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洋野草特展報導(三):再靠近一點,一窺植物與餓的距離

2020-04-14

文/張源錄(台北分會編採志工,自然名:麋鹿) 圖/荒野保護協會 生態不只奧妙且無奇不有。 在絕大多數的生態系中,「植物」都是作為昆蟲鳥獸的食物,既不能移動、且必須靠光合作用取得養分。不過,你一定聽過某種植物能誘捕昆蟲補充養分,並且能夠在貧瘠的土地中生存下去。沒錯,那就是「食蟲植物」! 荒野保護協會長年在竹北蓮花寺溼地,維護食蟲植物。在「荒洋野草」特展上,特別展出長葉茅膏菜、毛氈苔及絲葉狸藻等食蟲植物供民眾近距離觀賞。竹北蓮花寺食蟲植物保護區的專案計畫執行人沈競辰老師說明,這次特展所展出的植物都是人工栽培的,主要目的是因為要對外展示,所以不希望使用野外採摘的食蟲。 為何是蓮花寺溼地 荒野保護協會於1998年正式開始維護,沈競辰老師表示,在食蟲植物的維護上,協會不僅是保育物種,同時也致力於環境教育與實地維護。竹北蓮花寺溼地的佔地面積約有1.2公頃,濕地本身是屬於軍事管制用地,因此一些稀有物種能得以保存。 最初的搶救 蓮花寺溼地原本是河道,後來因為當地興建攔沙壩,使得溼地逐漸淤積陸化,現在已難以看出河道樣貌。因為溼地陸化,溼地有許多食蟲植物因為缺水而面臨滅絕危機。長葉茅膏菜一度只剩下38株。沈老師表示,蓮花寺溼地中至少有9種稀有植物,包含4種食蟲植物以及5種伴生的溼地植物,像是長葉茅膏菜、小毛氈苔、寬葉毛氈苔、長距挖耳草等都在此濕地得以保存。至今,荒野志工們仍不遺餘力地每兩週前往,進行除草、修剪等維護以及調查工作。 調查與推廣活動 除了蓮花寺溼地外,台灣是否也存在有其他類似的食蟲植物棲地呢?為了尋找更多的可能棲地,荒野曾對此進行調查活動,調查了大約46個地方後,找到約13處分佈點以及14種食蟲植物。例如在汐止的新山夢湖就發現數量稀少的黃花狸藻。 環境教育也是荒野非常重視的一環,因此荒野也將食蟲植物的調查紀錄整理為海報、講義與投影片,於中小學進行巡迴展覽,也曾和中央大學、清華大學、科博館合作展出。沈競辰老師表示,對於食蟲植物的展覽資料或蓮花寺溼地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與荒野聯絡,一同讓這些珍貴的食蟲植物之美能為更多人所知道。

2020荒野親子團桃一奔鹿團 寒假小旅行

2020-04-14

親子團之子團奔鹿團年齡小六至國二,在寒假開始前會進行小旅行規劃活動,這次桃一團奔鹿規劃他們的小旅行到礁溪五峰旗瀑布健行,雙連埤生態教室工作假期打工換宿,五十二甲溼地幫友善小農收蛋,騎車賞鳥>以下為四位奔鹿團孩子的旅行心得 桃一奔鹿  鹿二 黑面琵鷺 一大早,天還沒亮,睡眼惺忪的我,帶著興奮的心情前往經國轉運站集合。 這次旅行,我們是以抽籤的方式來分隊,讓大家有機會可以認識其它小隊的伙伴。 在第一天的旅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爬五峰旗瀑布和走林美石磐步道。我們一群人浩浩蕩蕩的走到五峰旗瀑布,這段路程很長,原本打算搭公車的,但是因為時間耽誤了,所以沒搭上,不過大家邊走邊聊天,也是一種樂趣。五峰旗瀑布真的好壯觀,有機會真想要再走一趟,但是一想到那個看不到盡頭的長長階梯,就令人雙腳發軟了。 接著我們搭公車來到林美石磐步道,公車很小,但人很多,我們好不容易才擠上車,車廂裡空氣稀薄,悶熱難受,幸好路程不遠,大家一下車,都突然覺得空氣好新鮮,每個人都忍不住的大口大口吸氣,真是舒服! 第二天的重頭戲,就是在雙連埤進行工作假期,我們需要將土堤的土挖起來,再丟進埤塘裡,讓入水坡度變緩,這樣就能讓更多動植物在這裡棲息生長。我們興奮的戴著斗笠穿上雨鞋,拿著圓鍬工作去,用盡全力的挖土、倒土,努力的揮汗工作,在過程中有許多人陷入泥地中起不來,有人好不容易出來了,但雨鞋卻陷在泥地裡,拔不出來,惹得大家笑成一團!其實一開始,大家一點都不想弄髒自己,但是到最後,每個人都拋開一切瘋狂的玩起泥巴,有人拿泥巴互丟,玩起泥巴大戰,有人用泥巴敷臉,有人乾脆洗起泥巴浴,所有人都玩得不亦樂乎!   這次的旅行,是由我們鹿二來規畫設計活動,我是第三天的值星官,我覺得小鹿們都很配合,也都把自己照顧得很好,雖然走得很累,挖得很累,笑得很累,但是大家一路上互相陪伴,一起渡過了愉快的時光。 最後我要謝謝辛苦陪伴我們的團長、副團長和導引員們,也謝謝每一位小鹿,已經開始期待屬於我們的下一次旅行了。 桃一奔鹿 鹿一 草莓 這一次的寒假小旅行讓我收獲滿滿、回憶豐富,第一天我們到五峰旗瀑布爬山、林美石磐步道健行、坐公車擠沙丁魚。第一天,讓我印像最深刻的是,有一個阿嬤突然越過了柵欄,大家緊張的要命,沒想到她越過柵欄竟然是要做早操!害大家下了一大跳,想說她要做什麼? 第二天我們到雙連埤挖動物棲息地、雙連埤夜觀、DIY製作自己的晚餐。這一天讓我印像最深刻的是我們在雙連埤挖動物棲息地時大家把自己的衣服全弄髒了!每一個人的爸媽看到我們後,都說自己洗、自己刷、自己承擔自己的後果! 第三天我們到宜蘭火車站,騎腳踏車到五十二甲濕地,我們在農場撿雞蛋及餵雞,撿雞蛋和抱雞是我這天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在這一次的寒假小旅行讓我也學到不少東西,也機會難得,我要謝謝這次舉辦活動的夥伴們!感恩   桃一奔鹿團 鹿二 鯨鯊 今天是小鹿們的寒假小旅行,經過許多次的討論而設計出來的活動規劃。 這天我帶著興奮的心情來到經國轉運站準備去宜蘭礁溪,發車了!我們出發去礁溪囉! 到礁溪後,我們先搭公車到香客大樓放行李,突發事件來了,時間延誤了,於是我們只好用步行走去五峰旗⋯過了很久,我終於走到五峰旗了!一路上我看到了瀑布丶植物,到了最高處,我看了鬼斧神工的瀑布及擁擠的人潮,等人變少後,我們才出來拍團體照,之後,等我介紹完紀錄植物的遊戲後,大家才下山紀錄,記取了上回沒搭公車的教訓後,大家很快的搭上公車往林美石磐步道。 很快的我們來到了林美石磐步道,這裡充滿了許多芬多精,讓人精神大振,所以我們快速的開始走步道,一路上我看到了很多小溪及「限載六人」的標示,終於我們走完了步道,所以我們搭公車往泡腳的地方邁進。 我們到了泡腳地,許多人去玩夾娃娃機,也有人去泡腳,時間流逝,我們要回飯店了!晚上我們到男生宿舍集合發表今天的心得,發表後,就各自解散,為明天的行程養精蓄銳⋯ 到了第二天,很早就開始收拾行李,很快的大家都收拾好了,各小隊開始去買食材,我們這隊要煮的是番茄炒蛋及炸雞塊,我們先到超市買蛋和雞塊,再到市埸買番茄,就回到飯店了… 等到大家都到齊後,我們就搭公車到雙連埤。 不知過了多久我們到了雙連埤,我們先去放行李,之後就換衣服,準備開始工作假期一挖土我們換好和拿好道具後,就前往保護區挖土,挖到三分之二時,我為了躲避「28」歲的烏頭翁的攻擊而陷進泥濘中,為了把雨鞋救出來,我不管乾不乾淨直接一屁股坐進泥中,最後終於把雨鞋就出來了!但我也因此變得狼狽不堪,等我們挖完之後,老師帶我們到浮島看看,就回去沖澡丶煮飯了,等我洗完澡和作完飯後,我們就開始大快朵頤了,飯後,老師帶我們去夜觀,夜觀中我看到了青蛙丶蜘蛛等昆蟲植物,之後回到通舖後,我就進入了夢鄉…最後一天,大家很早就起床收拾行李,很快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雙連埤,下山買早餐和午餐,我們這組固執的到遙遠的力行早餐買早午餐,就在我們快遲到的時候,石斑魚和鍬形蟲攔到一台阿嬤的車,阿嬤以超凡的速度載我們到宜蘭火車站,千鈞一髮之際我們趕上了火車到羅東。 到羅東後,我們先去寄行李,再到五十二甲濕地做農事體驗一餵雞丶撿蛋 我們到了養雞場,我們先吃完飯,再去餵雞,之後再去撿雞蛋,做完農事體驗後,我們就去租車賞鳥,我們看到了許多鳥,也認識了許多鳥,甚至聽了很多洗腦歌,之後,我們搭車回經國轉運站,各自回到溫暖的家。 這三天的小旅行,讓我學會很多事情,也體驗了農事和挖土,讓我收獲良多,下次一定要在參加! 桃一奔鹿 鹿三 短趾鵰 一大早醒來,我就出發前往經國轉運站。到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在那裡了,所有人都到了之後我們就搭車到我們住的地方,在途中有很多人在玩手機,而有的人在睡覺,還有人在聊天。抵達協天廟時我們就先去住宿地點,再來我們開始前往五峰旗瀑布,原本是要搭公車上去,結果因為烏頭翁查錯路線,我們就改成用走的,我們走了很久,當到了後之後大家的腳都很酸,上去後才發現搭車只要10分鐘就可以到了,我們聽到之後都愣了一下。 到瀑布的時候還有一個阿嬤跨過欄杆到瀑布旁邊,她走了一段路之後就突然停下來,大家都很好奇他要幹嘛,結果她把包包和外套放下來開始跳早操,我覺得很恐怖,因為有可能會掉下去,在停車場那裡做不就好了? 到林美石磐步道時,看到有人在撿旁邊高爾夫球場打出來的球,之後變色龍也有撿到一顆,超幸運!剛好撿到其它人沒找到的。晚上民宿分享今天發生的事,我們分享了很多事,有人分享阿嬤的事、有人分享走路上去的事,還有人分享在民宿泡湯的事,很有趣。 第 二天,我們去雙連埤挖泥巴,在挖的時候我們這邊一下子就挖了很大的坑,到最後大多數人都在玩,有人打泥巴仗,有人在挖自己的雨鞋,到最後我還陷到泥巴裡面,花了很久才爬出去,鯨鯊還為了挖雨鞋還趴在泥巴上半小時,上來後就全身都是泥巴,最慘的是烏頭翁,他連耳朵裡都有,我覺得挖泥巴最好玩的是打泥巴仗,一堆人滿臉都是泥,但也有人完全沒有碰到一點點的泥巴,很好玩。 第三天,我們去五十二甲濕地的雞舍撿雞蛋,我們還有抓蛋雞、公土雞等,撿完雞蛋後我們騎車去賞鳥,我們在路上還有看到一堆垃圾魚,我覺得這次小旅行沒有很好玩,因為大部分都在走路,第一天還走了兩萬多步超級累,希望暑假旅行不要走這麼多路。

今年!我們一起來「幫小松鼠找個家」吧!

2020-04-14

今年!我們一起來「幫小松鼠找個家」吧!                                     「請點選我!進入~」        荒野啟動公園總體檢,要求公部門提供更優質的公園品質給市民                                                 圖 、文/莊育偉<棲地守護部副主任> 很久很久以前     荒野於2014年開始「公園生態化」的倡議,提出七大訴求[1]且與臺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進行多項合作,攜手進行都會公園的生態品質提升及協助公園守護志工的培訓,同時合作打造示範性的生態公園提供大眾參考與效仿。   在政策面上影響了北市府將臺北市12座具有生態潛能的公園規劃為自然生態公園,後續也持續與北市府公園處進行合作。為了將公園規劃成自然生態的公園,荒野與夥伴們共同籌劃「幫小松鼠找個家」我們希望,不久的未來,當我們走在城市的公園時,能夠看見人、動物及環境和平共處的畫面,讓我們的城市也能化為綠洲,帶來更好的生活。 全民動起來-「幫小松鼠找個家」   在公園裡,是否注意到松鼠在樹枝間跳躍如梭呢?松鼠,是我們常常能夠在公園觀察到的動物,而這次活動才以「小松鼠」為主角。我們把自己化身為小松鼠,一同來看這座公園是否符合小松鼠一家居住。     為了擴大效益,讓更多荒野夥伴及民眾支持這樣的願景,秘書處與北區親子團夥伴絞盡腦汁設計了「幫小松鼠找個家-線上評估表單」,讓參與的夥伴能更輕鬆的進行評估。     本活動召集人-番茉莉亦表示本次已擴大邀請全台11個分會的親子團參與這個活動,期望藉由全台親子團及民眾的力量,完成台灣史上第一份「全台都會公園生態化程度」的評分資料。而數據到底會呈現出怎樣的結果?各縣市有差異嗎?實在令人期待!   來吧!起身到公園填寫吧! 「幫小松鼠找個家」評估表     「幫小松鼠找個家」是個兼具環境教育與倡議的活動,線上表單所使用的題目題型參考國內外相關生態指標等進行規劃。表單內共分為五種題型:水泥化程度、園區植栽管理、環境的多樣性、人為活動干擾及外部環境干擾,參與者可在看似簡單有趣的25道題目下,從身邊的公園為起點,以小動物的身分逐步探索與完成該座公園的評估。   引導參與者以生態的角度重新檢視公園,同時也藉由題目獲得公園生態化的觀念與了解生態指標及意義,更期望發揮自身影響力,影響身邊的親朋好友共同支持公園生態化,讓「小松鼠」走入在全台的公園裡,而這將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最後透過大家的努力將產出全國都會公園生態化程度數據。 別怕!題目很簡單的!     每道題目都是一個「狀況題」,有著四個可愛的選項圖示,分數分別是0分、1分、3分及5分 (0分為最低、5分最高),夥伴於評估時請變身為「小松鼠」後,於公園來回探索走動,再以個人主觀認知來給分。     例如下圖題目:   在這座公園的樹上玩耍時,不小心掉下來的話,你發現到…? 如果你是小松鼠,遇到這種情況會如何呢?是直摔在水泥地上?光禿禿的泥土地?草地上?還是有落葉堆的草坪上呢? 評分標準,原則上就依整座公園最多或是最常見的狀況來給分即可,如果你覺得3分,而隨行的夥伴覺得是5分時,以「猜拳」方式看誰贏決定分數也可以喔。     如擔心生態觀念稍嫌不足,不了解題型用意的話,題目下方也有題型的說明,方便您了解用意,閱讀完將可輕鬆的進行評估給分。 填寫過後,然後呢?   本活動由荒野發起,以「公民科學家」的方式來獲得都會公園生態化程度的數據,期望藉由這樣的持續辦理與志工參與來累積年度數據變化曲線。使得荒野成為公園生態化的「意見平台」進行發聲,彙整後將公布數據 並著手影響政府施政。督促公部門重視民眾的需要並形成政策的改變,而你我都是這個改變的漣漪人。 藉由荒野志工以「公民科學家」的方式進行全台都會公園的「生態化程度」評比普查作為公園生態化倡議的主題,期望引領公部門的施政方向。   小叮嚀:荒野親子團操作建議     由於各縣市都會公園數量太多且資料不甚齊全,因此建議各分會親子團可採以依各縣市行政分區分配給各團來評估,而各團進行時可由每個家庭單獨或邀約數個家庭一起將行政區內所有公園完成評估。或是各團將行政分區內的公園再區分責任分區進行評估亦可,但無論方式如何更重要的是要在安全的狀況下進行。   -------------------------------------------------------------------------------------- 參考資料 [1]「搶救城市森林,推動自然生態公園」:https://reurl.cc/O10VMy 延伸閱讀 快報(297)「一場你我可以幫小動物們發聲的公民行動」:https://reurl.cc/Njr0Wn   新聞報導 【聯合新聞網】都市綠肺…公園卻被水泥入侵 【聯合新聞網】南市基層覺醒 找回公園綠意

【理事長的話】防疫期間-蓄積自己能力、推動社會善力

2020-04-14

自農曆過年至今, 新冠肺炎疫情,自中國開始延燒,現今擴及其他各大洲, 每天看著疫情的變化,也著實讓人心驚膽跳, 每天看著忙碌的防疫人員及醫療院所的相關人員, 設身處地站在他們的崗位想一想, 每天要給自己多大的鼓勵及打氣, 每天面對各種壓力,要有多大的耐性來照顧好需要的國人, 一個善意,推動著另外一個善意繼續延續著, 這樣社會會充滿著溫暖,這樣讓辛苦的人獲得四面八方的支持, 每一個善意,都讓第二天的工作充滿陽光及溫暖。 但是一個過度的要求、或是一個沒有耐性地等待、或是一句無心的惡言, 可能造成原本已很大壓力者的情緒爆炸點,也可能是在熱情上澆上冷水, 遇到這種狀態,需要更大的包容及EQ才能順利化解。 感謝為台灣土地及人民安全而無私付出的每一為防疫英雄。   在防疫作戰上,或許許多人也想盡一份心力, 可以做那些事,讓社會的善更增加呢? 或許可以在網路上,給需要居家檢疫者一些支持及鼓勵,這是一個善。 因為每一個居家檢疫者,都是為全民健康而願意不出門14天。 居家檢疫者獲得支持及鼓勵,在小我立場上,是累及辛苦, 但在守護大我的社會,卻是極重要的成果。   在防疫作戰上,或許偶而宅在家,也是一個對社會的善, 宅在家,也別浪費屬於自己獨處的時光, 看過冬天櫻花樹上的冬芽嗎?或是榔榆或水柳的芽呢? 這些植物在冬天會有一個芽苞,在芽苞內蓄養著及長著一串小號枝條, 等待春來,打開芽苞,很快竄出小枝條快速長大, 對,這就是「蓄勢」,等待春陽。 防疫期間,偶而宅在家,獨處也不錯, 給自己的獨處一點目標,給自己的宅一些前進的方向。   在疫情期間,一起推動社會善的力量,在善流的溫暖中,度過疫情。 等待疫情過後,大家能力的展現。   後記:勤洗手仍是要件、進入密閉場域及人多處請戴口罩。

2020年第六屆環境行動論壇 活動公告

2020-04-08

因應新冠肺炎的快速變化及政府新訂出的防疫社交距離規定,本屆行動論壇活動辦理方式修改如下:  1.原北中南三區初選發表日的活動取消,少年/青少年組改為自拍影片上傳(拍攝要求,請參考附註1),於5月31日 23:59前上傳(另於四月底前公告上傳方式),由主辦單位找評審團評分並就各行動方案給予意見,再挑選出九隊傑出計畫參加決選。 成人/英文組因報名參加隊伍數不足九隊,所有隊伍直接晉級決選。 2.為避免決選時群聚感染,類似室內大型活動皆已停辦,本屆決選訂於7月25日(六)舉行,改為線上遠距直播方式(請參考附註2)進行各組方案的發表與回答評審提問,決選隊伍自選地點與評審連線,本會邀請的評審委員將在荒野保護協會分成四組依順序進行。 3.各組仍由評審選出前三名,頒發助持金分別改為15,000元/10,000元/5,000元。 註 1.錄影發表時間最長為15分鐘,一鏡到底,不允許後製,且現場必須拍到三位以上成年人觀眾及時鐘,(若需要場地,請向所屬分會商借)。攝影方式及影片上傳方法將於四月底前另行公布。 註 2.決選線上直播採用Microsoft Teams軟體,可攝/錄影、發話、收音、播放PPT、影片。所需設備為電腦一台、麥克風、喇叭、USB外接攝影機。主辦單位將安排專人與入選隊伍進行教學與演練,以利決選順利進行。發表同時並開放申請若干帳號及時收看。(通知晉級後會再給詳細的Microsoft Teams軟體操作教學,請指導員及小隊做好準備熟悉操作) 因應疫情主辦單位必須做出這樣的決定,已報名小隊請於4月13日(一)23:59前內部討論再以電子郵件,回覆通知各分區主辦單位。 有關本次活動收費因應調整如下: 1.若不想參加,本會將全額退費,請在 4月15日 前告知各分區主辦單位退費收款人、帳號、手機號碼 ;用信用卡繳費者,不需提供帳號,將退費至信用卡帳戶。 2.若繼續參加,成人組及英文組費用不變保留作為參與決選的費用。少年組與青少年組的初選(拍攝影片繳交參與初評)參加費用為1000元/隊,(請各隊在4月15日前告知各分區主辦單位收款人、帳號、手機號碼,主辦單位將扣除1000元之後,退還多餘款項)。晉級決賽後會再做通知以500元/人,每隊上限為7人(含成人指導員),比照原訂初選模式進行繳費,決賽將不再收取小隊費用1,500元。     各分區主辦單位     北區Email:  sowtpe@wilderness.tw (02)2307-1317     中區Email:sowtc@wilderness.tw (04)2206-8468     南區Email:  sowtn@wilderness.tw ; sowtn2@wilderness.tw (06)260-7259   最後,因疫情關係導致協會財務吃緊,若欲將退款捐給荒野保護協會作為籌辦本活動之贊助款,也請告知,謝謝。 於退還多餘款項後,爾後初選之影片上傳與決選事項,由總會接手,並隨時公佈於官網。 請聯絡本會EMAIL: go@wilderness.tw,電話: 星星03-964-1059。

【心得分享】騎鵝歷險記真實版《迷雁返家路》化身飛鳥帶領野雁飛越北海

2020-03-10

文/鹿刻Luke<台北分會編採志工> 圖/可樂電影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尼爾斯的男孩,他成天調皮搗蛋,有一天他捉弄了小精靈,小精靈為了報復他,用魔法把尼爾斯縮小到變成只有拇指大。 這時,天空飛過一群候鳥,尼爾斯家裡養的鵝也展翅要跟隨候鳥飛行,尼爾斯為了不讓雄鵝飛走,用雙手緊緊抱住鵝的脖子,不料他實在太小了,直接被鵝帶上高空,他就這樣騎上鵝背,飛越大海、周遊各國。 這是瑞典童書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Selma Lagerlöf)於1907年出版的《尼爾斯的騎鵝歷險記》(Nils Holgersson's wonderful journey across Sweden),本書生動的描寫了北歐的地理風貌,出版後風靡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成為大人小孩都喜愛的經典文學,拉格洛夫也因此在1909年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作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作家。 1995年,35歲的法國氣象學家克里斯提安.穆萊克(Christian Moullec)駕駛輕航機時,意外發現許多候鳥數一直維持著相同的路線遷徙,然而隨著人類城鎮的擴張、人造建築的影響,機場、高樓大廈、高速公路、橋梁都成為候鳥遷徙的阻礙,造成鳥類遷徙時大量傷亡,甚至面臨滅絕危機。 於是,克里斯提安從孵鳥蛋開始,讓野雁破殼而出第一眼看到他,產生「銘印」,隨後他一路陪著雁鳥成長,等到適當的季節,駕駛著輕航機,帶領候鳥依循更安全的路線遷徙,儼然就是當代的《騎鵝歷險記》。這樣的創舉也被改編成電影《迷雁返家路》飛上大銀幕。 電影中克里斯汀住在法國聖羅芒濕地,每年都會有許多野雁到此來避冬,近年政府卻在此興建產業園區,導致濕地大面積縮減,白額雁的棲息環境愈來愈破碎,再加上遷徙過程著傷亡,面臨滅亡危機。克里斯汀親自孵化了一批白額雁,並將他們帶到挪威拉普蘭,打算駕駛輕航機飛越北海,回到聖羅芒。   「只要飛過一次,他們永遠都會記得起飛的地方。」 有別於過去生態電影的沉重與嚴肅,這部電影以深厚的父子情感,帶出人類熱愛野生動物與生態的本心,克里斯汀14歲的兒子湯瑪斯其實並不瞭解白額雁與白頰黑雁的棲息困境,然而本於自己從小到大對他們的革命情感,因而決定放手一搏,不顧一切只想把雁鳥安全的帶回故鄉,這樣的決心深深感動了我。 剛剛學會駕駛輕航機的少年,握著方向盤的手仍在顫抖,其實就跟他身旁這群首次翱翔的白額雁一樣,對於前方未知的方向有些膽怯,DNA裡卻彷彿藏著勇往直前的毅力驅動著他們揮動翅膀繼續飛翔,看似是湯瑪斯在帶領白額雁,其實也是白額雁在帶領湯瑪斯完成這趟艱難的任務。 「雁行理論」指的是雁在飛行時會形成獨特的V字形,看似V字形尖端的雁是領航者,事實上為了讓每隻雁飛翔能夠並駕齊驅,他們會輪流擔任領導,同時也可以輪流休息,一隻雁鳥展翅拍打,其他的雁鳥也會立刻跟進,透過V型隊伍的輔助,雁群飛翔的距離,會比雁鳥單飛時增加70%,就算一隻雁飛比較快是沒有用的,唯有大家一起飛,才能飛越大海,完成數百公里的遷徙。 候鳥的遷徙距離有長有短,劇中的白額雁從北歐飛往法國大約距離2500公里,一年往返一次就是5000公里,而現今所知最遠的是北極燕鷗,他的體長不到40公分,每年卻要往返南北極將近4萬公里。   年度最真摯法國生態電影  飛越2500公里給野雁一條生路 事實上,不只是白額雁,世界上有數百種鳥類都屬於候鳥,為了棲息必須在秋冬飛往溫暖的低緯度熱帶繁殖,春夏時再北返回涼爽的高緯度寒帶生長,遷徙的任務彷彿是藏在候鳥的基因裡,那怕從來沒人教過他們,他們卻永遠知道要從那裡飛往哪裡,在遷徙前他們先「換羽」以利飛行,同時也需要攝取大量食物,為漫長的遷徙旅途做準備預備。 台灣常見的鳥類中,知名的紅尾伯勞、黑面琵鷺等,有將近一半的鳥種都屬於候鳥,黑面琵鷺每年秋冬季從朝鮮來到台灣避冬,成為台灣海岸不可思議的風景。根據研究統計,近年保育有成,來訪台灣的黑面琵鷺逐年成長,2017年已佔全球總數的六,也創下台灣歷史新高。 然而,正如同電影中聖羅芒濕地受到產業園區的侵擾,候鳥在台灣經常利用的濕地也逐漸在萎縮,高雄的永安濕地,曾是黑面琵鷺最南端的利用棲地,卻因為台電興達火力發電廠的擴廠,而讓濕地面積萎縮,而在台北淡水河出海口的紅樹林,也即將因為闢建外環道而遭到侵蝕,在台東的知本溼地則有161公頃將開發成太陽光電板。 不過,正如同電影中的克里斯汀堅持的信念,讓可能滅絕的野雁有了一線生機,台灣的濕地也有好消息,在新北市二重疏洪道的五股溼地,就在公私部門齊心協力下逐漸恢復生機。   從電影反思台灣濕地破壞  人類開發土地,野生動物則失去棲地 很多人會說「生命自會找到出路」,反對人類過度干涉自然生態,然而,事實上人類已經在干涉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人為的建設與工程、人為的開發圈地填海,都把牠們原本的生命之路一條一條的截斷。 在《野雁返家路》中有學者認為,克里斯汀是在做動物訓練而非動物保育,是以人為的方式改變牠們既有的遷徙習慣。確實是改變了沒錯,但這些改變是為了讓牠們繼續存活下去而不至於滅絕,這些人為的改變也是為了幫助野生動物適應人類的破壞與侵擾,讓雁鳥可以繼續翱翔在天際。 這趟帶領迷雁返家的漫漫長路一共飛了將近一個多月,從挪威的拉普蘭抵達法國的聖芒羅,電影從父子親情的故事出發,帶領觀眾進行了一趟不可思議的生態保育之旅,彷彿化生為雁鳥翱翔在天際,這不只是這群雁鳥遷徙的路徑,也是整個白額雁能繼續存續的一趟關鍵旅途,關於鳥類的滅絕與重生,關於人為的介入與自然萬物的生命毅力。 歐洲在過去30年失去了4.2億隻鳥,每年有8萬公頃的鳥類棲地正在消失。而在台灣雖然黑面琵鷺到訪的數量逐漸增加,然而爪哇八哥與埃及聖䴉等外來種也引發了另一場生態危機,河口棲地更是逐步地消失,全球各地的候鳥因為禽流感而面臨獵捕與撲殺,數百年來的漫漫長征卻可能因為人為因素而中斷,迷雁返家路不只是帶牠們回家,也是帶人類回家,別忘了人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或許沒有辦法飛翔,但不該剝奪候鳥翱翔的權利。 25年來,克里斯提安就像是「鳥人」,一次又一次以輕航機帶領新的候鳥飛往更安全的所在,保育雁鳥的存續。近幾年Christian開放民眾「登機」體驗與鳥飛行、鳥瞰世界的旅程,除了募資下一趟旅程的經費,也藉此推廣鳥類保育,也許下一次到法國,也能與野雁共同飛翔。 如果沒有機會去到法國也沒關係,《迷雁返家路》即將於3月27日在全台各地中法雙語同步上映,只要進到戲院也能化身飛雁,無畏無懼勇敢的翱翔天際。  

【活動報導】荒洋野草特展報導(二):上山下海,一覽台灣的山海之美

2020-03-10

文/張源錄(台北分會編採志工,自然名:麋鹿) 海岸與山林,對於絕大多數的都市人而言,並不是一個需要經常涉足的地方。即便造訪,也不見得會留意到生態的細微之處。你想知道,海岸上或草叢間存在著什麼事物嗎? 環島步行,紀錄台灣海岸景色 荒野保護協會於2018年開始進行「海岸行腳」活動,與Google合作,以3D全像攝影機的方式紀錄台灣的海岸景色。在「荒洋野草」特展中,特別挑選部份精彩攝影紀錄,讓人一窺台灣沿岸的各式景色。 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廖建翊(自然名:山豬)表示,荒野號召志工合力拍攝的海岸紀錄,現在都已經上傳至網路,民眾只要打開Google的應用程式,即可隨時隨地在線上觀看這些風景。 接力行腳,看見美麗與哀愁 為了避免攝影機過熱產生當機問題,志工們常常需要一清早就行走於海岸上,過程雖然辛苦,但也看到許多難得的美景。清晨在嘉義的某處海岸,從東邊看去,竟然能看到日出美景。山豬表示,每當在海岸上看到一片壯麗美景時,都忍不住讚嘆,同時也希望全台灣的海岸線都能如此的美麗清淨。   行走於海岸的過程中,志工們不僅看見了台灣之美,也看到了許多潛在的或待解決的環境問題,例如沿海的養殖業常使用保麗龍材料,這些材料在廢棄之後,因為沒有適當的處理,很容易成為海邊的廢棄物。此外,工業化的擴張也直接影響到海岸線生態,例如雲林縣的「人工海岸線」比例高達九成。 走入山林後才看得到的真相 除了海岸行腳,2019年荒野也開始試行「山林行腳」。由理事長劉月梅與志工夥伴一同穿過北橫,令人驚訝的是,現山林中的垃圾比預期中還要多。由於垃圾量非常龐大,難以單靠民間力量不足以清除,劉月梅理事長期望未來有機會和公部門合作,研擬清除山林垃圾的可行方式。 乾淨家園,從減量做起 對於環境垃圾問題,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副處長劉瑞祥也以「一次性塑膠」為例,分享政府近年的推行成果。副處長指出,政府於民國91年開始推限制購物用塑膠袋,經過多年推行後,每年使用的塑膠袋大幅減少了40、50億個。雖然成效明顯,但換算下來,平均國人每年消耗的垃圾袋仍高達600多個。若以聯合國、歐盟設定的減塑目標「一人100個以下」來看,仍有很長的距離要努力。 無論是山、海或是垃圾污染的陰影始終存在。荒野的行腳活動,除了將台灣之美記錄下來,同時也期望讓大眾理解環境的得來不易及垃圾危機等問題。只要每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減少非必要的一次性垃圾,就是對台灣這塊土地最直接的支持與愛護。    

【活動紀錄】十八彎秋季推廣活動全紀錄

2020-03-10

文:黃聖揚(台中分會第19期解說員,自然名:菠蘿黃) 圖:王明明(台中分會,自然名:無殼蝸牛)      黃聖揚(台中分會第19期解說員,自然名:菠蘿黃)   「秋風開起了變裝舞會,揮揮魔法棒讓大地都換上了秋裝。 台灣欒樹串起黃花紅實,替大地編織秋日專屬的金黃色地毯。 一瓶瓶櫻桃酒染紅了楓葉,為了秋日的到來,舉杯祝賀。 而實圓飽滿的無患子忙著洗滌夏季的悶熱,做好準備,好迎接秋季的涼爽。 走吧!讓我們走入十八彎古道一探究竟,揭開秋風帶來的浪漫饗宴。」 「十八彎古道的秋季饗宴自然體驗活動」的活動宣傳上的文字這樣說著。   加入荒野以來參加過好幾次各定觀點推廣,今年輪到自己要擔任活動的總召集人,好在十八彎的自然風土是很好的素材,加上夥伴參與的熱忱和傻勁,要做出一道生冷不拘、腥辣不忌的荒野式推廣好菜,只待著急的總召登高一呼就可以準時上菜。這次的推廣活動一開始就有十五位荒野夥伴願意前來幫忙,只待報名的民眾人數達標就可以開始著手料理。   活動前一週一個人前往探勘,再次確認路線地形。十八彎的森林果然生氣盎然,有的開闊點被蔓草覆蓋、有的遮陰點落葉片片、有的午餐點長滿象草,點點生氣勃勃的變化就等著重新規劃。古道溪水兩側長滿象草,從溪水深處鑽出兩個踩水過溪的小孩,手裡拿著兩個水桶,他們辛苦抓了一會的黑殼沼蝦和黃綠澤蟹,我一邊拍著他們的成果一邊跟他們聊天,小孩想把蝦蟹帶回家,他們的媽媽勸說著不行。能在淺山森林裡玩溪水抓蝦蟹,對現代小孩是一件多麼難得的小幸運啊!這也是十八彎森林迷人之處。 活動前五天,參與民眾人數確定後,我們便開始針對參加推廣的解說員夥伴分工分組:親子劇場、教案解說、步道解說、攝影組、器材組、機動組皆有一時之選,沒有找不到人幫忙的問題,只有適合人選太多不知選誰的問題。這時反而是路線規劃和用餐地點讓我猶疑不決,希望能找一邊享受秋天的涼爽一邊用餐的地點、也能讓夥伴在解說行程中都可以行雲流水自由發揮盡展所才,同時又希望參與的民眾、小孩跟著規劃路線可以不急不緩感受十八彎的秋意…。這些對動線的期望及想法,讓我在活動前三天出現了難得的失眠。 活動前二天的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打著赤腳走在荒野,遭遇到一隻雨傘節,雨傘節咬著我的腳趾頭,我痛的唉唉叫,清醒後還記得腳趾被咬傷的痛。心中默念「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得了一個「咬咬夢」,心中一直想著要去和美跟土地公還願,活動的規劃就在心有雨傘節罣礙中一邊籌備一邊忙著公事中進行著,忙到沒時間去還願…。 活動當天,凌晨5:40的鬧鐘叫醒我,我趕著收拾器材,HONEY忙著現切30人份芭樂,只為參與的夥伴嘗一口現切彰化芭樂的鮮甜;一切就緒趕到集合地點貓頭鷹廣場,時間8:15剛好。今天配合著天涼好個秋,準備荒野上菜囉! 十八彎步道的貓頭廣場開場準備妥當,大家戴著自己親手做落葉名牌,這是夥伴朱雀辛苦在下班後的晚上,在黑暗中撿的羊蹄甲葉子,果然夥伴戴上夜半的秋葉,有如十八彎山神相助,戰力十足,解說如大江大海滔滔不絕阿。這次活動安排了「森林仿生獸」、「摺竹葉船野溪探索」、「魔法果實無患子」、「夜鷹說秋天的故事」、「菟絲子外來種親子劇場」每位夥伴都崢嶸參與。十八彎步道解說重頭戲就給夥伴鵂鶹、朱雀、夜鷹、書蟲、春不老…,幾位好「野」人去發揮囉! 從參與活動的孩子們主動狂追入侵外來種「日本菟絲子」的場景,可以看出這個由20期解說員同學們花了不少心思演出的「日本菟絲子親子劇」已經深植參與這心中。小孩與夥伴開心的扮演「森林仿生獸」、忘我的「摺紙船」、玩無患子、聽秋天的故事,每一個舖陳、每一個參與、每一個橋段都讓今天的十八彎推廣活動更加生動有趣。謝謝這次20解同學今天的熱忱參與,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十八彎也留下20解夥伴的足跡。 這次十八彎秋季推廣活動感謝眾多好夥伴的幫忙。在謝謝山神之前,聆聽參加活動的大人和小孩彼此感受和回饋分享。對成人民眾來說,印象深刻的有十八彎沿途植物生態解說、一睹日本菟絲子真正長相以及無患子樹的記憶;對孩子來說,印象深刻的是意猶未盡的竹葉船、在河床邊鋪個野餐墊,吹著涼風開心吃點心的記憶…。我不知道過了一日、過了一個月、過了很久之後,這次參加夥伴能記的甚麼?也許是十八彎的秋天涼風、清澈的小溪或是步道的相思落葉,也可能是夥伴的解說、嘻笑和合作無間…。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 PS去還願已經是夢後一周的事了,這咬咬夢倒是有神有準,買了金沙巧克力後謝土地公,謝謝土地公保佑,感恩啊。   十八彎野人後記 記得今年初夏帶過親子團夥伴到十八彎夜觀,剛要進入十八彎的野溪,聽到探路的導引員說:溪裡面有人⋯⋯。隨後我進野溪深處,漆黑一片,只有手電筒的光照在前方溪石上,只見溪石上鋪了一塊木板,上面坐了一個幾乎全裸的人,就靜靜的坐在溪邊。我們四目相望,他無奈的看著我,因爲我後面出現一堆手電筒,他只能無奈的鑽進旁邊的竹林。昨天十八彎活動結束回貓頭鷹廣場,又再次看到一個全身赤裸平頭的大叔(只穿內褲)在貓頭鷹廣場曬衣服,我想他才是真的「十八彎野人」。  

【專題報導】野草也能出頭天(一)教你如何吃與喝

2020-03-09

文、圖/許天麟<新竹分會副分會長,自然名海茄苳> 為什麼要吃野菜? 每一種蔬菜有不同的礦物質等微量元素,提供身體所需,而目前的蔬菜生產方式,趨向於工業化栽種,雖然產量多但種類逐漸減少,而且菜園因大量用藥,生物多樣性也降低;多吃野菜除增加身體免疫力,更可支持友善小農,間接保護環境生物多樣性。 為什麼要喝野茶? 野草茶其實是養生保健中草藥,長久以來祖先由經驗中,得知某些野草中含有抑制或平衡身體功能的微量元素,依據身體及天氣狀況,喝一些野草茶可以調節身體增強免疫力。 外面的野菜別亂採! 目前農村農藥除草劑等使用頻繁,除非對當地環境熟悉,否則請勿採摘。想吃野菜可以向小農市集的友善小農購買,或者共同維護一個環境,確定當地沒有農藥等汙染。 不藏私大公開:3種料理+3種茶 昭和草 春天的可口野菜,摘採嫩葉簡單烹煮即可食用,它的口感與味道非常類似我們在秋冬季常吃的茼蒿,因此又稱作野茼蒿或山茼蒿,花苞下垂,當成熟以後,昭和草的花便會逐漸由紅轉白,最終脹破花萼並形成白絮棉球狀,四處隨風而起,飛散各地。埋下種子,天氣轉涼時,種子便冒出綠芽,只要不噴除草劑,秋冬時節常有可口野菜。  (圖片為昭和草) 馬齒莧    又名豬母乳,早期農家摘它來餵仔豬,因其特有的乳味會味刺激仔豬產生強烈食慾,豬仔愛吃又營養豐富,使哺乳仔豬提早斷奶,代替母豬的奶,俗稱豬母乳。歌仔戲裡說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沒錢買菜,只得吃屋邊長出來的這種野菜;現在豬母乳改良後搖身一變成餐廳裡特色菜餚就叫「寶釧菜」。馬齒莧只要用一段枝條插枝,很容易成長,然後折下嫩枝,洗淨簡單料理即可食用。                                                                         龍葵 又名黑仔菜,成熟果實轉黑色,是以前野孩子的零食,春天來臨時就悄悄的冒出來,小小的果實也是小鳥的食物,小鳥吃了幫忙到處播種,一般菜園果園校園及農夫沒鋤草的地方,都會長得很好。摘採嫩芽,可當菜炒食,也可煮龍葵稀飯,小時候母親常煮黑甜仔菜粥,略帶一點苦味,但餘韻留存,回味無窮。 (圖為龍葵鹹粥)                                                              枸杞茶 小時候體弱多病,母親在庭院種了一叢枸杞,常採枸杞葉煎蛋或炒麻油,說對眼睛很好,可以採紅紅的枸杞珠(果實)當零嘴吃,新竹油羅田素櫻老師種了一排枸杞當圍籬,修剪枝條熬煮成茶,可口又養身。            (圖片為枸杞) 桑葉茶 小時候咳嗽喉嚨痛,母親要我去附近採桑葉回來煮冬瓜糖喝,舒緩喉嚨痛;油羅田也有幾棵原生小葉桑,秋冬時節附近農戶也會過來摘採,夏秋時將枝葉剪下,曬乾與紅甘蔗煮成桑葉茶,潤喉止咳。                                                                    忍冬魚腥草茶 魚腥草在多雨的油羅長得很好,摘採曬乾,加上忍冬藤,熬成忍冬魚腥草茶,增強病毒免疫力。    

【環境守護】一同為澳洲祈禱

20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