生意太差不想流失客人,也可能店員自己也是不塑之客,所以認同願配合!) 3、離峰時間去買。(才不會有閒人指手畫腳、造成老闆壓力,也方便老闆配合SOP以外的裝盒) 4、事前準備很重要!確定好餐點、挑選合適和寬口好裝的餐盒、在紙膠帶上寫好餐點名分別貼上,如圖1所示。(這樣可以縮短點餐時間、方便老闆裝盒) 5、當著老闆的面,噴酒精在容器四周,再用布擦拭,完成消毒。(如果跟店家有互信基礎,可在家裡事先消毒擦拭並告知老闆) 6、這時再遞餐盒大軍給老闆並完成點餐(配上如圖2「提籃」更妥善) 笑著(就算戴口罩也要讓對方感受到笑意與誠懇)跟老闆說: 「我全用酒精消毒過了,請問可以用我的容器裝嗎?」 通常我講(做)到這步驟,都會被欣然接受,至今沒被拒絕過! 對了,餐盒到家後,還是會噴酒精擦拭過,才會打開讓家人食用。 . ▲確定好餐點、挑選合適和寬口好裝的餐盒、在紙膠帶上寫好餐點名分別貼上 ▲把餐盒大軍給老闆,配上提籃更妥當 ▲餐盒大軍 ▲裝好飯菜的便當盒   二、整理這篇的用意是想提醒普羅大眾: 1、只要有心,還是可以兼顧正確防疫與友善環境! 2、其實,只要有接觸就有風險,跟容器材質無關!  

地熱發電可否協助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的改址

2021-04-08

圖、文/ 林子淵 < 自然名:白鯨> 現在,正值大潭藻礁開發案公投聯署過門檻,正反雙方已經在網路上對戰了好一陣子,而雙方許多人都是以前在能源轉型同一陣線的曾經相互扶持的戰友。 而自己也在這正反雙方的資料和論述中搖擺許久,因為雙方的論述都有一定的道理,以及正義的立場。而正反雙方所探討的推論影響,也都是很重要的點,實在難以有方法兩全。爭點在於突堤效應影響下藻礁生態存續與否,若改址造成時程延宕是否會缺電,以及影響到核四是否重啟的疑慮,和減燃煤火力的時程等因素。老實說,是否影響核四重啟的政治介入,的確已經是有政黨的影響參入。而三接工程對藻礁生態的影響,目前是雙方論點不同,中油談的是現在工程沒有影響,但是環團關心的是,除了工程進行的現在,更關心到在未來工程完成後突堤效應所產生的嚴重影響。至於改址造成時程延宕是否會缺電,則是在德國留學的專家Tony Yen 的文章 “三接在桃園興建與否對能源轉型的影響”中指出,三接改址會對減燃煤火力的時程造成影響,但是不至於造成缺電。以上的問題都已經有許多的專家和網友論述,可以上網爬文即可有充足資訊。 以我的觀點想由另一角度切入探討,是由為何需要天然氣第三接收站這件事切入。眾所周知,之所以需要天然氣第三接收站,是因為為了因應再生能源政策,在大量變動型再生能源併網後,為了維持電網供應的穩定性,需要發電彈性極佳的天然氣燃氣渦輪發電來進行搭配調度,以快速升降載來平衡供應和負載變動。由於原先的兩處天然氣接收站所能接收的量不敷供應陸續成長的然氣渦輪機組裝置容量,因而必須興建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因為歷史與政策的緣故,桃園大潭環評被強行通過,當時的備案台北港三接因為時程趕不及的因素被否決。 大潭天然氣第三接收站,是要供應大潭電廠的既有7部天然氣機組4984MW與將於2022年新增3部機組,合計7000MW以上的裝置容量。這將影響備轉容量約2.4~6%,折約600~1500MW容量,(有稱2.4%,但行政院稱6%)。 而大潭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主要工程包括建港填站工程,站區輸儲設備及輸、配氣工程三部份,總工程費用約新臺幣660億元。 如果,這工程費用能用在國內地熱發電上,那將會有什麼不同呢? 地熱發電的特性,其發電模式眾所周知是唯一能作為基載型的再生能源,容量因子高達92%,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地熱發電從冷機啟動到併網速度快,升降載速率高、範圍大,最小併網容量低,有如同天然氣發電般的彈性調度能力。是搭配各種再生能源的絕佳夥伴,它的碳排放也比天然氣低得許多,幾乎是風力發電等級的碳排放。那如此棒的再生能源,如果用這天然氣第三接收站所需的工程費用能到何種規模呢? 冰島的地熱不止發電,發電過後的溫水供民眾使用,成為世界有名的溫泉池景觀 首先,能有這規模的經費,國內的地熱發展就不必只是1,500~2,500m的鑽井,而是可以引進國際先進鑽井以6,000m等級起跳的深鑽井。6,000m的深井, 在國際上的標準每口井約1800萬美金,合台幣為5.4億台幣(Chad A. et al., 2008)。 而在台灣東部,6,000m深處都將近有380℃的高溫,加上台灣豐沛岩盤底水量,可能會使得每口地熱井發電產能超過7MW以上。如果能有660億元新台幣,搭配7MW發電機組約需7億台幣,每口6,000m深井所形成的井口型電廠,再每5口井合一口回注井,每座電廠約需13億台幣,那能夠做出50座7MW等級的地熱電廠,合約350MW的裝置容量。 等等,這不是連2.4%影響備轉容量都達不到嗎? 的確,單單就這經費來開發地熱,比起天然氣卻實是無法到達等量的電力供應。但是,地熱發電不同於天然氣,這是踏踏實實的本國自產能源。不必等船期,不用看天象,不必再花大錢向國外一直買消耗品,對地熱發電花費的每分錢都是對自己的投資,這世上沒有比投資自己更好的投資了。更重要的是,不必擔心被軍事封鎖,這其實已經是國家安全所必須投資的項目了。 而且,引進國外鑽井技術,6,000m深井半年內可以鑽好,國際上地熱發電機組訂貨後也約半年可到貨,國內自產機組甚至時間更短。這在供電時程上,完全來得及趕上,比天然氣接收站還要快,更不用提2030後才可能運轉的核四廠。而且地熱發電一旦開始開發,建設成本會一直下降,加上台灣地熱潛能是多達33.64 GWe,可能發電裝置容量達7,150MW,是足以支撐台灣非核減煤能源轉型的能量。 地熱是最低碳排的綠能、幾乎沒有任何污染的能源,取(抽熱水)於自然,回(注冷水)於自然,成為一個循環。台灣富含地熱潛力。 只是一直以來,國內政府預算對於地熱發電的規劃,一直是0元,全都丟給民間團隊,以及所謂國家隊(中油、台電、工研院)自行出資。在法規上甚至與推展地熱發電自相矛盾與不利開發(如遊憩用地不得開發地熱發電)。這裡只是提出地熱發電在台灣能輔助或替代天然氣的可能性,在拯救藻礁與能源安全的議題上提供另一種想法。 如果,現在將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停工,對準備移往台北港做準備,並且同時開始對深層地熱鑽井和地熱電廠開發做法規鬆綁與投資,引進國際先進鑽井技術和電廠開發。不但現在救藻礁有望,長期的能源投資能回到國內自身,達成減碳抗暖化去空汙的願景,更對未來國家能源安全有著長遠的影響。 這個微薄的願望與發聲,希望有人能聽到。

首次全台安全沙灘排名:你腳下的沙灘真的安全嗎?

2021-04-08

文/陳沁萱<棲地部海洋專員>、圖/陳沁萱、荒野保護協會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2020年統計,全台幾處濱海遊憩區(統計場域及人數如圖一)在6-10月的夏季旅遊高峰期湧入至少四百萬人次造訪,隨人潮而來的還有大量食品包裝、鐵鋁罐、玻璃瓶等物品被丟棄在海岸上,不只會造成環境髒亂及生態危害,尖銳鏽蝕的海廢更會成為沙灘上傷人的隱蔽陷阱。   我們將長期用來記錄海洋廢棄物數量與種類的「臺灣國際淨灘行動記錄表」,增加標示危險海廢,例如:針筒、魚鉤、碎玻璃、金屬罐等項目,並計算平均每10公尺中的海灘危險海廢數量並將之分級。從幾乎沒有危險海廢的等級A,到21個以上危險海廢的等級E(表一),做出全台海岸安全性的檢驗與排名。 分級標準與相關圖示(避免分級與計算過程不便,計算後結果小數點四捨五入處理,如此結果皆會為整數,例如:4.6→5,等級為B;10.3→10,等級為C。)   我們一共蒐集到了76個海岸的數據,其中只有三個地點在今年的調查中得到了A級的評分,分別是苗栗的西湖濕地、花蓮的太平洋公園及雲林的三條崙海水浴場,在淨灘活動範圍內,平均每10公尺所撿拾到的危險海廢皆少於0.5個,民眾到這幾處海灘戲水消暑時可以較為安心地在沙灘上光腳奔跑。   76個海灘中約一半的海灘屬於等級B,其中不乏觀光客眾多的海水浴場或濱海公園,有賴於地管理單位的清理與維護,因此平均每十公尺中危險海廢的數量都介於1~5個。相比之下,台東加路蘭、宜蘭烏石港、新北潮境公園、新北竹圍漁港等戶外活動的熱門景點竟都被評比在D級,相當於成年人每走一步就可能踩到潛伏在沙灘中的危險物品,仍建議民眾在前往時穿著能夠保護足部的鞋子。   而本年度被歸類在危險海廢密度最高的E級海灘竟高達六處,包含高雄林園中門、台中高美濕地、新北六塊厝、台南大員港、澎湖漁翁島遊客中心以及新北龍門,這幾處場域的淨灘數據顯示皆有撿拾到遠高於平均數量的玻璃瓶、漁網、鐵鋁罐等等,平均每10公尺的危險海廢數量從26個到高達45個皆有紀錄,回報資訊更顯示有單一場次就撿到近20個針頭針筒,幾處危險程度不言而喻。 台灣北中南東海灘分級比例   近年來,海岸生態及廢棄物問題逐漸被大眾所關注,我們首次以海廢危險性為主軸進行統計,年度結果也顯示許多觀光熱門地點的安全性確實值得國人一起重視,希望藉次提醒民眾在海灘遊憩時也要記得顧及自身安全,並呼籲政府在推動向海致敬的同時,能夠提供更多安全無虞的環境讓民眾能夠親近海洋,近一步關心、愛護台灣的海岸線。

減塑魔人養成術

2021-01-11

圖、文/黃嘉瑩<減塑小組,自然名:鳳蝶> 「你是哪個機緣想到要減塑啊?」這個問題對於不擅長回憶的我來說是個很難的問題。印象最深的記憶是,某天突然覺得瓶裝水有股塑膠味時,我從此就不喝瓶裝水了! 這裡是帛琉!我們把便當盒帶到帛琉來了!   讓我力行減塑的觸發點,是第一次帶小孩去海邊玩得到的震撼!小時候每年暑假常常往海邊跑,印象中的沙灘只有沙及貝殼,但是當我陪著孩子玩沙的時候,卻發現沙灘除了沙還有讓人難以忽略的海廢。這些海廢不是現場的遊客隨手丟的,因為上頭長滿藤壺或是已經有歷史感的,這些海廢到底從哪來,就一直放在我心上。 一個問題在心上久了,答案自動會慢慢找上你。於是乎,我開始有意識的消費。一開始不拿塑膠外袋、不用免洗餐具就覺得好棒棒。後來漸漸也不買保特瓶飲料,不去速食店,因為這裡製造的垃圾特多。這樣的行為持續好幾年,直到我參加荒野保護協會兒童教育組的培訓。 兒童教育組是要到小學與學生分享愛護環境的理念,其中有一堂就是告訴孩子們海廢的問題。我是一個臉皮很薄的人,既然要教孩子減塑,我一定得徹底執行才夠資格和孩子分享。所以我開始上市場自備各式容器、袋子裝肉、買魚、買蔬果。帶著便當盒逛夜市、買外賣食品,甚至出門旅行無論遠近也是隨身攜帶便當盒到處吃透透。後來發現除了吃的方面可以減,還把腦筋動到日常用品,像是自備容器買洗髮精、洗衣粉,開始使用月亮杯與布衛生棉。除了減塑同時也關注肥皂添加物的問題,於是學習自製肥皂,買一大桶椰子油、橄欖油,兩種油分別作出洗澡皂和家事皂,一塊洗澡皂從臉洗到腳,浴室裡的瓶瓶罐罐從此消失。 這個盒子已經用了四年,這四年用它買了無數個麵包、包子饅頭,算一算省下了將近1000個袋子   其實整個減塑的過程是很有趣的!就有點像是玩遊戲闖關,每闖一關就很有成就感。上市場買菜的時候,我需要先盤算我要買哪些菜,準備好適量的容器和袋子。買魚買肉放美式賣場常用的大夾鏈袋剛剛好,一袋買一隻雞,一次買兩三條魚裝一袋,回去再整理分裝。買豆腐、豆干放鐵盒便當回家後蒸一下消毒不怕酸敗,如果剛好遇到賣碗糕、芋頭粿,鐵盒便當也是很好用的。買蔬果要無塑其實相對容易,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漂亮的筊白筍總是喜歡被塑膠袋包起來,所以剛好遇到現場撥殼的筊白筍就真的令人開心!接下來買麵包會是個挑戰,尤其是疫情爆發之後。這時候就要跟麵包店老闆打好關係,直接問老闆麵包出爐的時間,算準時間去買剛出爐麵包,但要小心熱麵包有無限吸引力啊!如果出爐時間不剛好,就請老闆幫忙,在麵包出爐之後幫忙放盒子,下班後再去拿。出門在外我一定會帶餐盒或食物袋,因為在台灣美食太多,如果剛好遇到美食沒帶容器,那只好自我安慰剛好減肥。為了不讓憾事發生,出門前我會先研究美食出沒地點,準備好容器,讓旅途不留下遺憾。 路過外婆家,買了一鍋饅頭給她,她很開心   當我對塑膠怎麼來及怎麼去更加瞭解之後,更是不忍使用塑膠製品。一旦發現製造塑膠的過程,從原油開採、提煉、塑膠單體製造是犧牲多少人的健康甚至是性命換來的;塑膠廢棄的過程是汙染空氣、水與土壤,可能危及自身食物安全的狀況下,我們還能夠心安理得的繼續毫無節制的使用一次用塑膠製品嗎? 我的神奇購物包放得下下面所有東西 一袋是四條五花肉+兩片胛心肉 一袋是兩隻大雞腿 一袋是兩條鯧魚 一盒是四塊豆腐 一盒是四片豆包 一盒是14塊豆干  

2020減塑不只是標語,而是行動

2021-01-11

文/徐筱珺(棲地守護部海洋專員) 圖/荒野保護協會 2020 ICC國際淨灘數據大公開 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避免舉辦大型群聚活動造成群聚感染,於年初至七月淨灘場次較以往少很多,直到九月場次數量才逐漸回升。雖然今年統計總淨灘場次較以往少,但參與人數沒有因此大幅下降。 根據記錄國際淨灘行動(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ICC) 2020海洋廢棄物種類與數量的「愛海小旅行」網站統計,在218筆淨灘數據資料彙整出19類常見海廢數量,有15,068人參與,於54,840公尺長的海岸線上清除31,318.77公斤的廢棄物,統計結果前10名依序為:寶特瓶、塑膠瓶蓋、菸蒂、吸管、塑膠提袋、免洗餐具、漁業浮球、玻璃瓶、外帶飲料杯、漁網繩子,共佔整體數量近8成,若依材質分類,則統計有9成以上海洋廢棄物為塑膠來源,並有近7成是與飲食相關的一次用廢棄物。除了淨灘場次受到影響之外,2020減塑期程也隨著環境而倒退。 疫情期間,放寬減塑政策,餐具使用量增加5倍 在新冠肺炎 (COVID-19) 防疫爆發,因而改變人們的消費模式。為了防止疫情擴散避免於餐廳群聚,環保署於今年二、三月暫時放寬90天禁令,提供餐飲業者經過申請,內用可使用紙容器餐盒和一次性餐具。政策開放後,前來申請使用免洗餐具的店家,全台共計377家,三個月的放寬政策使餐具使用量大幅增加,相比去年月平均估計多了5成,根據統計顯示外帶及外送是使免洗餐具用量提升的最大宗。 受到大環境影響,漸漸改變我們用餐及生活習慣,促使外送平台及線上網購平台廣泛盛行。為了減少進出公共場所的頻率,由線上商城點選需要購買的商品,客人收到的包裹常常是以大箱子裝小商品,空的位置則使用其他包裝填滿後寄出。如此便利的消費模式,卻造成造一次性包裝垃圾量急遽上升。 檢視2030限塑政策推行,每週吃進肚的塑膠量由人類決定 2017年7月由八個公民團體與環保署一起創立的海廢治理平台,並推出「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訂下禁用4種一次性塑膠用品的減塑期程「2020內用禁用、2025以價制量限用、2030全面禁用」。檢視政策期程成效,於今年將擴大限用四種一次性塑膠,包含擴大限用購物提袋、內用飲食不得提供免洗餐具、一次性外帶飲料杯自備優惠措施、內用飲品不得提供塑膠吸管,現行政策是否有跟上原預定期程呢? 由於疫情趨緩後,同年6月恢復原本規範禁用免洗餐具的店家不得使用,但至今卻尚未看到2020擴大限塑範圍的進一步行動。面對疫情,只能看著垃圾增加嗎? 除了現行已規範限用一次性產品的場域之外,政府應擴增限塑範圍,並訂定各類商店限塑期程,讓商家及民眾有心理準備。要求已被規定不得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的商家實際執行減塑行動,民眾可主動選擇減塑商店或主動詢問是否能使用環保餐具盛裝。使用者付費的模式,提高購買一次性塑膠的金額或提高自備折扣金額,讓自備飲料杯及餐具的民眾得到相對應的支持。 塑膠已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成為我們身體得一部分,若我們不開始改變自身的生活習慣,每週你我吃下的塑膠恐怕就不只是一張信用卡,而是更多! 減塑並非口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海好有你,淨一份心力

2020-12-09

圖、文/葉湘鈴<活動參與民眾> 勤眾今年舉辦的家庭日特別有意義,集結寓教於樂的讓大小朋友體會淨灘活動,因為是第一次舉辦,感謝荒野協會的導覽員與志工們協助我們圓滿完成這項壯舉。在淨灘的挑選地點上,協會非常的用心選在桃園新屋,讓我們不用去澎湖也能看到壯觀的石滬群,這一座綿延台灣西海岸的「海上長城」,擁有超過三百年的歷史,是北台灣最大的石滬群! 活動的一開始我們在福興宮廟前集合並發放完淨灘工具後,帶領我們的荒野解說導覽員,就開始一路的生態探索介紹,我們看到處在潮間帶地形中的石滬因堆疊產生的石間孔隙讓石蚵、笠螺、和尚蟹等生物棲息,甚至是聽了導覽員才知道的生物等等,都讓我們實為大開眼界,真的非常適合帶著孩子一起來探險。 導覽完之後就是重頭戲的開始,大小朋友分工合作一起減垃圾,有人是拿著麻布袋、有人則是帶著手套或夾子撿拾垃圾,在淨灘的過程中我們撿到各種日常垃圾甚至想都想不到的垃圾都有,可見這些物品的來源可能是因為我們亂丟垃圾,經由一連串的輾轉漂流而來到原本應該乾淨無瑕的海灘,當下心情其實是複雜的,因為人類的私心與便利,卻是讓無辜的海洋或生物遭受迫害…老師說海邊的垃圾今天清完了,但明天一個浪打來可能就又是滿地的垃圾,所以重點是從”源頭做起”,平常就要做好垃圾減量,盡量降低一次性塑膠的使用,比如說隨身帶上環保杯、購物袋,或是塑膠袋重複使用等,都有助於垃圾減量。原來只要小小的習慣改變就可以幫助到地球,甚至讓我們周遭的環境都會變得更加乾淨美好,我想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經過約一小時的時間,大家撿到7.4公斤近150支寶特瓶,和106公斤的垃圾,數量不多,心裡卻覺得日行一善很滿足。很感謝有這次的活動讓我們能為海洋淨一份心力,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一起參與這項活動!

桃一親子團竹圍漁港淨灘行動

2020-11-12

文/郭益昌(桃園分會親子一團志工  自然名,烏頭翁) 圖/花敏煌(桃園分會親子一團志工  自然名,暗光鳥)     黃馥淂(桃園分會親子一團志工  自然名,藍腹鷴) 大漁網、綠色鐵絲網球和碎布團是怎麼來的?面對拉不動的漁網廢棄物,有遺憾,有無力感嗎?至少我們努力過了!環境行動還在持續下去!發現問題,面對問題,希望有機會能在大家的努力下解決問題! 「不甘心啊!我們再試一下!」手邊沒有合適的挖掘工具,大家只能想辦法邊挖邊拉! 「用槓桿原理試試看!」沙灘上的漂流木和木條都拿來試試看。雨不斷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值星官野草吹哨請大家集合! 這時蜂導海獺、小鹿黑琵和雷電等人還在努力著!這一團廢棄物混合著鐵絲網和碎布條深埋沙地裡面,鏽蝕後的鐵絲,尖銳又棘手。大夥一試再試還是沒辦法移動....實在很不甘心啊!挖也挖了!拉也拉過了!大家用盡力氣,最後還是留下遺憾。 灘地另一頭,奔鹿團小鹿們前仆後繼,想挖出一面漁網。湖泊鹿變色龍回憶:「下午就是最累的淨灘了,雨還是繼續下,但還是要淨灘的,我原本還好好的在撿垃圾,但是當我看到酷老鷹和藍鯨在挖漁網時我就衝過去幫他們挖了,靠三個人要挖真的非常困難,所以後來就來了越來越多人,最終還是被挖起來了。今天的團集會真的很累,但是也很有成就感!」。 育成會夥伴星辰發現南崁溪邊有一個漁網,用力想拉回岸上。但吸飽水份的纜繩和魚網,格外沉重。星辰回顧:「邊撿邊念……我們怎麼能製造這樣多垃圾!淨灘期間發現了魚網,拉起魚網的一端再怎麼努力拔,卻拔不起,正想鬆手時,夥伴們出現說:「我們一起來,好嗎?」頓時,「放棄」這兩個字,消失。過程中跟著大小夥伴們努力,孩子們比我更有毅力,他們只說繼續撿,搬不動時喊救援,理不開魚網結時 ,直說一定可以!沒想到還真的把最後的一大坨大魔王給清上岸!最後看著所有淨灘後的垃圾藉由大家的雙手送上垃圾車,心中滿滿的感動! 高地鹿小鹿草莓說:「這次淨灘我們到彩虹橋的下方進行垃圾大蒐集,我看到了許多使用過的針筒,讓我感到害怕。我下次會繼續努力下去!讓海洋的味道變得乾淨!」 奔鹿團長藍鑽蝦分享:「連夜的細雨並未澆熄我們守護環境的熱情,來到淨灘礫石區域佈滿各式各樣的垃圾,令人訝異針筒與漁業廢棄物的數量比往年更多,滿目瘡痍的海邊經過一番努力乾淨多了。小鹿們用自己的能力付諸行動為環境努力,海洋生物很幸福,因為有你們一起守護大地,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無限大」。 夥伴烏頭翁與小蜂香葵在溪邊灘地發現了一個輪胎。我們合力推回岸邊後,決定來一場人體保齡球大賽。沙灘的坡度型成天然的賽道,小蟻小蜂們聽到有得玩,紛紛自動在賽道上站好。「來了!來了喔!」烏頭翁大聲喊著,小蟻小蜂們看到輪胎靠近了,卻一個個自動移位。「哪有保齡球瓶自己長腳跑掉的啦!」。淨灘後的小遊戲,或許這一幕只是淨灘活動中小小的插曲,可能很快就淡忘了,但輪胎如果沒有清理掉,卻可能存在地球好幾百年。廢輪胎從哪裡來?隱藏著廢棄物處理的問題:「為什麼每次淨灘都有輪胎?到底廢輪胎處理出了甚麼問題?」     拍大合照照後,夥伴們合力將廢棄物搬運到垃圾車清運的地點。除了大量廢棄物之外,還有一團又一團的魚網和碎布團,以及許多保麗龍和提神飲料玻璃瓶,當然少不了塑膠製品、寶特瓶、玩具和一次性的飲料杯....。散落在各個角落的垃圾來個大集合,這是桃一團夥伴們共同努力的成果!     大漁網、綠色鐵絲網球和碎布團是怎麼來的?面對拉不動的漁網廢棄物,有遺憾,有無力感嗎?至少我們努力過了!環境行動還在持續下去!發現問題,面對問題,希望有機會能在大家的努力下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