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部落格:生態城市

生態城市

生態城市

因為經濟發展,城市應運而生。故城市成為交通發達、人口密集、建築物多、工商業密集的區域,相對的,城市也會有綠地減少、熱島效應、汙水及垃圾處理壓力、農產作物不足等等困境。城市位居山林及海洋自然環境之間,城市生態維護或保存好,除了生活其間的人民,環境因子穩定度較高外,也是部分生物隨著季節或天候變化可以從山林或海洋沿著生態綠廊找到棲息地或暫棲處所,增加城市生態多樣性。故讓城市的經營及管理能夠以生態系的概念來思考,讓城市能夠更生態化及朝著永續概念規畫及經營管理,降低城市因人口集中及經濟發展的不利因子減少,人民生活在城市中,也能享受在大自然中的喜悅及樂趣。 雖然現今因為交通發達,城市的界線已漸漸模糊,但仍可以依照輸入城市、城市產生廢棄物兩者間的比較而推估生態化程度,如農產品得完全依賴其他縣市輸入都會區、廢汙水無法完全處理而排放至河流,表示城市的經營管理還有努力空間,另外有空氣污染、廢棄物問題以及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無法紓解等等也可因為城市生態化程度而獲得稍稍緩解。人與萬物和諧共生、共享自然,在都會區更應努力朝此面向經營,因此「生態城市」使城市經營管理更永續才是都會區居民之福。在推動自然生態公園的生態化方向,致力於擴大社會參與,提升民眾環境意識,帶動環境典範的轉移,倡議公園生態化行動:水泥化的降低、綠地空間增加、外來種問題減少、提升綠覆率、創造多樣性的生物棲地(含水域)、保護生物的棲息地環境、生態公園分區管理與利用、城市公園串連成完整生態廊道等等。 生態城市可以朝著下列面向而推動: 1.、城市的水資源管理、下水道接管率、污水處理及排放該符合生態永續原則。 2.、城市的食物生產、物資供應、資源回收再利用及垃圾處理,該朝著城市自給自足目標設計。 3、.城市的能源利用應朝著節能及減少外源供應面向規劃(在建築物設計、公共空間管理、宣傳廣播規範及交通運輸節能減碳)。 4、城市的生態系統建置及保留,該朝著韌性城市的面向設計,以保持最高自然景觀為原則。 臺灣各城市於地理條件上均有其特色及得天獨厚之處,擁有良好的環境資源,若能有好的都市規劃,或許大環境無力改變、但卻可以逐步改善,為此本會以「生態城市」為方向,期望藉由與公部門、社區、企業結合的方式,以實際的「示範與成果」來形成另一股溫柔而堅定的民間力量,期使能逐漸改善都市生活品質與提升社區認同感,朝「生態城市」願景邁進。

給一個安全的家,不然台北樹蛙就逃跑

2020-11-11

圖、文/陳百嫺(棲地守護部 公園生態化專員) 圖/ 許育銘(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生)       郭水泉(荒野保護協會志工,自然名:欒小樹)       盧紹榮(荒野保護協會志工,自然名:浮雲)       劉博文( 荒野志工,自然名,劉稻子 )   富陽自然生態公園-荒野第一個公園生態化示範點 荒野於2004年正式認養富陽公園,並積極參與公部門規劃設計,以生態調查結果為依據,規劃出適合各類型的原生動植物生長的區域,讓公園依生態需求進行分區的管理模式,而施工方式採最低限度的干擾,完工後於2006年再次正式開園。 入口水道及生態水道區-提供園區動植物之水源,並設計雨水回收系統,雨季時將過多的水資源,儲存於雨撲滿中,乾季時補充濕地生態觀察區水源;次生林區-原始林經人為開發或自然災害後,重新自然演替的區域;蝴蝶生態觀察區(原稱賞蝶區)-栽種多種蝴蝶蜜源植物及蝴蝶食草植物,提供蝴蝶足夠的食物,得以生長與繁衍;自然生態演替區-早期被人為開墾後的裸露地,原地圈護後自行演替生長,隨著草生植被到森林,從陽性物種到陰性物種,藉以堆疊起豐富的植物相;濕地生態觀察區-雨季時成水池狀態,乾季時無雨水補給,成泥濘狀態,目前以台北樹蛙為主要保育對象,所以濕地調整方式採「時令池」的概念進行維護管理,當台北樹蛙繁殖季節來臨時,本區域缺水則人工補水,並提供其他蛙類及水棲昆蟲使用;戀戀蟬聲休憩區-早期民眾設置地毯運動於此,導致蟬無法羽化成蟲,後高架步道,留住富陽公園夏天的蟬聲;富陽公園分區管理及公園生態化的落實,除了得天獨厚的歷史因素外,亦有賴公部門的信任,荒野志工的投入,及企業的長期贊助,三方共同協力的成果。 物種復育還是棲地復育? 一般而言,面對瀕危的物種,眾人皆會努力培養目標物種的數量,再將其野放至原棲地,期望藉由族群數量大幅的增加,使目標物種能有更多機會繁衍子代,進而維持住瀕危物種數量,然而經調查發現,即便將目標物種族群數增加,若無適合其生長之原生棲地型態,加上人為干擾不斷、氣候變遷加劇,有時候物種復育如曇花一現般,又要重新再來。 以富陽公園為例,耳聞民間熱心人士,近幾年會不定期野放台北樹蛙,希望台北樹蛙放好放滿後,台北樹蛙族群數量就會自然而然增加,然而實際監測結果,以族群數量來說,並沒有顯著的提升,追根究柢的原因,還是在棲地型態的改變,例如:人為開墾原始林,修築步道等等的作為,讓原始動植物的棲地破碎化。即便當年規劃設計,是以最小破壞面積,固定行走之小徑,限制人類大面積移動踩踏,避免過度干擾原生動植物的生活範圍,進而取得人類進園觀賞及享受大自然中,但耐不住人類的好奇心,除既有道路下,總會出現神秘小徑,通往不知名的世界,喔不…其實是死路,長久踩踏下的土地,若無適時翻鬆,因重力向下,擠壓土壤僅剩的孔隙,而孔隙涵養水份及空氣,造成土壤表面結構緊密,雨天水下不去,也因土壤中孔隙減少,含水量及含氧量降低,導致土中的種子無法發芽而上不來,最後就變成寸草不生的拓荒小徑。 另一方面,早期人為捕捉也是數量減少原因之一,但因當年未有調查研究,不能作為田野調查研究依據,所幸隨著生態保育觀點的進步,台北樹蛙為保育類的野生動植物之一,除特定場域經主管機關核准外,捕捉飼養台北樹蛙都是違法之舉,依野生動植物保育法第四十三條,破壞野生動物之棲息環境致其無法棲息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以上當人類將適合台北樹蛙生長的棲息地破壞後,沒有適合繁衍的場域,也沒有足夠食物的補充,更沒有活動及躲藏的自然區域,即便野放再多的台北樹蛙,牠們還是會遷徙到別處生活,畢竟生命會自己找到出口活下去。 因此,在生態復育方面,除了基本生態調查,了解目標復育種類的數量、習性,以及適合生長的棲地型態,像是草地或森林底層或是泥灘地等等,從適合的棲地營造建立起,讓小動物有安全生長的家,生態才能永續。 蛙類微棲地營造 近年監測發現富陽公園的台北樹蛙,僅在繁殖季10月至隔年2月出現,與開園時期無論何時都能觸目所及相差甚遠,因此,荒野台北棲地志工於2018年,開始進行台北蛙類的微棲地營造,於2019年12月聲音記錄台北樹蛙利用營造之棲地,也在今年7月(非繁殖季節)調查發現台北樹蛙,更甚者發現所營造之棲地不只台北樹蛙利用,亦發現澤蛙蝌蚪的蹤跡呢! 最後,整體而言,棲地營造前,第一、應先長期調查一至三年,累積足夠的數據量,確認目標物種數量是否顯著下降;第二、閱讀大量前人文獻並諮詢專家建議;第三、了解目標物種生長習性,規劃設計棲地營造;第四、施作後,除邀請兩棲類專家現場勘查外,也應邀請植物、昆蟲、動物等專家,共同評估整體的棲地營造,是否會影響其他物種生存的困難,與此同時,持續追蹤調查,用以維護生態平衡,維持生物多樣性。 明年將辦理富陽公園維護管理志工及台北第九期棲地志工培訓,喜歡富陽公園的伙伴,喜歡台北樹蛙的伙伴,喜歡吸收新知的伙伴,一起來加入「手」護富陽的行動吧!!   補充資料台北樹蛙小百科 資料來源:《台灣蛙類與蝌蚪圖鑑》作者:楊懿如 P184-187 樹蛙科   台灣特有種 外型:中小型的綠色樹蛙,趾端有吸盤,眼睛虹膜黃色,腹面白色或黃色,大腿內側有細小的深褐色斑點,非常小巧可愛 繁殖季節:10月至隔年2月 繁殖類型:靜水底棲性淺水型 分佈範圍:台灣中北部的低海拔山區及平地

觀察也紀錄屬於自己的圖鑑

2020-09-17

文、圖:王省文(新竹分會秘書,自然名:瓜皮草)  喜愛自然活動有許多種方式,每個人在意的不同,壯麗的景致;蓊鬱的樹林;清爽的空氣;多樣的生物;艱難的步道;神秘的秘境;甚至是遺留在自然環境的廢棄建築等,不禁在心中感嘆,台灣真的是座寶島,不同特質的人都可以在自然裡邂逅一番最美的際遇,找到屬於自己最自在的那一片土。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喜歡紀錄動物或植物,喜歡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發現並且期待認識他們, 那你一定要懂得運用 iNaturalist 網站(https://www.inaturalist.org/),網站的概念主要是由觀察者與鑑定者組成,透過觀察者的觀察,加上鑑定者的分析鑑定,去判斷是否為正確的物種,而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觀察者或是鑑定者! 這一次配合「城市自然大挑戰(City Natural Challenge)」活動,讓世界各地的人去探索周遭的自然,桃園分會這邊也使用了兩天的時間,帶大家熟悉這套軟體並實際操作, 儘管辨識系統並沒有非常準確,不過差異不大。 喜歡自然的我常常抱著我的相機與手機就出門觀察,許多人看見我這副裝備會認為我是專業或是正在調查的研究員,一開始聽到大家對於我的稱讚時,會覺得有些驕傲,可是到後來都覺得有趣。在這調查的過程中,讓我想到我的一位6歲大姪子,對於卡通神奇寶貝裡面的怪獸都了若指掌,還會分析居住的環境與相剋的屬性,難道有人會稱呼他們為神奇寶貝大師呀。 自然觀察不限於年齡、職業、性別或是退休者等,因為自然就在處在你我的身邊,透過關心身邊的環境,偶而會有不認識的動植物,透過記錄也可以從生物中反推此地環境健康。有一個紀錄中發生的趣事讓我記憶猶新,在四天的調查活動中,曾經碰到一對父子,孩子對於路邊的花與被翻倒的姑婆芋備感好奇,可惜父親並不知曉名稱與原因,就隨口回答了野花以及倒木。這畫面久久在我腦中揮之不去,這只是一個例子,大自然當然不會說話,沒辦法告訴你他被賦予的身分,但是對於大自然的好奇而被扼殺的回答真是令人沮喪。透過公眾的觀察,關心環境也是關心自己,歡迎大家持續使用 iNaturalist 讓我們一起撰寫屬於自己的自然觀察圖鑑。

「幫小松鼠找個家」後記

2020-08-14

圖、文/藍鯨<桃一親子團> 在3月底時,桃一親子團開始邀請夥伴們一起協助進行都會公園生態化普查的線上問卷。雖然這是針對公園生態環境進行的調查,不過很特別的是,無論是調查項目或是問卷的用詞都是從小松鼠的角度為出發點,因此我一看到問卷覺得躍躍欲試!再進一步了解後發現,在我們桃園市之內竟然有314個公園,那更是既驚訝又驚喜呀!所以在清明連假這幾日,特別前往了中壢區和平鎮區的公園走一走,一方面啟動小松鼠模式,認真地完成公園生態化的調查,另一方面也當作是散步運動,同時也有個機會好好地認識自己的居住環境。 就目前的調查結果來看,在中壢和平鎮區的公園,區域大小似乎和周遭人類的居住密度很有關聯,幾乎每個公園旁都有社區,而社區越多則公園區域範圍就越會被限縮,有些公園,連小松鼠一家人居住起來都很勉強呀!即便如此,還是很高興看到在桃園,有許多零星綠地,可以提供給無法前往戶外環境的民眾。公園,是一個休憩活動的空間,甚至有的公園,還有小小流動的河流呢!看著那隨著水流漂盪的水草,我想如果我是小松鼠,看到如此乾淨的環境,一定每天都會生活的又快樂又幸福吧! 幫小松鼠找個家:https://www.sow.org.tw/blog/36/20200414/41654                                  

「都會公園再提升」除了你我、也給生物們一個喘息的空間

2020-07-22

圖、文/莊育偉<棲地守護部 副主任>       都會生活的壓力讓眾人內心對於回歸「自然」都有一種需求甚至渴望,而「都會公園」就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場域。 於心理上可以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 源起 荒野於2014年正式推動「公園生態化」,陸續向台北市政府及台南市政府提出訴求並合作辦理相關活動與記者會,期望透過各種活動與宣傳,讓都會區的公園品質得以提升,直接提供市民更多舒適的都會生活空間。 生態城市推動策略 「公園生態化」的推動並非一蹴可成,這樣的理念有幾個面向需先獲得眾人的認同與取得共識後有實踐的可能。首先公部門與民眾要先能理解都會區真的需要更多的公園綠地,因此都會區所面臨的狀況,諸如熱島效應、防災滯洪空間不足、空氣汙染嚴重、綠地面積缺乏….等都會區所存在的問題,都必須先透過宣導與曝光讓眾人知悉。有三個面向值得我們去注意 法規面:上需有相關的法源依據(自然生態公園管理條例)讓各單位有所依循。 規劃面:公園設計上,有實際的生態公園可供參考與想像。 管理面:公園管理面上有實際可行的分區管理、營運維護原則。 如此可大致再區分為環境教育宣傳面、法規面、建立示範公園、建置公園分區管理營運原則等幾個面向需要去努力。 公園生態化的示範點—青年公園 青年公園位於萬華區西側,南臨淡水河流域,不僅為台北市面積第二大的都會公園,擁有的林蔭與綠地而成為市區內難得的動植物重要棲地外,更因早在日治時期便將園內及周邊規劃作為練兵場及航空機場(因與松山機場對稱而稱之為-南機場)等公共活動空間,因此可成為一座兼具自然與人文特色的公園。 荒野於合作初期依青年公園既有的特性,研擬出<青年公園生態化建議草案>,預計將於園區內塑造一條河流的意象,並建議善用園內設施與規劃,安置大台北地區常見的水生動植物,可兼具保種及環境教育之效用。 雙方於正式簽訂合作備忘錄之後,由公園處青年所主導,邀請九位里長召開說明會,而由本會向與會者說明提案內容與願景,除提出從既有水域開始進行的初期規劃外、也包含往後可再逐漸往外擴張到鄰近社區或學校的後續規劃,而最希望里長們能帶領居民參與本計畫,惟有三方的共同合作將效益擴大,才有機會讓很多地區的社區民眾看見並仿效,最終影響更多的民眾重視這個議題。 合作至今,荒野與青年所已完成第一梯次的「青年公園守護志工」培訓,志工也持續服勤中;生態營造方面則已完成五座人工浮島供生物使用並生長良好;青年所也依本會的規劃構想,發包完成上游端水域的工程改善,使園區內出現了難得的溪水聲也吸引翠鳥與民眾的駐足,獲得許多嘉許。 而為了實踐與生物共存共榮的理想,本會近期選定了「水域花台微調改善」與溪流型鳥類「翠鳥」的「繁殖環境營造」為兩個亮點工作。 花台微調改善的目的是為了讓園區的烏龜能輕易的在陸域及水域之間移動,藉以改善以往僅有幾處可供上岸的窘境。而翠鳥繁殖環境的營造,則是已觀察到翠鳥常年前來園區活動覓食、但未曾有築巢的紀錄,在請教專家學者並於青年所的同意下選定了適合的地點開始進行營造試驗。 翠鳥繁殖區營造期間,志工無論年齡大小皆變身為熱血「青年」,鏟土及運土並細心的挑出草根與石塊,前後歷經三次營造才將土牆逐漸成形,而至今雖尚未完工,但大家都希望翠鳥夫妻未來會喜歡眾人協助準備的環境,盼望最後能有一天能親眼看見她們能來青年公園永久定居、結婚生子。 期許青年公園未來的樣貌 「水域的生態化改善」為青年公園大變身的第一階段,目前從上游端逐漸往下游端施作,水域完成之後將重心放在大小展場的規劃,使之成為室內水生動植物的展示區,而鄰近的社區與學校則為未來對外擴大合作的對象,雖然目前的推動受著一些問題而影響進度(包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來襲),但從過去到現在,一步一腳印在青年公園深耕,荒野仍累積了不少的支持的掌聲與經驗。 荒野一直認為公園不該只是座整個園區充滿水泥建物、步道縱橫與充滿景觀植物的綠地,不應該只是以人的需求與思維去建置,而更應該以都會防災、環境品質提升、人與生物共存共榮的各種角度來考量,如各地的都會公園也都依循這樣理念進行設計,能依各地不同的狀況,逐一滿足都會多樣性的需求並適時改變與調整,才算是上是進步的國家與文明都市的具體表現。

今年!我們一起來「幫小松鼠找個家」吧!

2020-04-14

今年!我們一起來「幫小松鼠找個家」吧!                                     「請點選我!進入~」        荒野啟動公園總體檢,要求公部門提供更優質的公園品質給市民                                                 圖 、文/莊育偉<棲地守護部副主任> 很久很久以前     荒野於2014年開始「公園生態化」的倡議,提出七大訴求[1]且與臺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進行多項合作,攜手進行都會公園的生態品質提升及協助公園守護志工的培訓,同時合作打造示範性的生態公園提供大眾參考與效仿。   在政策面上影響了北市府將臺北市12座具有生態潛能的公園規劃為自然生態公園,後續也持續與北市府公園處進行合作。為了將公園規劃成自然生態的公園,荒野與夥伴們共同籌劃「幫小松鼠找個家」我們希望,不久的未來,當我們走在城市的公園時,能夠看見人、動物及環境和平共處的畫面,讓我們的城市也能化為綠洲,帶來更好的生活。 全民動起來-「幫小松鼠找個家」   在公園裡,是否注意到松鼠在樹枝間跳躍如梭呢?松鼠,是我們常常能夠在公園觀察到的動物,而這次活動才以「小松鼠」為主角。我們把自己化身為小松鼠,一同來看這座公園是否符合小松鼠一家居住。     為了擴大效益,讓更多荒野夥伴及民眾支持這樣的願景,秘書處與北區親子團夥伴絞盡腦汁設計了「幫小松鼠找個家-線上評估表單」,讓參與的夥伴能更輕鬆的進行評估。     本活動召集人-番茉莉亦表示本次已擴大邀請全台11個分會的親子團參與這個活動,期望藉由全台親子團及民眾的力量,完成台灣史上第一份「全台都會公園生態化程度」的評分資料。而數據到底會呈現出怎樣的結果?各縣市有差異嗎?實在令人期待!   來吧!起身到公園填寫吧! 「幫小松鼠找個家」評估表     「幫小松鼠找個家」是個兼具環境教育與倡議的活動,線上表單所使用的題目題型參考國內外相關生態指標等進行規劃。表單內共分為五種題型:水泥化程度、園區植栽管理、環境的多樣性、人為活動干擾及外部環境干擾,參與者可在看似簡單有趣的25道題目下,從身邊的公園為起點,以小動物的身分逐步探索與完成該座公園的評估。   引導參與者以生態的角度重新檢視公園,同時也藉由題目獲得公園生態化的觀念與了解生態指標及意義,更期望發揮自身影響力,影響身邊的親朋好友共同支持公園生態化,讓「小松鼠」走入在全台的公園裡,而這將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最後透過大家的努力將產出全國都會公園生態化程度數據。 別怕!題目很簡單的!     每道題目都是一個「狀況題」,有著四個可愛的選項圖示,分數分別是0分、1分、3分及5分 (0分為最低、5分最高),夥伴於評估時請變身為「小松鼠」後,於公園來回探索走動,再以個人主觀認知來給分。     例如下圖題目:   在這座公園的樹上玩耍時,不小心掉下來的話,你發現到…? 如果你是小松鼠,遇到這種情況會如何呢?是直摔在水泥地上?光禿禿的泥土地?草地上?還是有落葉堆的草坪上呢? 評分標準,原則上就依整座公園最多或是最常見的狀況來給分即可,如果你覺得3分,而隨行的夥伴覺得是5分時,以「猜拳」方式看誰贏決定分數也可以喔。     如擔心生態觀念稍嫌不足,不了解題型用意的話,題目下方也有題型的說明,方便您了解用意,閱讀完將可輕鬆的進行評估給分。 填寫過後,然後呢?   本活動由荒野發起,以「公民科學家」的方式來獲得都會公園生態化程度的數據,期望藉由這樣的持續辦理與志工參與來累積年度數據變化曲線。使得荒野成為公園生態化的「意見平台」進行發聲,彙整後將公布數據 並著手影響政府施政。督促公部門重視民眾的需要並形成政策的改變,而你我都是這個改變的漣漪人。 藉由荒野志工以「公民科學家」的方式進行全台都會公園的「生態化程度」評比普查作為公園生態化倡議的主題,期望引領公部門的施政方向。   小叮嚀:荒野親子團操作建議     由於各縣市都會公園數量太多且資料不甚齊全,因此建議各分會親子團可採以依各縣市行政分區分配給各團來評估,而各團進行時可由每個家庭單獨或邀約數個家庭一起將行政區內所有公園完成評估。或是各團將行政分區內的公園再區分責任分區進行評估亦可,但無論方式如何更重要的是要在安全的狀況下進行。   -------------------------------------------------------------------------------------- 參考資料 [1]「搶救城市森林,推動自然生態公園」:https://reurl.cc/O10VMy 延伸閱讀 快報(297)「一場你我可以幫小動物們發聲的公民行動」:https://reurl.cc/Njr0Wn   新聞報導 【聯合新聞網】都市綠肺…公園卻被水泥入侵 【聯合新聞網】南市基層覺醒 找回公園綠意

2019地球一小時臺北場 青年公園導覽解說紀實

2019-07-15

棲地乃所居住的地方,這座公園居住著許許多多烏龜、水鴨等水棲動物。有別於水泥化的棲地,人工浮島的優點多不勝數:浮島上植物的根可深入水中,有助於淨化水質。

怎樣節能最輕鬆?來這裡就對了!

2019-06-10

氣候變遷造成的改變,已深入你我的生活,從最直接的氣溫感受、極端降雨,到上市場買不到品質佳的蔬果,出國旅遊常遭極端天氣影響,再再都顯示我們必須要嚴正面對氣候變遷的問題了。

一封與地球的情書:從節能志工訓練開始

2018-07-09

圖、文/陳正彬〈臺南分會親子團第四團,自然名:灰熊〉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從老子道德經裡的一段文字。人類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在過去的歲月裡一直遵守著萬物的道以及自然的法則,我也們能共存共榮在這塊土地上。我出生在1979年,在那個年代我家門前是綠油油的稻田、旁邊是一條潺潺流動的溪流,後方則是一望無際的甘蔗園。小的時候,我最開心的就是等待爸爸開著小火車載著甘蔗經過,然後跟爸爸揮揮手。隨著時間的流動,小溪流已經變成水泥的人工水道,裡面完全沒有生態,後面的甘蔗園變城鄉鎮公園,人工的遊憩場所遠多於自然的生態,也少了田鼠與控土窯的場域,前面綠油油的稻田也變成獨棟豪華的別墅,唯一不變的是我們依然守護在這塊土地上。工業的演進、經濟活動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於農業的離棄,讓這塊土地越來越失去生命力,越來越失去讓土地呼吸的可能,這是我們所面臨的結果,這是過去埋下的種子造成的果實,但,這是我們要的嗎?       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舉辦第一期氣候變遷節能志工培訓,我們全家都動員參加,在這段時間裡,藉著劉峻儒(飛魚)、汪中和研究員、公民自主發電的林元笠老師分享與介紹,更了解地球現在所面臨的情況是多麼的殘酷,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在這塊土地上應該要扮演好的角色。開始進一步的了解以及找尋資料來看,也藉由相關氣候變遷影片中了解許多過去沒有注意到的問題。例如:「畜牧業的陰謀[a]」讓我了解到畜牧業與溫室氣體還有相關土地資源的關連;「怒海控塑[b]」讓我明白塑膠製品對海洋對這塊土地的嚴重影響;「當快樂腳不再快樂:認識全球暖化[c]」讓我了解到氣候變遷對於地球的影響以及對於未來的影響。這一切都是由我們對於工業發展以及社會生活型態改變下所造成的影響。       我們對於這塊土地的”想要”已然失控。溫室效應氣體的濃度已經遠遠超過地球過去幾百萬年來的紀錄,在這樣的趨勢下,人類的生存環境正在經歷重大的改變。我們必須要面對,我們必須要內化檢視自己在這塊土地上的角色。我們可以做什麼? 這也是節能志工培訓一直問自己以及團隊裡一直在激盪的問題。我們認為,任何可以改變人們能源使用習慣都是我們可以落石實以及推廣的地方。 清楚的建立對能源的觀念,不只是用價格來衡量該不該使用。對於能源自主率只有2%的台灣來說更是要大力宣導的觀念並建立其對於資源使用的道德觀。 清楚認識生活周遭環境的能源使用狀況以及電器耗能狀況,並實際落實行動方案降低對於能源的耗用。 主動走出去,對於一般民眾進行節能觀念的推廣。 持續的關注環境變遷訊息,並落實對於下一代的教育。       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做且希望能跟這塊土地共存共榮的。人類的文明演化具有歷史脈絡,任何的文化都需要長時間的建立,現在人類需要反思自己對於這塊土地的關係。台灣是否缺電? 除了擴大需求之外,檢視自己的能源耗用狀況並且有效減少無謂的浪費,如此整體的需求將會降低,這將會是一項有效的行動。       美麗的大地,在無止境的經濟發展下破壞快速,我們生存的環境已然失控,我們的下一代所生存的環境正快速劣化,稻田、農地、小河、山林、美麗的生物多樣性以及蔚藍的海洋是我們應該留給他們的,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無私愛的表現。 「我期望  有一天 我將帶著我的子孫  一同遠望那片我曾生存的土地 我期望  有一天 我將帶著我自己  走入這塊曾經陪伴我成長的土地 閉上雙眼  跟他互訴彼此的思念 我希望  有一天………………….」 (Reference) [a] 畜牧業的陰謀; 導演: 吉普. 安德森以及基岡. 庫恩; 美國, 2015 [b] 怒海控塑; 導演: Craig Lesson; 荷蘭, 2016. [c] 當快樂腳不再快樂:認識全球暖化(2版); 作者: 汪中和, 出版社: 五南出版社

2017 節能綠活圖成果展暨節能手法分享會

2017-10-12

北極熊阿光揹著行囊、踏著輕盈的腳步,帶著神奇的節能手法。   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從都市到鄉村、從本島到離島,讓大小朋友從遊戲中體驗節能的重要、從活動中善用節能手法,在生活中帶著大家一步步改變用電習慣。   我們邀請大朋友、小朋友一起感受來自全國「節能綠活圖」的溫柔行動成果、參與現場的體驗活動,一起用美麗的步伐守護我們的家園~   【指導單位】經濟部能源局 【主辦單位】工業技術研究院、荒野保護協會 【活動時間】106年10月28日(六)10:30-17:0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一樓大廳(免費參觀) 【內容】                10:30-11:30 開幕式                    (1)   跟著阿光節能嬉遊趣                    (2)   節能小尖兵節能短劇                    (3)   貴賓致詞                    (4)   節能推廣成果分享                    (5)   表揚與感謝                    (6)   節能368儀式                 10:30-17:00 展區活動                    (1)   氣候變遷大解密                    (2)   綠色行動368 Y1、Y2、Y3                    (3)   社區推廣成果及節能綠活圖作品展。                    (4)   十大節能手法宣導及互動區。                    (5)   節能體驗闖關活動。  

2017「節能一點靈。省電我最行」體驗課程

2017-10-12

2017「節能一點靈。省電我最行」體驗課程簡章        夏季氣溫持續升高,用電量也不斷增加,為建立全民節約用電的生活習慣,邀請學校共同舉辦「節能一點靈。省電我最行」體驗課程,透過有趣的能源體驗、節能小遊戲、綠色生活地圖和節能手法實務演練等節能體驗營活動,讓參與學生以淺而易懂的生活節能手法,藉由學童的觀念建立,進而影響家長、家庭的用電習慣,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前提下,全家一起輕鬆節電省荷包,讓節能減碳從小小的行動開始實踐! 【主辦單位】新竹縣政府。 【執行單位】荒野保護協會、新系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10/24前,配合申請單位規劃。(以2堂課為原則,並參酌上課講師時間訂定。) 【申請日期】即日起開始受理線上報名,詳洽申請說明。 【申請對象】新竹縣轄內國民小學學童。(滿20人開課,每場最多50人)。 【活動費用】免費。(由執行單位提供講師及活動所需教材、教具) 【活動內容】 單元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 課程說明 1 地球在發燒,氣候在改變 全球暖化對地球的生物和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暖化使冰川融化,造成北極熊的生存危機,將報紙作為北極熊的棲地,學員扮演北極熊,透過遊戲選擇人類的行為而決定暖化的速度改變棲地大小,體驗北極熊的生活。 2 請你跟我這樣做,節能省電看的見 1.教室能源總體檢 2.節能秘笈大公開 1.讓學生比較日常生活中各項電器的耗用電量大小,了解所耗電功率大小與電力消耗(待機)及時間的關係,進而改變個人及家人日常生活中的用電習慣。 2.找出隱藏在生活環境中默默浪費能源的電器用品及生活習慣,提供節電小常識,並共同思考具體改善方案。 3 節能減碳不辛苦,畫圖也能節能 「節能綠活圖」繪製及分享 描繪教室、家中空間配置圖,檢視家裡有哪些電器?並標示其位置,檢視教室/家中用電用水項目,評估其是否具高耗能、或具有改變潛力或已經符合綠色節能者之設施或管理,並標示。 【線上報名】https://goo.gl/6ATZC9 【申請說明】 1.一所學校限申請一場,共10場次,額滿為止。 2.每場參加人數至少20人,最多不超過50人。 3.洽詢方式:柯小姐 電話:0983-681429;Email:karen@wilderness.tw